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聞辦就“改革開放與中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

2018-12-28 13:54 來源: 中國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上午10時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請5位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者圍繞“改革開放與中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上午10時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請5位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者圍繞“改革開放與中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圖為國新辦就“改革開放與中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中國網 宗超 攝

【國新辦新聞發言人 胡凱紅】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今天舉辦的中外記者見面會。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高技能人才不斷涌現,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激勵機制逐步建立,廣大産業工人的獲得感、成就感、自豪感、榮譽感不斷提升。今天,我們很高興請來了五位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工作者,請他們圍繞改革開放與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這個話題與大家作個交流。

首先,我先介紹一下出席今天見面會的五位人士,他們是: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先生;

中鋁集團雲南冶金昆明重工車工、高級技師耿家盛先生;

德州恒豐紡織集團細紗擋車工、高級技師王曉菲女士;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人力資源部部長沈大立先生;

中國石油遼河油田歡喜嶺採油廠採油作業工、高級技師趙奇峰先生。

下面,先請出席今天見面會的幾位人士作自我介紹。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上午10時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請5位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者圍繞“改革開放與中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圖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中國網 宗超 攝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 張立新】各位記者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我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非常高興參加改革開放與中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外記者見面會。

職業能力建設司的重要職能是服務於人才強國戰略和就業優先戰略,擬訂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發展規劃和培養、評價、選拔、使用、激勵等政策措施,組織實施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和評選表彰等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著力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完善政策措施,推進各項工作改革與創新。職業技能競賽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我們也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我本人親自參與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等一些重要政策文件的研究制定和組織實施工作,參與組織了第43、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並取得優異成績,參與中國上海申辦2021年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工作並獲得成功,為推動我國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做出了應有的努力。

謝謝大家!

【胡凱紅】謝謝張司長,下面請耿家盛師傅做介紹。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上午10時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請5位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者圍繞“改革開放與中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圖為中鋁集團雲南冶金昆明重工車工、高級技師耿家盛。中國網 宗超 攝

【中鋁集團雲南冶金昆明重工車工、高級技師 耿家盛】大家好,我叫耿家盛,是中鋁集團雲南冶金昆明重工的一名車工、高級技師。我從技校畢業,幹過油漆工,操作過車、鏜、銑、鑽等設備,在高硬度及特殊材料有一定成績,還加工製作過很多模具,包括鍛造、衝壓、塑料橡膠的一些模具,也加工過一些特殊的零件。比如大偏心軸類、多拐曲軸、大型多頭深孔螺母加工、細長絲桿等産品,帶領著我們工作室的成員在“高硬度、高韌性難切削材料機加工刀片”等方面獲得13項實用新型專利發明。

我個人獲得“螺紋快速返程車加工方法”等4項自己的專利發明,同時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共産黨員和中華技能大獎等30多項省部級以上的各種榮譽,去年當選為中國共産黨十九大代表。謝謝。

【胡凱紅】下面,請王曉菲女士作介紹。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上午10時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請5位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者圍繞“改革開放與中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圖為德州恒豐紡織集團細紗擋車工高度技師王曉菲。中國網 宗超 攝

【德州恒豐紡織集團細紗擋車工、高級技師 王曉菲】大家好,我叫王曉菲,非常榮幸能夠參加今天的中外記者見面會。我來自山東省德州市一家民營企業,現在是德州恒豐紡織有限公司細紗車間的操作輔導員、高級技師。自參加工作15年來,我堅持刻苦練兵,在棉紡織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中取得第一名,並且我堅持與攻關組開展技術研發,總結出了“改紡不停臺”操作法和“羅卡絲緊密紡”接頭法。我給大家展示一下這個工序的成品,這個管紗是在空管的基礎上,經過細紗機設備把粗紗紡成細紗線,再到下一工序倒在筒子上,我所説的緊密紡斜接頭操作法,就是傳統的紗線是直著在皮輥裏出來,我們對緊密紡毛羽指標要求質量特別嚴格,我們主要控制毛羽,經過不斷摸索試驗,總結出了把紗線原本應該在左邊錠子上紡紗的紗線接到右邊這個地方,這樣就減少氣圈對紗線的摩擦,雖然説把位置變了一下,但是我們把毛羽指標質量提高了很多,也減輕了車工的勞動強度,降低了企業成本,為企業創造了效益。車間為了發揮我的技術特長,聘我為操作技術輔導老師。近15年來,我也培養出學員1000多名,他們現在都是生産線上的骨幹。我也參與技術研發,先後開發了“氨綸絲操作手法”等多項成果獲得獎項。

