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安徽合肥國家科學中心:培育
高質量發展強勁“動力源”

2019-05-27 19:0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合肥5月27日電 題:安徽合肥國家科學中心:培育高質量發展強勁“動力源”

新華社記者徐海濤 程士華 金劍

實現18個量子比特糾纏、“人造太陽”實現1億度等離子體運行、首次破解中國種茶樹全基因組密碼;自主研發出信號處理芯片“魂芯二號A”、讓機器達到真人説話水平的語音合成系統、打破國外對航空發動機用單晶葉片壟斷……

作為全國第二個獲批建設的國家創新體系基礎平臺,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聚焦前沿科技謀發展,將重大原創科研成果源源不斷的轉化為産業創新成果,成為驅動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源”。

聚焦四大領域 成果加速涌現

“繼140年來美國、德國科學家先後發現‘霍爾效應’和‘量子霍爾效應’後,中國科學家發現了‘三維量子霍爾效應’。”今年5月9日,英國《自然》雜誌刊登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喬振華等學者的重大科研突破。今年以來,該校的重要科研成果不斷,有7篇尖端論文登上《科學》《自然》《細胞》三大國際頂級學術期刊正刊。

2017年1月,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批復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規劃該中心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環境四大科研領域,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合,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以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重點科研機構為基礎,兩年多來,合肥國家科學中心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現。

記者從安徽省發改委改革創新處了解,合肥國家科學中心旗下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余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近千項,2018年牽頭參與的8項科技成果獲得了國家科技獎。

在四大科研領域均有重大突破。其中信息領域實現了刷新世界紀錄的18個量子比特糾纏;在能源領域,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大科學裝置EAST成功實現1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在健康領域,首次實現讓動物“肉眼可見紅外線”的紅外光感知和紅外圖像視覺技術;在環境領域,成功研製搭載在高分5號衛星上的大氣環境觀測三大核心載荷。

從科研的制高點到經濟的動力源

今年3月底,上海證券交易所公佈科創板第二批受理企業名單,安徽科大國盾量子技術公司躋身8家企業之一。

源自合肥國家科學中心的科研成果轉化,一個新興的量子産業集群正在安徽形成。國盾量子、國儀量子、本源量子……不斷有新型科技産品從合肥市高新區走出。記者了解,目前,合肥市高新區已培育出量子科技企業5家,關聯企業20余家,從事量子領域的科研人員600多人,在國內名列前茅。

在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院,合肥中科智馳科技公司總經理江如海介紹,他們技術團隊積累了10餘年的無人駕駛技術,創新院為其提供將技術推向市場的平臺和啟動資金,合肥高新集團提供天使輪投資,安徽省産業扶持政策也提供了很大幫助。

“除了資金和場地支持,我們技術團隊還獲得了超過70%的股權激勵。”江如海説,得益於合肥國家科學中心這片熱土,他們1年多時間就實現了從技術成果到量産盈利。

從科研的制高點到經濟的動力源,這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發展的重要內涵。“大家對國家科學中心充滿期待,希望把有重大應用前景的成果轉化成産業技術,帶動經濟發展。”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匡光力説。

科創“領先一步”,帶動經濟“突破”

近年來,安徽的經濟呈現結構更優、質量更高的態勢,全省區域創新能力連續7年位居全國第一方陣,2018年,安徽省GDP首次突破3萬億元。全省高新技術産值突破1萬億元,成為經濟總量上臺階的重要支撐。

記者了解,為保障合肥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安徽省、合肥市已安排專項資金和預留土地,用於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設,作為籌建的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拓展區、中科大高新園區、合肥先進光源等項目建設用地。

今年以來,合肥國家科學中心加快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大科學工程“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園區已開工建設,啟動建設未來網絡試驗基礎設施合肥分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合肥一級核心站,推進大氣環境立體探測實驗研究設施和強光磁綜合實驗裝置預研等。

為進一步發揮國家科學中心的經濟引領帶動作用,安徽將圍繞智慧家電、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等産業,大力推進産業創新,解決一批産業領域重大“卡脖子”問題,加快24個戰略性新興産業基地建設。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潤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