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著眼發展大局,共享時代榮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紀實

2019-02-21 16:2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2月21日電 題:著眼發展大局,共享時代榮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紀實

新華社記者劉歡、安蓓、陳鍵興

早春二月,珠江之畔生機盎然,南海之濱氣象一新。在這播種希望的時節,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全文,于2019年2月18日正式公佈。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習近平總書記以政治家的遠見卓識,從全局高度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擘畫藍圖。

——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全面推進內地與香港、澳門互利合作,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示範,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指引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熱潮澎湃而起。

領航掌舵,把脈定向——習近平總書記立足全局和長遠作出重大謀劃,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推進

風起南海,潮涌珠江。

這裡,是中國改革開放得風氣之先的地方,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後首次離京考察就來到廣東。他指出,希望廣東聯手港澳打造更具綜合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踏上廣東這片熱土。他強調,要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廣東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抓緊抓實辦好。

灣區,既是地理概念,也是經濟現象。著名的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都是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

粵港澳大灣區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珠三角九市組成,總面積達5.6萬平方公里,2017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2017年經濟總量約10萬億元。

歷經改革開放40年快速發展,尤其是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後,粵港澳合作不斷擴大深化,這一區域坐擁明顯區位優勢,累積了雄厚經濟實力,創新要素集聚、國際化水平領先,已具備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基礎條件。

粵港澳大灣區面臨提升國際競爭力、實現轉型發展、創新合作發展體制機制等新機遇,同時必須破解供求結構、經濟增長內生動力、生産要素高效便捷流動、生態環境等面臨的發展難題。

善弈者謀勢,能牢牢把握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全局和長遠作出的重大謀劃,是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重大決策。

2017年7月1日,在習近平主席親自見證下,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粵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共同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習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這件大事辦好。幾個月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被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

在中國發展大棋局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無疑是重要一子。這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

“要在更高水平上擴大開放,高標準建設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要繼續推進改革,抓好改革舉措的協同配套、同向共進。”

“在國家擴大對外開放的過程中,香港、澳門的地位和作用只會加強,不會減弱。”

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重心長,為粵港澳三地以大灣區建設為重點銳意進取、不辱使命,指明方向,鼓舞信心。

在中國改革開放新征程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可謂一大引擎。這是新時代建設高質量發展典範的新探索——

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廣東時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出多方面明確要求。11月,他在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週年訪問團時強調,希望香港、澳門繼續帶頭並帶動資本、技術、人才等參與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新一輪高水平開放。

“北雄安,南大灣,是中國戰略雙子座。”“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中國灣區經濟的實驗者,為中國發展帶來新契機。”……學者們的評論紛至沓來,道出高度關注與期待,信心更顯而易見。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迎來全面實施、加快推進的新階段。

科學設計,穩步推進——規劃建設頂層設計高水平展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現良好開局

國之大計,須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

2017年1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科學規劃,加快建立協調機制。

2018年5月10日、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和中央政治局會議,對規劃綱要進行審議。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工作,反復強調、殷殷囑託、親自指導,要求提高規劃建設頂層設計水平。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促進雙向投資、推動貿易便利化、構建新型合作模式、搭建多元合作平臺等方面積極探索;建設好大灣區,關鍵在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出指示,針對性強,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成為科學編制規劃、精心組織實施的行動指南。

實地調查研究、多方徵求意見、不斷修改完善,規劃綱要編制工作精益求精,體現了高度負責的態度和科學務實的精神,最大限度凝聚共識。編制過程中,多種渠道充分聽取粵港澳三地和社會各界意見,尋求最大公約數。

圍繞規劃綱要制定和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有力有效推進各項任務,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四梁八柱”規劃政策體系逐步架構形成,配套規劃和實施方案陸續出台中,涉及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青年創新創業、生態環境保護、産業發展等多個方面。

潮平岸闊,風正帆懸。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開局良好、進展順利。

伶仃洋海天一色,港珠澳大橋飛架三地。2018年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珠海,宣佈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

這一“國之重器”打通了粵港澳大灣區道路交通網,為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樹立了典範。

去年,廣深港高鐵香港段也正式通車。今年春節7天假期,廣深港高鐵發送過港旅客40萬人次。

香港退休醫生錢茂林和妻子在廣州養老多年,以往春節為了全家團聚,老兩口坐過南下的大巴,在香港的孩子坐過北上的客輪。如今,廣州南站到香港西九龍站最快僅需約50分鐘,一家人兩地探親有了更便捷的選擇。

與香港連接的蓮塘/香園圍口岸,與澳門連接的粵澳新通道等大型跨境基建項目,都在加快建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如有力的羽翼,將助推大灣區展翅高飛。

從廣州南沙到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從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區合作項目建設,到推進深港青年創新創業、加速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建設,聚力打造深度合作發展平臺的探索如火如荼。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導引下,資本、技術、人才、信息等關鍵要素的加速流轉已經啟動,粵港澳大灣區正進入協同創新的新時期。