近年來,榮獲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山東省首席技師。這次獲得中華技能大獎的榮譽稱號,我感到非常榮幸,並且當選黨的十八大代表和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這是黨和政府對我們一線工人的關心和關懷,謝謝大家。

【胡凱紅】謝謝王師傅。王師傅是一位85後,非常優秀。下面,請沈先生作介紹。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上午10時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請5位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者圍繞“改革開放與中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圖為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人力資源部部長沈大立。中國網 宗超 攝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人力資源部部長 沈大立】大家好,我是來自中國商飛公司的沈大立,很高興今天能夠參加中這次外記者見面會。中國商飛公司是實現國家大型客機項目的主體,也是統籌幹線飛機和支線飛機發展,實現我國民機産業化的主要載體。公司成立於改革開放的第30年,致力於為客戶提供更加安全、經濟、舒適、環保的商用飛機。作為大飛機事業的一員,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2009年1月,我加入中國商飛公司,到現在已經有十個年頭,這些年我和我的團隊一起本著航空強國、長期奮鬥、長期攻關、長期吃苦、長期奉獻和永不放棄的大飛機創業精神,緊緊圍繞公司發展戰略,加快引進人才,打造過硬隊伍,為大飛機的研製提供堅強的人力資源保障。謝謝大家。

【胡凱紅】謝謝。下面請趙師傅做介紹。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上午10時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請5位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者圍繞“改革開放與中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圖為中國石油遼河油田歡喜嶺採油廠齊5號站採油作業工、高級技師趙奇峰。中國網 宗超 攝

【中國石油遼河油田歡喜嶺採油廠採油作業工、高級技師 趙奇峰】大家好,我叫趙奇峰,是中國石油遼河油田歡喜嶺採油廠的一名普通採油工,主要負責稠油開採工作。大家可能對稠油不太熟悉,如果我們簡單把石油開採比喻為從油井裏抽水的話,稠油開採就是在擠牙膏。今天,我帶來了一小瓶稠油樣品,它的粘度達到了30萬毫帕秒,這樣的原油在地層條件下也是不流動的,開採難度非常大。所以,人們説世界稠油看中國,中國稠油看遼河。

我所在的遼河油田就是中國最大的稠油生産基地,上班25年來,我從解決崗位實際生産難題入手,管著地上的井,想著地下的油,潛心開展技術創新和技改革新工作。無論小到抽機配建的研發,大到稠油分層開展工藝的攻關,進行幹法脫硫技術改造等,為我們企業創造了較好的生産效益,也取得了很多成果,有的還解決了世界性難題,至今累計取得了38項國家專利。我也從一名技校畢業生逐步成長為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的技能專家,今年還非常榮幸地獲得了中華技能大獎。參加工作這麼多年來,我堅持勤學不輟、勇於創新、無私傳承,堅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為石油工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謝謝大家。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上午10時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請5位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者圍繞“改革開放與中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圖為國新辦新聞發言人胡凱紅邀請記者提問。中國網 宗超 攝

【胡凱紅】謝謝趙師傅,再次感謝五位的介紹。今天是個見面會,實際就是交流活動,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來做交流。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請問幾位代表談談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你們感受到高技能人才的作用和地位都發生了哪些變化?謝謝。

【張立新】我作為政府從事人才工作的一名工作人員,先談談我的看法。在這方面,我的感觸是非常深刻的。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感覺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可以説迎來了技能勞動者的春天。借這個機會,我想談談我的體會。

第一,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高技能人才的重視程度是前所未有的。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非常關心産業工人隊伍建設,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為我們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大家都關心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這一概念是在2003年全國人才會上首次提出來的,這也意味著高技能人才納入了黨和國家人才隊伍的範疇,這也打破了過去按照幹部和工人身份來劃分學歷的界限,應該説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也就是説,我們這些大國工匠、技術工人都成為重要的一支人才隊伍,屬於人才了。2010年《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把高技能人才納入到六支人才隊伍之一,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把高技能人才列為國家重點建設的四支人才隊伍之一,和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企業家人才並列為四支人才隊伍。從這個程度上講,高技能人才的地位是不斷上升的。

