EN
https://www.gov.cn/

漓江畔的“生態脫貧經”

2018-12-27 17:0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南寧12月27日電(記者 劉偉、向志強)走進桂林市雁山區草坪回族鄉碧岩閣村,白墻灰瓦的房屋錯落有致,木質臺階直通漓江,長長的沿江步道從搖曳的竹林間穿過,江邊停泊著一些竹筏。

“幾年前這裡可是另一番景象。”竹筏工吳秋紅説,那時沿江農戶的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流入漓江,江邊基礎設施破舊不堪,竹筏多是個人分散經營,一年也就國慶、春節有些遊客來,群眾收入微薄。

2015年以來,桂林市大力推進漓東百里生態長廊建設,碧岩閣村修通了到鄉里的寬闊公路,農戶改廚、改廁,污水全部集中處理後排放,沿江建起了“旅遊驛站”,竹筏也由政府成立的公司統一經營,村民經培訓考試合格後持證上崗。

環境好了,前來觀光的遊客也多了,靠劃竹筏吳秋紅平均每個月能有兩三千元的收入,2016年成功脫貧。現在,村裏有60多農戶從事筏工、保潔、票務等工作,江邊小攤點也免費提供給貧困戶使用,農民們吃上了“旅遊飯”,人均年收入從2015年的2700元增長到今年的5500元。

碧岩閣村的變化是桂林市雁山區“生態脫貧”的一個縮影。雁山區轄區三分之二的面積處於漓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核心區內,養殖、工業等發展受到很大限制。

雁山區委書記古保華表示,近年來,雁山區轉變發展觀念,在強化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生態農業,促進農旅結合,群眾脫貧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寬。

在大埠鄉靈口村,除了蘿蔔、西瓜外,今年村裏又開始種植羅漢果。當地企業桂林吉福思羅漢果有限公司提供種苗、保底收購。

被稱為“東方神果”的羅漢果不僅有藥用價值,還能加工出健康的甜味劑。記者在吉福思公司了解到,公司的羅漢果甜苷産品佔全球市場的50%以上,羅漢果蜜、羅漢果茶膏等産品在國內銷售良好。“市場的拓展為帶動更多群眾脫貧致富提供了保障。”公司總裁藍福生説,目前公司已帶動5000多農戶種植羅漢果,還吸納了不少貧困戶就業。

在距離漓江不遠的雁山區“柿裏回鄉”休閒農業核心示範區,漫山遍野的柿子樹非常壯觀。近年來,當地立足良好的氣候、地理條件,利用荒山荒坡種植3000多畝柿子等水果,還將路修到果園裏、建了觀景休閒平臺,近三年有上百人通過種植柿子陸續脫貧。

這些天,大田村黨支部書記李格秀又在琢磨如何才能吸引更多遊客的問題。“我們這裡種的多是月柿,遊客説好看是好看,就是不能摘下來直接吃。”目前,村裏已經試種了一些新的柿子品種,一個紅薯幹加工廠也投産了,一些農戶還計劃發展農家樂。

“今後,遊客坐竹筏遊完漓江,還可以來我們這裡採摘柿子、品嘗紅薯幹。”李格秀説,生態環境好了,群眾的增收門路會越來越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