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我國全面推行鄉村
移風易俗 避免“人情味”成“人情債”

2019-06-24 19:4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記者 于文靜)中央農辦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24日表示,鄉村要有人情味,但名目繁多的人情禮金讓一些農民背上了沉重的人情債,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必須旗幟鮮明反對天價彩禮、鋪張浪費、婚喪大操大辦及有悖家庭倫理和社會公德的現象。

韓俊是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4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作上述表示的。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全面推行移風易俗,整治農村婚喪大操大辦、高額彩禮、鋪張浪費、厚葬薄養等不良習俗。依靠群眾因地制宜制定村規民約,提倡把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弘揚孝道、尊老愛幼、扶殘助殘、和諧敦睦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

韓俊表示,我國農村正處在一個大變革時代,1995年農村常住人口達到8.6億人,去年農村常住人口為5.6億人,20多年來減少了3億人。在大變革過程中,各種思潮衝擊交匯、傳統價值觀念不斷遭到衝擊。

“農業農村部每年要做駐村調查,農民現在消費第一支出是食品,過去看病支出排在第二位,現在很多農民第二位的支出是人情禮金。農民群眾對這些問題反映強烈,但是礙于面子,改變現狀很困難,迫切希望採取有效方式來治理這些問題。”他説。

韓俊表示,意見分別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鄉風文明培育行動、發揮道德模範引領作用、加強農村文化引領等四個方面作出具體部署。

他表示,做好鄉村文明建設工作需要宣傳引導,倡導實踐養成,完善制度保障,採取符合農村特點的方式方法。有些地方建立了村莊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等群眾性的自治組織,較好解決了這些問題。鄉村文明建設也需要社會各方支持和參與,意見提出加強農村文化引領,這特別需要引導文化工作者、科普工作者、退休人員、企業家、文化志願者等,使之成為農村文化建設的一股新力量。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