第二,我認為,高技能人才政策供給和投入力度不斷加大。近年來,黨和國家先後出臺新時期産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可以説基本構建了高技能人才的政策制度體系,完善了頂層設計。與此同時,國家也加大了這方面的投入,國家層面建設了591個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了743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特別是在職業培訓政策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實現了職業培訓補貼政策普惠化和全覆蓋。我們對未就業人員,也就是貧困家庭子女、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兩後生”、農民工、失業人員都給予了免費培訓補貼政策。我們對企業學徒,企業的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到技師、高級技師,都給予了不同程度的職業培訓補貼政策。我覺得,這對我們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講,能夠給企業職工全覆蓋的職業補貼也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第三,我認為,我們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成效是不斷提升的。近年來,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進步。截止目前,全國技能勞動者總量超過了1.65億人,高技能人才達到了4791萬,都有了大幅增長,比2012年分別增長了23%和39.3%。

這幾年,我們不斷加強工作的改革創新,基本構建了覆蓋城鄉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我們大力發展技工教育。目前,技工院校的就業率是所有教育類型中最高的一種教育類型,我們還加大技能人才評價制度的改革力度,實現了高技能人才和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的貫通,我們積極參與世界技能大賽,從實現金牌零的突破到實現金牌、獎牌、團體總分第一,這些工作成效的取得,也是極大提升了技能人才的影響力,對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極大的促進。謝謝。

【趙奇峰】我也談談我自己的想法。作為一名技術工人,在這方面感受也挺深的。

首先,我感覺國家越來越重視我們技術工人。最近幾年,對我們工人利好的政策層出不窮,一個接著一個,都是切實提高技術工人的待遇,讓我們在基層一線感覺到作為一名技術工人,有希望,有價值,主人翁的地位和職業自豪感都顯著增強了。

第二,我們技術工人人生的舞臺越來越大。我所在的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建立了九級技能人才晉級通道,就是在以往初、中、高工,技師,高級技師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首席技師,油田公司專家和集團公司專家又相應配套了津貼,這樣讓我們高技能人才有創新、創效的平臺,傳承的平臺,交流的平臺,包括技能競賽的平臺,讓我們這些高技能人才、技術工人施展才華、奉獻才智的空間越來越大。

第三,技術工人的收入越來越高。在技術工人方面,企業一直在傾斜高技能人才的薪酬待遇,包括關鍵崗位,比照管理序列來匹配高技能人才的工資標準。現在,我們集團公司技能專家的待遇是享受正處級,在這方面,我們的收入水平是逐年增加的。

還有一個很真切的感受,就是我們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在逐步提高,國家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大高技能人才在黨代表、人大代表中的比例。我身邊很多高技能人才,我認識的朋友,包括其他行業的,他們都是黨代表、人大代表,甚至有的是雙重代表。我們集團內部大力弘揚提倡石油名將培養計劃,從基層一線的技術工人中選拔優秀人才,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打造技能人才典型。所以,我感覺我們技術工人的地位在逐步提升,大家的幹勁也越來越足。謝謝大家。

【沈大立】作為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者,談點感受。

首先,我們公司把高技能人才列為了核心人才範疇,重點來選拔、重點培養、重點激勵,同時暢通他們的發展通道。

第二,我們感覺到高技能人才的薪酬收入在不斷提升,現在的高技能人才與同行業相比,已經達到了中高水平的薪酬收入。

第三,高技能人才的主人翁意識在不斷增強,他們都為能夠親手製造中國大飛機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耿家盛】我也談一下我的親身感受。2012年,我的工作室被人社部授予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獎勵了10萬元工作經費。2014年,我們雲南省又把90多名高技能人才認定為“雲嶺首席技師”,我也是其中之一,每年撥給工作經費10萬元,公司還要1:1配比10萬,連續給五年。我們個人每年有高技能人才的特殊生活補貼3萬元,這也是各級政府對高技能人才支持的重要舉措。

