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他們與交通運輸共成長——一線職工共話交通運輸業新成就

2019-07-06 07:32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交通運輸一直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與百姓生産生活息息相關。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交通運輸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力推動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

交通運輸的發展離不開“交通人”的付出,正是他們的堅韌奮鬥,讓我國交通運輸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也正是因為他們默默奉獻,讓我們的出行如此安全、愜意。7月5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邀請了5位來自交通運輸一線的行業代表,請他們講述在“天上飛”“地上跑”“海裏漂”的親身經歷。

“中國橋梁已走向世界”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宋神友多年從事橋梁工程設計工作,在他眼中,近年來我國橋梁建築領域的發展日新月異。

“1957年,我國‘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從此拉開了我國大型橋梁建設的序幕。20世紀九十年代,我先後到上海南浦大橋和廣東虎門大橋見習,它們分別是我國現代化大跨徑斜拉橋和懸索橋的肇始橋梁,但與當時世界橋梁強國相比,無論規模、建設水平還是材料,均存在一定的差距。”宋神友説。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橋梁進入了“創新與超越”的大發展時期,相繼建成了世界首座跨徑超千米斜拉橋——蘇通大橋、港珠澳大橋以及世界最大跨徑鋼箱梁懸索橋——南沙大橋等重大工程。

截至目前世界跨徑排名前十的各類型橋梁中,我國均佔據半壁以上江山。“如今,中國橋梁已經走向世界,作為一名橋梁結構工程師,我非常自豪!”宋神友表示。

除了橋梁建設外,我國的水上運輸能力也在持續改善。據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東海海巡執法總隊海巡01輪“船長”姜龍介紹,直到1960年,我國才有能力建設萬噸貨輪。而現在,我國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的、可以裝載21000個標準箱的超大型集裝箱船已經航行在世界各地。“可以説,我國水上運輸能力有了質的飛躍。”姜龍説。

“昔日蜀道難,今日蜀道暢”

在發展交通強國的過程中,作為重要的公益性基礎設施,農村公路在交通運輸業中始終佔據著重要地位。

“一提到曾經的四川交通,大家都會想到‘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確,過去四川一些貧困地區交通落後,很多路面都是沙石路,甚至還有泥巴路。”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公路養護管理段長曾雲説。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家對農村公路越來越重視。四川省花了大力氣對農村公路進行了改建,如今,四川縣鄉村三級管養體系基本健全,農村公路列養率達到了100%,全面實現了“有路必養”。

“昔日蜀道難,今日蜀道暢,四通八達的路網連通了市縣鄉村,為沿線鄉村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曾雲説。

“能把人救起來,我很驕傲”

在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大發展的同時,始終有一群人駐守崗位、嚴陣以待,為人民群眾的安全築起一道安全防線。

33歲的萬秋雯,是交通運輸部東海第一救助飛行隊的搜救“機長”,雖然年齡不大,但是她已經有10年海上搜救飛行經驗。

“2015年4月,我接到報警稱在舟山海域有一艘國際郵輪,上面有一位外籍乘客疑似胃出血,需要緊急救援和轉移。救援過程中,我駕駛的直升機因為慣性突然傾斜了一下,經過方向修正,才有驚無險地把人員救進機艙。”萬秋雯説,這是自己作為機長以後執行的第一個國際性救援行動,印象深刻。

據介紹,通過十幾年的發展,我國先後建立了四支救援隊,從1架救助直升機發展到24架,救助基地也擴大到8個,形成了三位一體的海空救撈網絡。

“能夠把人救起來,我感到很驕傲。”萬秋雯説,“早一分到達,就多了一分希望,這就是我們的工作。”(記者 訾謙)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黃頔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