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創新賦能
“中國製造”——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廣東見聞

2019-05-23 19:5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廣州5月23日電 題:創新賦能“中國製造”——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廣東見聞

新華社記者田曉航

同一産品平臺開發、生産多款不同車型,切換只要一分鐘。在廣汽集團自主創新打造的廣汽傳祺第二生産線,智慧化、柔性化生産,讓汽車製造邁上了高質量發展的臺階。

在當前嚴峻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我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比任何時候都更依賴創新驅動。近日,記者跟隨中共中央統戰部組織的全國無黨派人士考察團赴廣東,圍繞“創新引領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主題調研發現,科技、體制機制和業態創新,正在成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以科技創新“問診”製造業“心臟病”

全場景自動泊車、360°車頂相機、智慧手機App遠程操控……在2018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充滿科技元素的智慧網聯汽車小鵬G3還未交付市場,2000輛車就被預訂一空。

這家年輕的互聯網造車企業在廣州、北京等多地建立研發生産中心,已取得核心領域的核心專利630多項、科技認證成果1項。

和小鵬汽車一樣,在廣東,一大批製造業企業把技術創新擺在核心位置,實現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奔馳、寶馬、特斯拉等知名車企的車身智慧生産線,不少是從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定制的。為了解決定制化生産成本高、週期長的痛點,明珞改進了數字化虛擬製造技術,在辦公室就能完成大部分的生産設計,為車企提升了生産效率、創造出更多價值。

“推動高質量發展,重點在製造業,難點也在製造業,而創新是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和基礎。”考察團領隊、中央統戰部副部長鄒曉東説,無黨派人士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統戰部已連續17年組織全國無黨派人士考察團,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進行調研,此次廣東調研旨在為做好製造業頂層設計,向黨中央提出前瞻性、戰略性意見建議。

在創新驅動製造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十多年前就開始“騰籠換鳥”的製造業大省廣東,同樣面臨有效技術供給不足的難題。為此,廣東省出臺“科創12條”等政策,把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並著力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把“短板”變成“潛力板”。

據了解,深圳市每年拿出科技財政專項資金的30%用於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到GDP的4.2%。2018年,全市先進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和13.3%,自主創新日益迸發出強勁動力。

以制度創新“掃清”製造業“絆腳石”

“過去在科研項目評審中,不是專家對項目不熟悉,就是專家獨立打分意見分散,往往評不出理想的結果。”深圳市副市長王立新説,深圳出臺重大科技計劃項目評審辦法,確保遴選出熟悉項目的“真專家”,並在全國率先實施“主審制”,受到專家和申請者的高度認可。

為破除製造業發展障礙,營造與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産業生態,廣東在體制機制上不斷創新,力爭政府“不缺席”“不包攬”,市場“挑大梁”“説了算”。

“來了,就是深圳人。”在這個平均年齡只有32.5歲的“移民城市”,人才受到莫大的尊重。

高層次人才憑“鵬城優才卡”可享23項便利服務,投入1000億元籌建人才住房,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基金支持初創期人才創業……一系列政策創新,讓人才“心有所歸”。

為了激勵企業持續自主創新,廣州市稅務局幫助製造業企業將減稅降費節省的資金投入擴大再生産和研發創新,稅務局在管的高新技術企業三年內由4000余戶增至近1.1萬戶,企業研發投入增長明顯。深圳通過企業研究開發資助計劃對企業給予普惠性事後資助,近三年共支持18473家企業、超過100億元。

“廣東形成了豐富多樣的科技支撐體系。”考察團副團長、吉林省副省長、中科院院士安立佳認為,在體制機制創新下,珠三角地區吸引了來自內地、香港和世界各地大量的科技資源,保證了廣東製造業的快速成長。

考察團還發現,多地政府服務意識明顯:廣州政府官員挂點聯絡服務企業,現場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東莞建立企業服務平臺,對企業提出的問題“一竿子貫到底”……

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政府體制機制創新作用不容小覷。全國政協常委、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合夥人張連起認為,政府還應建立健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廣渠道和擴散機制,確保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用得起、用得好”。

以業態創新“啟動”製造業“加速器”

曾經,全球每10雙鞋就有一雙産自東莞,勞動密集型加工製造業就是東莞的代名詞;而如今,每4部智慧手機就有一部是“東莞製造”,電子信息産業一枝獨秀。

要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既要鼎新,也要革故。如何轉型升級,是傳統製造業企業面臨的重大課題。

在製造業重鎮東莞,近年來,招工難成為越來越多傳統製造業企業不得不直面的挑戰。為此,東莞市政府投入10億元,幫助企業更換了100多條生産線,“減掉了”27萬人。

機器換人、自動化智慧化改造……一增一減之間,東莞産業結構悄然變化:加工貿易的比重由98%降至41.3%,先進製造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52.3%。

在南粵大地的這場“效率革命”中,新的業務模式和商業模式不斷涌現。

廣州尚品宅配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構建全數字化的O2O+C2B模式,每天可以為用戶設計生産幾千套完全不同的傢具。從傳統家居賣産品到定制家居賣服務,商業模式創新打破了行業零增長、規模小的瓶頸,帶來效益的連年高增長。

“我國是世界製造業第一大國,但和發達國家的差距仍然存在。”考察團團長、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林毅夫説,大國的競爭終將是創新能力的競爭。我國必須延續技術不斷創新、産業不斷升級的發展經驗,以新的技術、産業和經營方式來推動高質量發展。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