我的工作室成立後,實際也做了很多工作,包括職工的技術技能提升,還有職業技能競賽、技術創新、工藝改造等方面,依託我們工作室也做了大量積極的工作。我個人也擔任了很多職務,我在雲南省總工會從2016年當選為兼職副主席,也當選了雲南省第十屆省委委員,今年當選了中國工會十七大執委會主席團委員。謝謝大家。

【王曉菲】確實感觸很深。黨的十八大以後,從國家到地方都對高技能人才高度重視。我們省裏也根據國家的政策,2014年建立了泰山産業領軍人才,我是作為産業技能類,2017年入選山東省泰山産業領軍人才技能類人才。這也是我們山東省對技能人才的一個最高榮譽稱號,我也是裏面最年輕的一位成員,所以感觸特別深。我們企業對技能人才也提供了晉陞通道,對不同級別的職稱也有一定補貼,就像剛才耿大師和趙大師説的一樣,我們從經濟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在政治方面,我們也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關懷,當選為黨代表、人大代表、工會兼職主席,我也是我們省裏的青聯委員,非常感謝、感恩這個新時代。謝謝大家。

【科技日報記者】請問沈大立先生一個問題。國産商用飛機項目是現在大家都非常關注的一個焦點,現在商用飛機的國際競爭非常激烈,我們起步較晚,所以産業基礎也較薄弱。請問中國商用飛機是如何發揮高技能人才作用,來促進我們國産商用飛機項目的發展?謝謝。

【沈大立】商用飛機的産業人才在全球範圍內都具有競爭性,高端人才就更加稀缺。中國商飛公司立志要成為世界級的航空製造企業,在成立之初就確定了廣納天下英才、共創民機偉業、成就精彩人生的人才觀和依靠人才發展項目、依託項目培養人才這樣一個人才理念。經過十年的發展,人才快速集聚成長,從公司成立時的3800多人到現在11000多人。

關於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我想首先是要激發高技能人才想幹事的動力,用政治思想去引領他們,用宏偉的目標去激勵他們,築就他們的“工匠魂”。想幹事以後還要有本事、能幹事,我們通過系統的培訓和培養計劃,同時利用我們公司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這樣一個好的條件,來練就他們的“工匠術”。能幹事以後,我們還要確保他們幹成事。我們提出了跨界培養技術、技能“雙師型”人才概念,讓技能工人有更高追求,也就是提升他們的“工匠力”。

幹成事以後我們就要選樹典型,讓他們講述他們的工匠故事,講述我們的大飛機故事,目的就是要激勵全體員工。我們搞了“這雙手總裝了中國第一架C919”大型客機活動,為高技能人才製作“手模”和“全家福”,這些活動都極大地激勵了技能人才隊伍。公司上下現在學習先進、弘揚工匠精神已經蔚然成風,有力推動了大飛機的研製和産業發展。同時,我們也將實現自己給奮鬥者的承諾,就是讓奮鬥充滿快樂,讓職業充滿榮耀,讓未來充滿希望。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想請教一下趙奇峰先生,您在石油一線工作,請問您有遇到過什麼樣的技術難題?又是如何克服的?謝謝。

【趙奇峰】我是一名採油工,主要是負責油井開採,這套業務是我們油氣生産産業鏈裏面最小的一個作業單元,但它是最重要、最直接的一個生産崗位。每天我都和油井、抽油機打交道,對這些設備做到了熟記於心,對工藝流程、技術參數都完全掌握,這些就為我以後的技改革新奠定了基礎。我想,這也是我們技術工人開展技改革新的一個優勢。我們油田的油氣增産、穩産是咱們國家油氣安全的一個重要基礎和保障,這些都要靠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來實現。

