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涉及上億居民的老舊小區該怎麼改?

2019-07-25 12:5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7月25日電 題:涉及上億居民的老舊小區該怎麼改?

新華社記者

街老、院老、房老、設施老、生活環境差是老舊小區常見的“四老一差”困局,不僅成為小區居民的一樁“心事”,也是現代化城市及社區治理的一大“心病”。

2017年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廈門、廣州等15個城市啟動了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試點。截至2019年5月底,各地上報需要改造的城鎮老舊小區17萬個,涉及居民上億人。作為城市發展的見證者,老舊小區不應被遺忘,但改造工作面廣量大,改什麼、怎麼改、改後如何建立長效管理機制,考驗城市治理水平。

從整修房屋到加裝電梯 改造因地制宜

位於江蘇南京玄武區紅山路的十字街小區建於20世紀90年代,建築面積近4萬平方米,約有1800戶居民。據小區居民徐開健介紹,剛入住時小區整體環境尚佳,後由於車輛增多、房屋老化、人員變化,小區“臟、亂、差”等現象愈發嚴重。

2017年,該小區歷時近半年,投入3000余萬元,完成了環境整治、房屋整修、基礎配套改造等40余項整治內容。現在小區環境整潔,道路寬敞,曾經的垃圾死角已不見蹤影。“居住環境變好後,大家也不好意思再破壞。”徐開健説。

老舊小區情況各異,因民所需、因地制宜成為改造“法寶”。2017年,廣東廣州海珠區蘭蕙園小區開展老舊小區“微改造”。改造中,水管老化、“三線”交織等幾十項居民反映強烈的意見被收集上來。“圍繞居民痛點,先幹什麼、提升什麼,有了路線圖。”海珠區素社街道辦事處主任莊婷婷説,小區改造面積2萬平方米,涉及資金600萬元,“每分錢都爭取用在‘刀刃’上”。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黃艷在此前的吹風會上介紹,目前老舊小區改造內容主要分三大類:一是保基本的配套設施,包括水、電、氣、路等;二是提升類的基礎設施,包括公共活動場地、配建停車場、物業用房等;三是完善公共服務類的內容,包括養老、撫幼、文化室等設施。

截至2018年底,全國試點城市共改造老舊小區106個,惠及5.9萬戶居民。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城市在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2018年全國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已完成1萬多部。

改造力破“三大難題”

記者採訪了解到,老舊小區改造的流程包括計劃制定、資金統籌、綜合協調等環節。在這過程中,居民意見統一、老舊設施更新、資金籌集渠道等是多地面臨的共性問題。

——居民意見不統一時有發生。“因歷史遺留原因,老舊小區地面及樓頂有較多違建,施工隊拆除時,常遭到居民反對。”南京市玄武區住房保障和房産局物業管理科科長潘永祥説,加裝電梯更是如此,不同樓層的業主訴求不同,很難達成一致的意願。

為深入了解民意,在整治前,玄武區召開多場居民議事會徵求意見,在整治過程中,有關街道還會提前公告設計方案和展示樣品,並設立諮詢臺、意見反饋箱等了解居民需求,及時優化方案。

——改造牽涉單位多,協調難度大。“三線”整治一直是改造中難啃的“硬骨頭”。“管線混亂是舊城普遍現象,一般而言,遷改費用由各管線單位分攤,但由於這些單位多為垂直管理,協調難度大。”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市環境建設管理處處長賴永嫻説,為此,廣州出臺“三線”整治專項工作實施方案和技術規程,明確整治牽頭模式、技術規範及費用分攤方式。

——改造資金籌集渠道單一。記者調研發現,目前全國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還是以市、區兩級財政資金為主,社會和居民參與較少。“根據城市發展規律,該項工作點多且持續時間長,單純依靠財政資金壓力較大。”南京市玄武區紅山街道辦公室主任賀劍峰介紹。

為持續推進小區改造,廣州等地探索建立“以政府投資帶動企業、居民共同出資”的資金籌措機制。對於水電氣等基礎配套設施,由財政專項資金加以保障;對於提升類項目,則鼓勵居民通過自籌、房屋維修基金等渠道籌集部分資金。

從“生人社會”到“熟人社區”改造意在構建長效機制

小區環境改善後,居民更加追求有序的社區秩序、融洽的鄰里關係。以老舊小區改造為載體,廈門建立社區居委會、小區業委會、物業企業三方聯動機制,進一步增強老舊小區居民對城市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將“生人社會”打造為“熟人社區”。

多位基層人士認為,老舊小區普遍存在居民收入不高、出資意願低、硬體條件先天不足等問題,改造後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任重道遠,需要社區、物業、小區等主體共同形成合力。

十字街小區成立業委會後,招聘了南京蘇宜馨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進行管理。該公司負責人陳海亞表示,“進駐後,我們主動為居民服務,尤其在改造期間做好保障工作,現在物業費收繳率已經超過80%,停車場的收費率達到100%。”

在廣州,涉及改造的社區成立“建設管理委員會”,搭建公眾參與老舊小區改造平臺,並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長者綜合服務中心、母嬰室等便民設施場所建設相結合,推動實施“微心願”、社區學堂等互助項目,提升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積極性。

“老舊小區改造遠遠不僅是一個建設工程工作,更多的是一個社會治理、基層組織動員工作,需要發動老百姓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黃艷表示,在這過程中,政府一定不能大包大攬,而要加強政策支持,引導發動居民積極參與。(記者朱筱、周穎、顏之宏、荊淮僑)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潤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