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讓清水長流——廣西玉林創新畜禽糞污治理新路徑

2019-02-03 16:5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南寧2月3日電 題:讓清水長流——廣西玉林創新畜禽糞污治理新路徑

新華社記者劉偉、何偉、唐榮桂

南流江幹流水質幾個月內由劣V類改善為Ⅲ類;九洲江跨省區考核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這一逆轉是怎麼實現的?

畜禽糞污直排尤其是中小散養殖戶糞污直排是我國農村環境一大污染難題,生豬養殖大市廣西玉林也曾飽受困擾,境內的南流江、九洲江一度變成“污水河”。當地探索“截污建池、收運還田”等新路徑,努力破解困擾多年的畜禽糞污治理難題,流域水環境明顯改善。

糞污直排:“一江污水向南流”

南流江是廣西獨流入海第一大河,流域面積近1萬平方公里,流域內的玉林是粵港澳地區重要生豬供應基地。近年來,隨著養殖量增加,糞污和沼液直排也不斷增加,導致南流江水質持續惡化。2018年1-5月,國控橫塘斷面水質均為劣V類,造成“一江污水向南流”現象。

九洲江發源於廣西陸川縣,注入兩廣交界處的鶴地水庫,這是廣東雷州半島380多萬居民最重要的飲用水源。但是,由於上遊養殖污染等造成鶴地水庫水質不斷惡化,嚴重影響湛江市的飲用水源水質安全。據監測,2013年九洲江兩廣交界處水質斷面整體屬Ⅴ類水,枯水期惡化為劣Ⅴ類。

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農村處調研員孔源説,過去解決中小散養殖場糞污直排污染問題主要靠“禁養”“清拆”,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南流江流域有養殖戶近5萬戶,僅玉林就有4萬多戶,其中年出欄量500頭以下的中小散養殖戶佔比約98%,存欄量佔78%。“養豬是當地農民重要收入來源,若一味地禁養、清拆,這些群眾的生計如何保障?”孔源認為,治理不能“一刀切”,關鍵在於杜絕糞污和沼液直排,並打通糞肥還田利用的通道。

重塑循環:再現“一江清流”

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畜牧與飼料處調研員伍美炎表示,隨著種養專業化、規模化程度不斷提高,亟待重塑適合當前“三農”發展的種養循環新模式。

位於南流江流域的玉林市福綿區中小散養殖戶眾多,對於存在糞污和沼液直排的中小散養殖戶,當地沒有“一拆了之”,而是按照上級部門指引,堅持“截污、建池、收運、還田”四步走,不僅保住了養殖戶飯碗,還借助糞肥還田帶動了有機農業發展。

福綿區委書記趙志剛介紹,當地普遍推行“截污建池”的路子,要求所有養殖戶限期自行封堵直排口,並按照標準建設糞污貯存池。算下來,成本比清拆、搬遷或改造豬欄大大降低。

福綿區樟木鎮綠農保畜禽糞便收集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龐繼林告訴記者,在實行“收運”時,向養殖戶收取沼液肥清運費,每車5立方米80元,大大低於其個人清理成本;“還田”時,對種植戶沼液肥噴施服務每車收費約200元,解決了其有機肥購買、施用成本高問題,並基本替代了化肥。

監測數據表明,依靠推行“截污建池、收運還田”的低成本糞污治理和資源化路子,僅幾個月時間,橫塘斷面水質就從劣Ⅴ類改善為Ⅲ類,並一直保持至今。

為還九洲江“一江清流”,粵桂兩省區簽署協議,攜手共治九洲江流域環境污染。對流域內50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實行“高架網床+益生菌”生態養殖模式改造。陸川縣一家生豬養殖場工作人員説:“過去1頭豬每天産的糞便需要沖水10多斤,而高架網床全程免沖水,大大減少了污水産生量。”目前,九洲江流域已完成“高架網床+益生菌”生態養殖場升級改造300多家。

完善體系:永駐綠水青山

目前,玉林市探索“截污建池、收運還田”等治理新路徑,實現畜禽糞污低成本快速治理和資源化等做法在全自治區推廣實施,一些省市縣紛紛前來考察學習。

“這種治理模式,改善了九洲江、南流江流域生態環境,促進了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實現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互融共進,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玉林市委書記黃海昆説。

伍美炎表示,玉林利用市場機制,引導組建第三方專業公司或農民合作社實行“收運還田”,讓種植戶只花購買化肥價格一半的錢就能買到足夠的有機肥,且做到了“施肥不動手”,破解了糞肥還田的高成本“瓶頸”,提高了農戶施用糞肥的積極性。

福綿區一家養豬合作社墻上貼著環保監督牌,上面寫有區、鎮、村包聯負責人以及清運負責人姓名、職務、電話等,讓人一目了然。一位鄉鎮幹部表示:“目前已建立起舉報機制,加強督查巡查,一旦發現有養殖戶偷排污染物,舉報者都會得到獎勵。”

“建立起完善的組織體系,讓各養殖戶之間互相監督,養殖戶與合作社形成共同體,玉林這一做法新穎有效。”到福綿區考察學習的湖北十堰市鄖陽區畜牧獸醫局局長杜萬勃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