我所在的遼河油田是一個老油田,更面臨著嚴峻的問題,所以我從解決生産一線難題入手,針對我們油田開採過程中,每輪都要面對注進蒸汽、降低粘度、提高采收率這樣的難題以及它的開發效果越來越低下的現狀,我們研究出了“組合注汽防竄法”,優化了注汽的這套工藝,累計增産了原油接近20萬噸。我感受到我們在解決難題的過程中,因為每天在生産現場,所以這套打法可能就會更直接、更接地氣,小發明也會帶來大效益。同時,技術和技能是我們技術工人的立身之本,這些年來我堅持利用“走出去”高技能培訓、國內外研修的機會,加強自己知識儲備和技術學習,記下了兩大箱的學習筆記,加起來接近40多萬字。我要把自己總結的經驗和技巧再提高一步,把這些年的資料做了昇華,累計已經出版了6本300萬字的技術書籍,推動了技術傳承。過程中也有一些辛苦,曾經在7年的時間裏每天都工作到後半夜一兩點鐘。

近年來,我利用所領銜的國家級技能工作室,帶領我們團隊深入一線開展油田污水回注、油井沙卡等生産難題的解決,一共已經解決了500項左右的技術難題,為企業創造了將近1.3億元的經濟效益。同時,我還積極參加我們集團公司層面的技能技術交流、一線創新成果推廣、聯合技術攻關這樣的活動,把自己的視野從遼河油田轉到面向集團公司生産一線,給自己一個更廣闊的平臺和視角,爭取把我們個人創新力量轉化為團隊創新這樣一個多點開花的效果,為我們國家油氣安全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所以,我堅信只要我們堅持耐住寂寞、執著堅守、守正創新,在小崗位上也一定會有大作為。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經濟之聲記者】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問耿家盛師傅,目前技術領域還是師傅帶徒弟的模式,有一句俗話説教會徒弟,餓死師傅。請問您在傳承技能時有沒有私心,留一點獨門絕技?第二個問題,大家關心企業科技人員,因為科技人員是創新的第一線,想問一下科技人員持股這方面的保障情況,激勵夠不夠?謝謝。

【耿家盛】在傳技帶徒這塊,我們這個行業不怕你學,就怕你學不會。因為我們這個行業很多時候是動手能力的技術,有很多參數。比如我們搞車工的,就是玩一把刀,這把刀有很多技術參數,不同材料、不同硬度、不同形狀都要採取不同的刀具,書上也好、老師傅教的數據都可以背得滾瓜爛熟,但這些刀具的參數如何把它真正反映在我們的車刀上,真正把刀具磨好,磨到你使用的角度上,可能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加工過程中,刀具對我們的産品質量,還有個人的勞動強度、效益,都有直接關係。如果刀磨不好,可能勞動強度是很大的。如果是我磨的刀,我可以控制鐵削的流向、形狀,這把刀就很牛;如果你鐵削的形狀、方向控制不了的話,可能還會影響到安全事故。因為鐵削加工出來的溫度很高,亂彈亂飛的話,落到你身上因為溫度很高可能會燙傷,萬一落到眼睛裏會更麻煩。所以,車刀對我們來説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工作技術活兒,在我們行裏是車工一把刀。對一個車工來説,雖然是一個技術活兒,但也是一個優秀車工必備的絕活兒。這樣的技術不怕我傳給你,老師傅説的很多東西都是理論上的比較多,數據、參數、角度,磨的過程中其實是靠手工去感悟這些參數,要真實反映在刀具上。所以,我們不怕你學,就怕你學不會。加工工藝這塊,主要是動手能力、步驟的問題,加工方法的問題。很多方法看老師傅操作起來很簡單,但是如果不親自動手的話,很多東西是悟不到的,也掌握不了。所以這項技術是來自於實踐。

對於我來説,一個人再優秀,力量還是有限的;一項技術再高明,如果沒有得到傳承,最終也會絕跡。所以,我們利用大師工作室,改變了過去“一帶一傳幫帶”的傳統模式。過去是一個老師傅帶一個徒弟,現在是通過大師工作室,把年輕職工在一個很平等的平臺上,由企業各個工種的技術帶頭人統一來帶,這樣給大家提供的機會和平臺是非常公平的,有些師傅做的很好,但是表達能力不好,帶出來的徒弟也不一定行,我們已經改變了過去傳統的帶徒方式,給他們提供更加公平的平臺。利用這個平臺,我們實現了可以從實踐到理論相結合教學培訓模式,把我們很多的經驗通過實際示範、操作,直接傳授給年輕人。在這個過程中要看年輕人在這方面能不能努力,克服一些自我的問題,有的年輕人能夠吃苦,能夠專心,能夠守得住寂寞,在這方面就有很大提升;如果年輕人守不住寂寞,三天兩頭總覺得他的學歷很高,來這裡學技術好像對他沒有多大用處,有這種想法的年輕人也比較多。

