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實現更高水平區域分工——長三角民營經濟調查

2019-01-06 09:0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杭州1月6日電 題: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實現更高水平區域分工——長三角民營經濟調查

新華社記者

儘管面臨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記者在民營經濟發達的滬蘇浙皖調研發現,依託大數據、雲計算,新經濟增長迅猛,通過信息化智慧化改造,製造業轉型升級加快,長三角經濟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同時隨著區域分工優化、整體營商環境提升,系列穩投資政策效果成效明顯,長三角民營經濟依舊充滿活力。

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邁向更高質量發展

一名工人、7條機械手,經過6道衝壓工序、10秒時間,一根用於太陽能電站的太陽能跟蹤支架系統的軌道支撐架就此産生。這是蘇州寶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衝壓智慧車間,可以為企業降低20%左右的生産成本。

在浙江,全國最大的輪胎製造企業中策橡膠集團引入阿裏雲人工智慧ET工業大腦,通過人工智慧算法在短時間內處理分析每一塊橡膠的出身,匹配最優合成方案,極大地穩定了混煉膠性能,平均合格率提升達3%至5%。

長三角新舊動能轉換的進程不斷加速。經過多年培育,浙江正日益成為數字經濟創新創業的沃土;江蘇正加快形成集智慧設計、智慧産品、智慧裝備和智慧技術及服務於一體的全産業鏈;上海認準産業鏈、價值鏈高端,正在建設全球卓越製造基地。

據WIND數據,2018年前三季度季報顯示,浙江307家製造業企業實現總凈利潤825億元,同比增長21.9%;江蘇284家製造業企業總凈利潤587億元,同比增長13.5%;上海133家製造業企業總凈利潤766億元,同比增長13.3%。

在長三角製造業上市企業中,浙江、江蘇和上海民營企業的比重分別達到89%、80%和60%。上述數據説明,隨著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緊密結合,傳統企業加快信息化智慧化轉型升級,長三角民營製造業正在邁向高質量發展道路,並展現出了頑強的盈利能力。

統計顯示,民資信心總體企穩回升。2018年1-11月長三角民資持續增長,結構逐漸優化。如浙江全省民間投資實現增速、比重“雙上升”,民間投資增長17.6%,佔投資總額的63.8%,比重同比提高5.3個百分點;江蘇全省工業和技改投資呈現穩中有升態勢,同比分別增長6.7%、10.5%。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尋求高水平區域分工合作

總投資409億元、民間資本控股51%的杭紹臺鐵路,總投資383億元、民間資本控股51%的杭溫鐵路兩個國家級鐵路PPP示範項目落地,分別引入復星集團等8家民營企業聯合體、百盛聯合集團。長三角民間資本抱團進入鐵路基礎設施投資領域先行先試,為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走出新路,也讓長三角經濟更具“粘合力”。

浙商、蘇商、皖商或是滬商,已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通過産業轉型與重構,促進了區域內城市分工的不斷深化。

“企業在上海松江建設正泰啟迪智慧港,在浙江嘉興佈局華東智慧能源與電氣産業基地,在安徽合肥設立智慧電力製造設備基地,由此實現了産業鏈、價值鏈的最優配置。”正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成劍説。

借助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位於安徽蕪湖的食品電商企業三隻松鼠在2018年“雙十一”實現全渠道銷售額達6.82億元,同比增長30.51%。2018年三隻松鼠還在南京設立研創中心,欲立足南京輻射長三角,打造一個全國化的研發平臺。

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長、長三角一體化決策諮詢專家周振華認為,市場之手已經走在政府前頭,正積極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協同發展——從過去垂直化的産業分工、貿易分工,轉向水平化的要素分工、價值鏈分工。

系列組合拳讓民企寒冬中感到溫暖

杭州青草地計算機信息服務部負責人在杭州江幹區行政服務中心提交申請後,當場領到了《食品經營許可證》。最新實施的杭州市《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簡化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審批實施方案(試行)》,大大減少了食藥審批申請填報手續,改革紅利直接惠及全市近14萬戶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市場主體。

浙江“最多跑一次”、上海“一網通辦”、江蘇“不見面審批”,安徽“一張網一扇門”,長三角各地正在打造審批事項少、辦事效率高、投資環境優、企業獲得感強的最優營商環境。

同時,針對企業成本高企問題、上市公司債務風險問題、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長三角各地積極落實激發民間有效投資活力的系列組合拳。

上海國際集團牽頭髮起的總規模1000億元的長三角協同優勢産業基金在上海正式落地,這一基金將通過對“硬科技”等方向的重點投資,加速長三角産業鏈深度融合。共同發起方包括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的國有企業、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在跨行政區域、跨不同行業、跨所有制企業間實現了資本合作。

浙江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與農銀金融資産投資有限公司、中國農業銀行浙江省分行共同設立“浙江省新興動力基金”,合作投資目標規模100億元,主要投向上市公司,特別是民營上市公司,用於緩解企業債務壓力,化解近期金融市場風險。

一系列減負降本、金融扶持實體經濟的組合拳出臺,民營企業的感受最明顯。“現在每天都會接到銀行負責人的電話,讓我推薦優質的民營企業,國家對民營企業支持有力度,讓企業感到溫暖。”上海出口商品企業協會會長馮鄭州表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確得到了緩解。(記者屈淩燕、有之忻、陳剛、董雪)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