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回望國企改革2018:“中心地位”背後的改革深意

2018-12-29 19:0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 題:回望國企改革2018:“中心地位”背後的改革深意

新華社記者王希

公司制改革實現歷史性突破,“雙百行動”引領綜合改革走深走實,“混改”持續發力,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擴容……即將過去的2018年,國資國企改革涉深水區、啃硬骨頭,新收穫連連。

“從戰略高度認識新時代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中心地位”“充分認識增強微觀市場主體活力的極端重要性”……10月9日舉行的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上,一系列提法態度鮮明,並以六個“突出抓好”標示未來改革重點,彰顯決心、呼應期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日前提出“要加快國資國企改革”,預示著新一年又一輪國資國企改革攻堅蓄勢待發。

整合重組謀長遠

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國有經濟佈局的調整優化勢在必行。

隨著中核建設集團整體劃歸中核集團、武漢郵科院和電信科研院實施重組,今年國資委監管企業戶數調整至96家。

放眼全國,各省級國資委推動監管一級企業重組整合36組,涉及能源、交通、醫藥、房地産等領域。

打破企業邊界的專業化重組也在提速:以擁有優勢主業的企業為主導,國資委持續推動煤炭、鋼鐵、環保等領域資源整合,並研究組建央企海工裝備資産處置平臺公司的方案。

除兼併重組外,一系列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舉措加速落地——

截至11月底,央企累計減少法人超1.2萬戶,減少人工成本和管理費用441億元,累計完成1589戶“處僵治困”任務。

圍繞降杠桿、減負債,國資委與全部央企簽訂目標任務書,支持企業通過股權融資、市場化債轉股等方式,改善資産負債水平。11月末,央企平均資産負債率為66%,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

轉向高質量發展的中央企業,肌體更健康,腳步更堅定。

“雙百行動”全面鋪開

試點是改革任務,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

2018年8月,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啟動,謀求把改革“一竿子插到底”,打通國企改革最後一公里。

開展“雙百行動”,並非要再搞一批單項試點,而是要以前期國企改革的經驗成果為支撐,鼓勵基層創新,推進差異化、個性化的綜合性改革,解決在改革“深水區”遇到的新問題。

此次行動共計有400多戶央企子企業和地方國有骨幹企業入圍。這些企業改革的願望都很迫切。

截至目前,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已先後在浙江、山東、江蘇組織召開了科技型、工業類和外向型“雙百企業”現場交流會。不少企業通過對標先進、交流經驗,改革思路更加清晰。

業內認為,隨著“雙百行動”不斷深入,將打造出一批具有引領作用的“改革尖兵”,為不斷推進國企改革匯聚起強大的勢能。

“混改”改出新機制

向社會資本開放特高壓建設投資!國家電網公司日前宣佈,在前期增量配電、交易機構和抽水蓄能電站等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的基礎上,“混改”將擴圍升級。

作為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今年以來“混改”不斷向縱深推進:

央企層面領域拓寬、層級提升,地方國企更趨活躍;更重要的是,“混改”企業在産權變革的同時,把更多注意力放到了形成新的經營機制上面來,促進國有資本與社會資本真正發生“化學反應”。

例如,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組建多元董事會、精簡機構人員、重構業務單元、創新産品服務、實施股權激勵……中國聯通以一系列“組合拳”破除固有弊端,經營業績實現“V”形反轉。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混”是手段,“改”是目的。在目前大多數國企已實現資本層面混合的基礎上,為使各種所有制資本相互促進的效果進一步彰顯,需要下更多力氣再造企業的治理機制、商業模式等,以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形勢。

兩類公司試點擴容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加快實現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改組成立一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組建一批國有資本運營公司。

上接監管體制,下接企業經營——兩類公司試點既需要試監管機構與投資、運營公司的出資監管關係、監管模式,又需要試國有資本投資運營的有效途徑,涵蓋諸多改革領域。

在央企此前確定的10家試點基礎上,2018年年底兩類公司迎來新成員:國資委確定航空工業集團、國家電投、國機集團等11家央企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

在全國範圍內,各地也積極探索,目前已經先後在122家地方國有企業開展了兩類公司相關試點工作。

加大授權放權力度,不斷理順國資監管部門與兩類公司“界面關係”;試點企業紛紛重塑總部職能,使集團管控更有效、更適應專業化平臺的要求;投資公司以對戰略性核心業務控股為主,推動實施戰略性並購重組和專業化整合,而運營公司以財務性持股為主,推動國資合理流動、保值增值……

試體制、試機制、試模式,隨著更多具備條件的中央企業被納入兩類公司試點,下一步這項改革勢必提速升級,在國資國企改革全局中發揮更大的示範、突破和帶動作用。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