不管怎麼説,我們通過這樣的模式,我也願意把我的技術傳授給我們的年輕人。我在我們省內的一些職業院校和技工院校,包括我們省技師學院等專科學院,還有冶金高級技校,我還是他們的客座教授,也是通過這樣的模式,把我的經驗傳授給更多的年輕人,幫助他們把理論和實際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得到一些更實用的傳承。謝謝。

【張立新】剛才提到的這個問題,我的理解可能是廣義上的技能人才發展和激勵問題。從政府工作層面來講,人才的發展主要涉及到培養、評價、使用、選拔、激勵這樣幾個環節。首先,我們還是要加大培養培訓的力度,要在源頭上解決技能人才來源不足、質量不高的問題。國家已經出臺了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構建了面向城鄉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下一步,我們要把這項制度建立好、落實好。特別是經過幾年的試點,在繼承我國傳統經驗、充分吸收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之上,我們從明年開始在全國各類企業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這是我國在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方面的一個重大制度變革,改變了過去傳統的師帶徒的形式,實現了企業、院校、培訓機構聯合培養、工學交替、雙師帶徒這樣的方式方法。我希望各位媒體朋友能夠關注這項工作,可能對我國未來青年工人的培養會産生重大影響。這個制度的設立初衷就是政府推動激勵,企業主體、院校支持,職工參與,按照這樣一個思路來進行。

國家從財政資金上對每個學徒每年都給予4000元以上的財政補貼,同時賦予企業從職工教育經費中列支培訓經費這樣的政策,所以我認為是有很強的生命力的。近年來,我們大力加強職業教育、技工教育。特別是技工院校目前已經成長為我國就業率最高的一個教育類型,技工院校就業率常年保持在97%以上,很多技工院校的畢業生有六、七個崗位可供挑選,而且目前的就業對口率、就業的穩定性、就業的質量以及就業的薪酬都有大幅度提高,很多技校畢業生的薪酬已經超過了本科生。特別是技工院校目前的專業設置,主體是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都是高大上的專業,改變了過去險、臟、累的狀況,不是過去的職業工種了,我認為這些發展都會對技能人才培養帶來強大的推動力。

與此同時,我們還改革技能人才的評價制度。在減少職業資格許可認定的基礎之上,下一步要廣泛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制度,充分發揮社會化、市場化作用,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發揮第三方評價機構作用,為廣大技能人才提供評價標準。同時,要落實好技能人才和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這項政策。在使用方面,目前國家已經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企業對在聘的高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能夠享受助理工程師、工程師和高級工程師的待遇。我們在技工院校高級工班以上畢業生能夠享受到大專和本科的學歷待遇;在競賽方面,我們廣泛開展企業崗位練兵、技術比武以及職業技能競賽活動,每年都有1000多萬企業職工和院校學生參加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特別是中國在世界技能大賽上取得的輝煌成績,對激勵廣大技能人才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我們還要把黨中央、國務院提高技術工人待遇這項政策進一步落實,要在政治待遇、經濟待遇、社會待遇等方面全方位發力,引導各級政府設立高技能領軍人才服務窗口,為大國工匠提供良好的服務。

總之,我們要綜合施策,政府、社會、企業共同發力。通過我們的努力,真正改變技能人才的地位、待遇還不高的狀況,使技能人才真正在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就業創業中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謝謝。

【中新社記者】剛才張司長提到了一些對於高技能人才的激勵政策。目前我們看到,企業職工和青年學生對學習技能的熱情和積極性還不夠。請問在座的幾位高級技師對弘揚工匠精神和敬業精神,對企業職工和廣大青年有什麼建議?謝謝。

