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把握機遇期再上新臺階
——2018年中國宏觀經濟數據解讀

2019-01-22 07:21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從820754億元到900309億元——僅僅一年時間,中國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2018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首次突破90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6.6%,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經濟體中居首位,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初步估算人均GDP將接近一萬美元。

“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較好完成,三大攻堅戰開局良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力度加大,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21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經濟總量首次突破90萬億元,新臺階背後是滿滿的獲得感

2018年,世界經濟起伏跌宕,金融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劇烈波動,全球投資大幅下滑、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及單邊主義盛行。

儘管外部環境複雜嚴峻,中國經濟運行依然保持在合理區間,交出了一張亮眼的成績單。90萬億元,標定了中國經濟總量的新臺階和新高度。

“國民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態勢持續顯現,朝著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繼續邁進。”寧吉喆告訴記者。

90萬億元背後,是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的腳步——

2018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穩,GDP保持6.6%的中高速增長;工業生産穩,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實際增長6.2%;居民消費價格穩,CPI比上年上漲2.1%;市場銷售穩,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9.0%;外貿進出口穩,貨物貿易規模創歷史新高,保持世界第一;投資增長緩中趨穩,製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增速加快;宏觀杠桿率趨穩,2018年M2增長低於名義GDP的增長;外匯儲備在3萬億美元以上,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

90萬億元背後,是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2018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000萬以上。280萬人易地扶貧搬遷順利完成,預計有280個左右貧困縣脫貧摘帽。

2018年,居民收入和消費較快增長,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5%,快於人均GDP6.1%的增速。居民消費支出增加,居民消費升級提質,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8.4%,比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

2018年,節能減排和污染防治取得積極進展,萬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1%,清潔能源消費量比重上升。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9.3%,比上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2018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61萬人,比上年多增10萬人,連續6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完成全年目標的123.7%。1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9%,比上年同月下降0.1個百分點。2018年各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在4.8%~5.1%之間,實現了低於5.5%的預期目標。

經濟結構優化,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2018年,在全球跨境投資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我國利用外資1350億美元,同比增長3%,特別是製造業利用外資增長了20%,佔比達到30%。按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在190個經濟體中我國排名比上年上升32位。

2018年,我國重點領域改革向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成效明顯。財稅體制改革全面鋪開,國企國資改革、價格改革、投資改革等穩步推進,産權保護制度不斷完善,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吸引外資勢頭良好。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轉型升級態勢持續。“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紮實推進。鋼鐵、煤炭年度去産能任務提前完成,全國工業産能利用率為76.5%,企業資産負債率下降,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比上年末下降11.0%,企業成本繼續下降,薄弱環節投資較快增長。

改革開放力度加大,經濟結構優化,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市場主體大量增加。2018年全國新登記企業比上年增長10.3%,日均新登記企業1.84萬戶。

經濟結構繼續優化。2018年,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為52.2%,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産業11.5個百分點;對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9.7%,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消費作為經濟增長主動力作用進一步鞏固,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6.2%,比上年提高18.6個百分點,高於資本形成總額43.8個百分點。綠色發展紮實推進。萬元國內生産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1%,實現了下降3%以上的預期目標。能源消費結構繼續優化。全年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約1.3個百分點。

穩中求進,充分把握髮展機遇帶來的新內涵

2019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更加複雜嚴峻。同時,國內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

“我們既要看到矛盾、困難、挑戰和危機的一面,更要看到希望、機遇和光明的一面。”寧吉喆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對今年的經濟工作作出明確部署。2019年,我國經濟危中有機、穩中趨進,有基礎、有條件、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寧吉喆表示,要看到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同時也要看到危中有機,要看到中國發展仍處在重要戰略機遇期,特別要發揮好戰略機遇期一些新內涵的作用。“世界大變局和我國新格局都帶來了新的重大機遇。我們與其他國家開放合作、互利共贏,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變革的空間十分廣闊。同時,我們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科技能力、創新能力,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綠色發展,也給發展機遇帶來新內涵。”

“抓住機遇,克服挑戰,變下行壓力為提升動力,促進經濟穩中求進,邁向高質量發展。”寧吉喆具體分析中國經濟保持平穩增長的有利因素:

——我國擁有全球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中國人口規模將近14億,擁有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成長性的中等收入群體。國家統計局做了內部測算,中國典型的三口之家年收入在10萬元至50萬元之間,2017年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已經超過4億人,2018年數量還會增加。這4億人有購車、購房、閒暇旅遊的能力,消費對我國經濟持續平穩增長形成了有力支撐,這是巨大的潛力。

——我國擁有豐厚的物質基礎和人才基礎。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我國的工業體系在世界上是比較完整的,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完善,物質技術基礎比較雄厚。我國勞動力資源近9億人,就業人員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高素質人才有1.7億,每年大學畢業生有800多萬。中國具有巨大的人口數量和勞動力大軍,人口紅利仍然存在,勞動的參與率還在提高。同時,人才紅利正在形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經濟發展新高地提供了智力基礎和支撐。

——改革紅利加速釋放。改革過去是、現在是、將來還是中國經濟發展強勁的動力。

——宏觀政策空間大、經驗足。目前,我國的通脹水平、財政赤字率在國際上都是比較低的,外匯儲備充足,宏觀政策操作空間大。

“針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要採取有針對性的對策。宏觀政策要強化逆週期調節、結構性政策要強化體制機制建設、社會政策要強化兜底保障的功能。” 寧吉喆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有利於改善供求關係,有利於結構性去産能、結構性去杠桿。同時,也要考慮總需求平穩,現在的政策取向很明確,要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

“有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有明確的發展思路,有各地區、各部門、全國人民的努力,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基礎,也有能力保持2019年中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寧吉喆強調。(記者 張翼)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