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上市公司業績穩定資本市場預期

2019-05-19 07:42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創新驅動貢獻更大,實體經濟更強更優——
上市公司業績穩定資本市場預期

一季度上市公司的業績質量明顯提升,折射我國經濟穩步邁向高質量。萬得資訊數據顯示,一季度,A股納入統計的3600余家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收11.26萬億元,同比增長11%;實現凈利潤10325.52億元,同比增長9.38%。

回顧2018年,3622家上市公司發佈的年報數據顯示,多數上市公司研發投入不斷加大,創新驅動日益增強,整體營收延續增長。一方面,龍頭公司業績表現良好,引領高質量發展,傳統行業公司業績持續向好,上遊行業表現亮眼,現金流狀況穩定;另一方面,多數上市公司的海外業務保持穩定,積極參與“一帶一路”項目建設。

從上市公司“成績單”看,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率不斷提升,動力發生變革。

高質量體現在“不唯速度論英雄”。2018年,滬市公司在總體營收和凈利潤規模體量較大的基礎上,不再緊盯增速,全年共實現營業收入33.50萬億元,同比增長11%,佔同期GDP比重約30%。滬市公司以佔全國註冊企業不到萬分之一的數量,實現全國GDP約三分之一的營業收入。

高質量體現在創新驅動貢獻更大。2018年深市公司研發投入金額合計3443.87億元,同比增長22.30%,絕對額連續4年明顯增加。滬市實體類公司2018年研發投入約3900億元,同比增長約21%,其中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超10%的公司有60余家,超5%的公司有230余家。

高質量體現在産業結構轉型升級步伐加快。2018年受益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因素,兩市傳統行業上市公司延續增長態勢。滬市石油行業實現凈利潤1175億元,同比增長58%;煤炭行業實現凈利潤859億元,同比增長2%。中游行業中,受益於國家環保政策等,化工行業實現凈利潤48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4%;鋼鐵行業實現凈利潤61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8%。

高質量體現在實體經濟更強更優。2018年滬市非金融實體經濟增速已超金融行業企業,實體類公司(非金融類)收入和凈利潤全年實現雙增長,延續良好態勢,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6.53萬億元,同比增長13%;實現凈利潤1.15萬億元,同比增長7%。並且,實體類公司的增長質量明顯提升,扣非後凈利潤為1.01萬億元,同比增長10%。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凈額2.33萬億元,同比增長18%。

2018年以來,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紮實推進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等工作。滬市已有570余家上市公司建立環境信息披露機制,深市公司共有665家公司詳細披露污染排放、環境保護等相關信息。環保資金投資金額也持續加大,2018年中小板公司環保投入達216億元,同比增長38%。

縱觀過去3年,資本市場涌現出越來越多經營質量優良的上市公司,這些公司持續專注主業、穩健經營、規範運作,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2016年至2018年連續3年扣非後凈利潤盈利的上市公司約有1100家,佔滬市公司總數近八成。這些優質公司2018年共實現營業收入30.41萬億元,同比增長12%,佔滬市公司全部營業收入的九成。其中,一批專注主業、經營規範、穩健增長的優質藍籌企業脫穎而出,約740家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雙增長,佔比高達50%,實現30億元以上凈利潤的公司達110余家。

上市公司創新提速、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背後,是改革開放進一步釋放紅利,金融供給側改革不斷深化,資本市場發展的預期和信心持續增強。

今年以來,中國證監會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先後發佈實施多個科創板配套文件,科創板設立的監管規則已基本齊備,目前上交所科創板受理的企業超過100家。A股市場有望迎來新的定價機制、新的股票供給、新的直接融資通道。

監管部門大力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有效供應,優化金融結構,降低融資成本,提高配置效率和暢通良性循環,支持新技術、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態企業發展。近兩年來,銀行體系在對實體經濟發放貸款年均增長12%以上的情況下,總資産增速從過去15%左右回落到7%左右,盲目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控制,銀行業貸款佔總資産比重已回升至53.88%。

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是國家最具活力的競爭元素,它們的“成績單”真切地反映出中國經濟正在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邁進,正在開啟新的時代。受益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紅利,上市公司也必將在今後的發展中,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打贏三大攻堅戰、産業結構升級貢獻新的更大力量。(記者 周琳)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祁培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