【王曉菲】我可能是在座的最年輕的一位技能人才,我先談一下我的感受。我自身就是一名85後的青年技能人才,這方面感受很深。從我的老師和培訓過的徒弟來講,深有體會。我是2003年技校畢業以後被分配到棉紡織企業細紗車間,細紗車間是勞動強度最大的一個車間,一年四季都是夏天,特別是每年夏季的時候,7、8、9三個月都是高溫高濕季節,那時候正好是7月份,當時我們這批42名男生女生學員同時分配到細紗車間,截止到現在,留在我們車間的只剩下我們兩個人,其他人都是忍受不了這樣的環境,我們都是倒班,三班運轉,有了孩子以後,有的選擇了照顧家庭,堅持下來得很少。

我為什麼能堅持到現在?我講講我自己的故事。2003年進廠的時候,企業給我們先做了勞模事跡報告會,這位勞模跟我是一樣的細紗擋車工的工作崗位,他也是通過技術練兵,2000年參加省裏技術比賽,取得了第一名,而後獲得全國勞動模範、黨的十六大代表,2003年的時候,他在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在那兒學習,7月份暑假的時候,正好是我們進廠,給我們做了勞模事跡報告會。我就是受了他的感染,才對這個崗位有了新的認識。因為也是剛進廠,那時候也是高溫高濕季節,渾身起滿了痱子,感覺很枯燥。每次我休班回家時,我父親會給我講老紡織人郝建秀成長的故事,剛才在後臺張司長也提到了老紡織人郝建秀。我父親也是一名老黨員,因為我從事紡織,他很關注這方面的事情,他給我講郝建秀的成長故事,我也認識到郝建秀也是細紗擋車工出身,並且年齡很小,總結出了自己的操作方法,通過這位勞模、郝建秀老師,以及很多勞動模範、技術能手,看到他們熟練的練兵動作,真的就像彈鋼琴一樣,讓我認識到,雖然細紗工這個崗位平凡,但是我們也能在平凡的崗位上,通過自己的技術練兵參加技術比武,也可以脫穎而出。所以,我就堅持練兵,到2008年的時候,參加全國技術比賽,取得了第一名。

在這之後,車間為了發揮我的技術特長,讓我帶徒弟,我看今天在座的各位媒體記者也特別年輕。現在年輕人特別是獨生子女,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跟我們那個時候比可能還是差一點,因為現在家庭環境都很好。我帶學員之後,新來的徒弟一開始還有剛剛技校畢業的,也有在社會上招聘的,還有孩子大了以後走上工作崗位的,在培訓他們的時候,特別是上夜班的時候,在車間巡迴的時候都打盹,因為細紗機的操作,管紗的轉速很快,管紗在錠子上運轉時轉速非常快,拔管時我們經常把手磨出血泡。在紗線接頭時,用中指勾斷的時候,如果動作方法不對,很容易把右手中指槽勾破。在接頭時因為車間很熱,我們一年四季都穿單衣服,手指一齣汗,紗線勒到破的地方,真是鑽心的疼。我的一個徒弟,他是一名90後學員,2014年冬天入廠,他趕的機會比較好,正好趕上我們抽調集訓學員,集訓以後,我們市裏舉行了第一屆細紗工職業技能比賽,我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他,在練兵時一開始也是重復同樣的動作,上千遍甚至上萬遍,彎著腰,因為我們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包括恒豐人和文化感染了他、教會了他。在2015年德州市第一屆細紗工職業技能競賽時,他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今年,他並沒有放棄練兵,現在還一直堅持在一線崗位。今年是第二屆細紗工職業技能競賽,他又以第一名成績贏得了比賽。從我進廠老師對我的教誨、影響,我都把這種教誨傳遞下去。我後續帶徒弟的過程,還有好多學員,包括我跟技術人員的研發的時候,有很多年輕成員,我們和紡織專業的大學生交流時,他們對我們這樣的高技能人才也是非常崇拜的。一線工人,一名技術人員能夠成長為黨代表、全國勞動模範,他們對我們也是另眼相看。所以我感覺,現在企業的青年職工以及青年學生,工匠精神和敬業精神是非常值得弘揚和傳承的,這就需要現在的年輕人要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奮鬥的時候不要選擇安逸,不要做佛係青年,技不壓身,趁現在打好基礎,現在吃苦努力,都是為以後的職業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謝謝大家。

