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小切口取得大成效

2019-01-05 08:55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真沒想到,從照到證,只花了4天時間就辦好了。在網上提交材料2天后,我就從手機上收到了營業執照、印章、稅務登記、發票申領辦理完成的通知,又過了2天,就收到了第三類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已經辦理完畢的通知。”北京某醫藥公司法人鮑傳清回憶起辦理證照的經歷,仍忍不住感慨,“真是太快了,現在開辦企業太方便了。”

2018年6月11日,鮑傳清在北京市石景山區企業開辦大廳領到北京市啟動“證照分離”改革以來的首例營業執照和第三類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我們公司經營的業務涉及人體植入的醫療器械,需要辦理第三類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不像一、二類備案即可。”鮑傳清説,“之前辦理第三類醫療企業器械經營許可證大概要20個工作日。我雖然知道登記註冊一直在改革,開辦企業門檻更低更快捷,但還是沒想到政府部門如此高效,完全超出我的預期。”

鮑傳清的獲得感,得益於一場重塑政府和市場關係的改革。

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減少中央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一律取消審批,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要規範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經濟社會事項,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層管理。

5年來,我國始終抓住“放管服”改革這個“牛鼻子”,著力減少政府的微觀管理、直接干預,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作為厘清政府和市場邊界的“先手棋”,我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績斐然——5年來,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削減44%,非行政許可審批徹底終結,中央政府層面核準的企業投資項目減少90%,行政審批仲介服務事項壓減74%,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大幅減少。中央政府定價項目縮減80%,地方政府定價項目縮減50%以上。全面改革工商登記、註冊資本等商事制度,企業開辦時間縮短三分之一以上。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穩步推進……

這些看似是小切口的改革舉措取得了大成效,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帶動創業創新熱潮,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讓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以商事制度改革為例,5年來,我國各類市場主體數量增加近80%,目前已達1.09億戶。2018年前11個月,全國日均新設企業1.81萬戶,較改革前的日均新設企業6900戶增長了一倍多。市場主體增多且日益活躍,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5年城鎮新增就業6600萬人以上,每年均超過1300萬人。促進了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加快了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和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行政審批改革並不意味著要“一放了之”。放管結合,始終是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如果説放權檢驗的是政府自我革命的勇氣,那麼監管創新,則考驗著政府的智慧和能力。作為行政審批改革的重要內容,5年來,創新和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一直在有序推進。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逐步健全,大大減輕了企業負擔。同時,信用監管實行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讓市場主體“一處違法、處處受限”,增強了對市場主體的威懾力,市場環境更加公平有序。

各地在著力破解審批“中梗阻”“最後一公里”等問題的同時,通過“互聯網+政務服務”等舉措,優化公共服務事項審批,將改革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推進。浙江在“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基礎上,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2017年年底“最多跑一次”事項覆蓋80%辦事事項;江蘇全面推進“不見面審批”改革,推動形成“網上辦、集中批、聯合審、區域評、代辦制、不見面”的辦事模式;湖北武漢深入實施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改革;天津市濱海新區“一枚印章管審批”,大幅提高審批服務效率;廣東佛山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實現進一個門可辦各種事、上一張網可享受全程服務的“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新模式……這些改革舉措,都讓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記者 陳晨)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