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專家:中小城市發展體育産業需跨三道“欄”

2019-06-01 14:5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西安6月1日電(記者 姚友明)正在陜西省渭南市舉行的2019中國渭南體育産業高峰論壇上,數十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為渭南發展體育産業出謀劃策、傳經送寶。

在專家們看來,辦賽門票銷售策略問題、場館“兩改”問題以及體育賽事的兌現渠道單一問題,是擺在中國中小城市發展體育産業面前的三道“欄”。

辦賽售票有“門道”

原上海體育學院院長姚頌平在本世紀初曾將ATP大師賽成功引進上海,眾多網球明星每年固定在滬上聚會,讓申城擁有了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不過在引進高水平體育賽事後究竟該如何設定門票價格?這裡面可存在著玄機。姚頌平説:“門票定價要頂到天,落到地。頂到天,意思就是最高票價要符合目標對象的最大承受可能性。落到地,就是要定低價票,同時還要拉開不同等次票價的差距。”

一次,有位滑水體育表演的營銷團隊負責人找到姚頌平,詢問其100、80、60元的門票定價是否合理,姚頌平建議他們將門票改分成150、80、10元三檔。“花150元買票的人,有水有茶,還有豐富的比賽資料和小禮品,80元的只有水和部分比賽資料,10元的什麼都沒有還得站著看,這樣讓相應票價的人享受到相應的資源,才是合理的。”姚頌平説。

此外,姚頌平還堅決反對體育部門辦賽時給其他相關部門大量發放贈票,“一個場地就能坐2萬人,你發了5000張贈票出去,還怎麼贏利?怎麼保證合作企業辦賽的積極性?”姚頌平説,中小城市辦賽時最好不設贈券,體育部門在其他部門前來購票時做好服務工作就好。

場館“兩改”是方向

去年8月至11月,華南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教授譚建湘曾帶團隊在全國11個省區市的27家公共體育場館調研,他發現,目前絕大部分公共體育場館建設時間已經超過15年,甚至部分位於城市中心區域的公共體育場館使用年限接近40年。老場館設施陳舊,既不能舉行競技體育賽事,也不能滿足全民健身的基本需求。

去年,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在全國開展公共體育場館“改造功能、改革機制”試點工作的通知》,譚建湘説目前關於該通知的具體實施意見也已編輯完畢,“兩改”已是我國200萬個左右的公共體育場館不得不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

譚建湘説,改造功能具體包含優化體育工藝設施、完善多元服務功能、提升智慧化服務水平和打造城市體育綜合體等措施。“美國體育場館的智慧化程度很高,通過APP你能在去的路上了解到停車場剩餘的車位數,需要去衛生間時它會導航你去最近的空閒著的衛生間,需要用餐時它能幫助你找到場館內或附近最符合你口味的餐館。這也是我們未來需要達到的一個方向。”譚建湘表示。

至於改革機制,譚建湘説,大部分體育場館的所有權未來肯定還是政府的,不過經營權是企業的,監管權是要給體育部門的。“只要體育場館位置好,條件好,從現在基本完成‘兩改’的一些場館來看,工作人員的收入都普遍比原來高了,改制工作整體還是比較平穩的。”他説。

體旅商融合成趨勢

中國體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鮑明曉和譚建湘等人都認為,當前體育産業存在運動場景消費連接不暢、商業模式構成要素不全、兌現渠道單一等問題。專家們舉例説,西部某省不久之前修建了一個極其專業的游泳館,遺憾的是該館不僅遠離市區,而且還缺乏各種配套基礎設施,甚至連一瓶礦泉水都很難在那附近買到,這樣的規劃顯然稱不上是成功的。專家們認為,體育、旅遊、文化、商業、農業等産業的融合,已成未來體育産業發展趨勢所在。

“這次我看到渭南下轄的一些市縣都圍繞‘體育+’建設了一些基礎設施,對他們來説,目前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引流,”鮑明曉説,“除了承辦一些專業青少年運動員的比賽,我建議他們更多邀請大學生體協以及行業體協的隊伍來參賽或者訓練,大學生人群會通過新媒體的方式快速傳播你的基礎設施,你的地方就能快速吸引來大量客流。”

而對於一些暫時缺乏資金進行大型體育場館建設縣市區,譚建湘建議可以通過PPP的形式尋找合作夥伴。“不是僅僅建設體育場館,可以把整個街區的修建都通過PPP包出去,這樣就相對能較好地吸引投資。另外,最好在規劃體育場館時把規劃、設計、運營等環節都交給專業公司去做。現在部分國內體育場館剛建好還沒使用就被二次改造了,這是對人力財力的極大浪費。”譚建湘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吳嘯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