【耿家盛】在我小的時候,父親經常跟我們説一句話,叫“天干餓不死手藝人”。手藝是什麼,是我們的技能。我們的幸福生活,要追求高品質,就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創造。如果能夠做到別人不會做我能做,別人做得好我做得更好,那就是能力。當然,我們學習技術技能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説搞個培訓班,上個一兩天就學得會。實際上過程是非常枯燥的,要吃得了苦,還要吃得了虧,得堅持、堅守,你才能學到更多、更紮實的基礎。學會基礎以後,很多技能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在不斷變化的,所以我們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學一些新的知識和新的專業技術。不管怎麼説,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自己對技術技能地不斷追求,我想説是金子總會有發光的時候。謝謝。

【趙奇峰】我補充點個人看法。對於廣大職工和青年朋友來説,我覺得現在正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我非常贊成剛才張司長提到的,現在是高技能人才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我覺得廣大職工和青年應該拋開安逸、享受的思想態度,趁著現在的東風,好好打造自己的本領,這是最重要的。因為奮鬥的青春是最美麗的,就像耿大師説的,這個過程肯定要付出很多艱辛。我參加工作25年,這25年的經歷讓我體會到,如果在成長成才這條路上有什麼捷徑的話,那就是堅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沒有其他的途徑可以走。但是我們年輕人就是耐不住寂寞,做不到這樣的堅守,他們總是看到眼前希望非常對等的回報才去努力,真正的道理是,不能看到希望才去努力,而是我們努力了才有希望。所以我覺得,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説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別人恩賜和施捨的,而是靠自己的勤勞智慧和勇氣幹出來的。這麼好的一個時機,這麼好的一個時代,廣大職工和有志青年應該抓住這個大好時機,在這麼好的條件下奮發向上、激情有為,這是非常重要的。我也想在今後的工作中,和青年職工、廣大青年一道立足自己的崗位,扎紮實實做好崗位上的每一件事,把我們産業工人有限的職業長度拓展成無限的寬度和廣度,去塑造新時期産業工人的良好形象。謝謝。

【張立新】剛才記者提出的問題是非常現實,也是非常緊要的。現實中,企業職工和青年學生目前學習技能的積極性不高,技能崗位的吸引力不強,社會認同度不高,包括企業對職工的培訓重視程度也不高。這種情況如果長期下去的話,我認為會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有可能會對我們國家下一步經濟高質量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業創業都造成影響。所以,我在這裡呼籲全社會要改變陳腐的社會觀念,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俗話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萬貫家財不如薄技在身,技能是立業之本。所以,學習技能、掌握技能,走技能成才之路,我認為也是能夠成功的。剛才我談到了技工院校的畢業生發展是非常好的。我給大家再舉一個例子,我們國家選派青年選手參加世界技能大賽,取得世界冠軍,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來自貧困地區,來自農村的,像噴漆冠軍楊金龍、蔣應成,他們都是來自雲南寶山地區的,都是貧困地區。我們的焊接世界冠軍,曾正超、寧顯海,都是來自大涼山這種深度貧困地區,還有時裝世界冠軍,都是屬於農民工二代,這些孩子通過選擇上技校學技能拿到了世界冠軍,改變了人生命運,實現了人生理想。所以,我覺得不一定非要把上大學作為唯一的出路。

我也呼籲全社會包括廣大家長,根據孩子的自身願望和未來職業發展的需求,能夠選擇合適的人生發展道路,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就業擇業觀,希望廣大媒體在這方面能夠加強輿論引導,加強對技能人才先進典型和先進事跡,以及技能人才工作的宣傳報道。像在座的大國工匠一樣,使他們真正成為時代楷模,成為人人嚮往的對象,引導全社會轉變觀念。謝謝。

【胡凱紅】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臺上五位高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工作者和大家作了很好的交流。聽完之後,我深切地感受到黨和政府對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視,領略到高技能人才的風範與風采。更讓我感動的是,高技能人才、廣大産業工人的奮鬥、工匠精神的力量在支撐著他們往前走。我相信,通過努力我們國家會有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涌現出來。確實,我們身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偉大的時代需要我們一起拼搏、一起奮鬥,唯有如此,才能不斷發展進步,才能不斷地朝著我們的目標前進。

感謝大家今天上午參加中外記者見面會交流活動,也希望大家對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有更多的關注。謝謝大家,今天的見面會到此結束。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