在世界夜景衛星圖上,從廣州到深圳再延伸至香港、澳門,是燈光最璀璨的區域之一。在這裡,一條融研發、轉化、製造于一體的科技創新走廊正加快構建。

踏上這片熱土,人們感受到的不止是速度與激情,更是對創新與品質的追求。粵港澳大灣區故事的前言,就已精彩紛呈。

大膽開路,創造先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助力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和“一國兩制”事業也進入了新時代。

“對香港、澳門來説,‘一國兩制’是最大的優勢,國家改革開放是最大的舞臺,共建‘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實施是新的重大機遇。”習近平主席的諄諄期勉,讓港澳社會感到暖心,更提振了信心。

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一國兩制”的應有之義,是改革開放的時代要求,也是港澳探索發展新路向、開拓發展新空間、增添發展新動力的客觀要求。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將更好發揮港澳所長,也有利於為港澳經濟社會發展和港澳同胞到內地發展提供更多機會。

真誠的關心、殷切的期許,落實于諸多方面的政策措施。

——科技部、財政部印發管理辦法,推動中央財政資金通過科技計劃項目資助形式撥付過境港澳使用。

——中科院和香港特區簽署備忘錄,共同推進中科院香港創新研究院建設。

——批准在澳門增設“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家重點實驗室”“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為便利港澳居民更好在內地發展,國家推出港澳臺居民居住證,港澳居民可在多方面享受與內地居民同等待遇。

——為支持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廣東省在南沙、前海、橫琴建設了860多個孵化器和雙創平臺。

……

粵港澳大灣區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國際上沒有先例。要如何闖、如何試,開出一條新路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框架內,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創新體制機制,促進要素流通。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開局就著力創新,完成了諸多探索。

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的旅檢大樓,是目前內地唯一的三地互通邊檢口岸。這裡有序運行著簡稱為“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新型邊檢查驗模式。

“港珠澳大橋集成了‘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三地優勢互補才能成就精品。”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原局長朱永靈説,“港珠澳大橋建設管理模式是一種體制機制創新,有效解決了三地法律法規差異、技術標準銜接、建設程序規範、思維模式碰撞。”

廣深港高鐵在香港西九龍口岸實行“一地兩檢”通關查驗模式。西九龍站同一區域內設立香港口岸區和內地口岸區,由雙方分別按照各自法律,進行出入境監管查驗。

這兩項創新之舉的意義不僅在於提高了通關便利化水平,更在於豐富了“一國兩制”實踐,為內地同港澳深化合作,尤其是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實踐提供了有益借鑒。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風生水起,在這片昂揚奮進的土地上,“一國兩制”將在發展中煥發出更強大生命力。

共擔重任,共享榮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邁出堅實腳步,攜手追夢的動人故事正精彩展開

前進的號角正在奏響,合作的力量不斷匯聚。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謀劃、部署和推動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邁出了堅實的腳步,美好願景正變成生動現實。

2018年10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珠海橫琴新區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該産業園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下首個落地項目,園區已註冊企業94家,其中25家來自澳門。

“建設橫琴新區的初心就是為澳門産業多元發展創造條件。橫琴有粵澳合作的先天優勢,要加強政策扶持,豐富合作內涵,拓展合作空間,發展新興産業,促進澳門經濟發展更具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讓園區工作者深感責任重大。

粵港澳三地各有優勢,“9+2”11個城市各有特色,大灣區內充滿機遇,誰眼光遠大、善抓機遇、巧借優勢、務實肯幹,成功就青睞誰。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湯曉鷗牽頭組建了聯合實驗室,為深港兩地研究人員提供合作平臺。“創新的關鍵是人才,讓粵港澳三地的人才流動起來,就能激發出巨大的動力。”湯曉鷗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港澳青年發展得好,香港、澳門就會發展得好,國家就會發展得好。要為港澳青年發展多搭臺、多搭梯,幫助青年解決在學業、就業、創業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創造有利於青年成就人生夢想的社會環境。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熱潮中,青春的氣息激揚澎湃。

截至去年底,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累計孵化創業團隊340個,其中港澳團隊169個,超半數專案成功取得融資,累計融資逾15億元。

香港青年劉穎的公司入駐了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和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産業基地。“我們在香港進行研發,然後在深圳將技術轉化為産品,再去東莞大規模生産。”她説,依託大灣區,自己有信心創造讓世界驚嘆的産品。

“儘管創業充滿不確定性,但有一點是確定的,在這裡比在任何地方都容易讓想法變成現實。”深圳烯灣科技公司創始人鄧飛説。

藍圖與路徑已經繪就,遠大的夢想揚帆起航。

珠江水浩浩蕩蕩,奔流匯入伶仃洋。江海交匯,融為一體,蔚為大觀。這裡曾見證國家民族的百年沉浮,而今將親歷粵港澳大灣區崛起的時代勝景——

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將以磅薄之勢華麗展現。

在中國追夢的宏大敘事裏,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重要而閃亮的一章,寫就港澳同胞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偉大榮光的壯美詩篇。(參與采寫:王攀、王旭、郭鑫)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