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讓困難學生“暖胃更暖心”——江蘇部分高校扶貧助困新舉措調查

2019-08-03 16:1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南京8月3日電 題:讓困難學生“暖胃更暖心”——江蘇部分高校扶貧助困新舉措調查

新華社記者 陳席元

給困難生的飯卡裏“偷偷”打錢,全額資助困難生出國交流……記者暑期走訪江蘇部分高校發現,高校扶貧助學的新舉措,讓困難學生感到“暖胃更暖心”。

當眾評比少了,隱性幫扶多了

近日,中國礦業大學因為一條“暖心短信”火了,學校依託校園卡消費大數據識別出困難學生群體,“悄悄”給飯卡裏打錢,只用短信通知受助學生本人,以保護個人隱私。

“好事要辦好。”南京理工大學校友會秘書長王虎説。今年,江蘇省教育、財政等6部門聯合發文,明確在認定困難學生過程中,應當尊重和保護學生隱私,結果公示要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不許涉及學生個人敏感信息。

精準幫扶首先要精準認定。一些高校開展暑期家訪,做到既不大張旗鼓、保護學生隱私,又保證認定結果真實準確。南京農業大學學生事務管理中心主任宮佳介紹,考慮到有學生礙于面子不好意思申請,學校讓新生通過網絡自主申報家庭情況,後臺自動量化評分,確定困難群體,再組織家訪核實。如農村地區、單親家庭、家庭遭受自然災害、有負債等情況,按累計打分確認;烈士子女、孤兒、低保等特殊情況的學生,直接享受特別困難學生待遇。

短期物質激勵+長期精神幫扶

來自安徽滁州農村的鄭平洋是東南大學“金鑰匙計劃”的受益者。“我大一的時候學會了使用辦公軟體,大二又上了吉他課,音樂讓我的生活不再單調。”鄭平洋説,她在學校的全額資助下有機會前往意大利都靈參加2019年聯合國青年領袖暑期精英班,“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記者調研了解到,過去高校資助工作以發放獎助學金、提供勤工助學崗位等物質幫扶“輸血”為主,近年來,不少高校探索發展型資助,延長幫扶週期,支持困難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蘇州大學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楊燕介紹,針對一些困難學生傳統文化認知不足的問題,學校組建工作坊,每週邀請一位藝術家開展國學經典誦讀等活動,提升學生們的文化自覺、自省和自信。

南京大學面向困難學生提供“雨花斑斕成長計劃”,開設英語口語、手機攝影、書法、舞蹈、禮儀、人際交往、求職等10余門課程,有針對性地幫助困難學生掌握實用技能。

“就像用鑰匙打開一扇門,要給困難學生一個勇敢追夢的機會。”東南大學學生資助管理中心鄒琳告訴記者,“金鑰匙計劃”旨在面向困難學生無償提供創業、藝術、心理等方面的課程活動,幫助他們實現自我全面提升。

“困難學生在哪,我們就要跟進到哪。”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雷蕾説,“我們的工作週期更長了,但更符合困難新生的心理成長規律。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要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實現心理脫貧、精神脫貧。”

落腳點:育人

“‘資助’是基本目標,落腳點還在於‘育人’。”楊燕認為,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要將德育融入幫困助學的每一個環節。

受訪專家指出,“精準”是育人的前提,目前部分院校“重資助、輕育人”的現象依然存在,“棍掃一大片”的大水漫灌式資助難以讓受助學生真正感到被關懷,需要以學生為本,因人施策,開展誠信、感恩、勵志教育,引導困難學生從“受助”積極向“自助”“助人”轉變。

東南大學從2018年起設置公益積分,鼓勵困難學生參加志願服務活動,所獲積分用於兌換“金鑰匙計劃”熱門課程的優先選擇權。“我們希望用這種機制培養受助學生的感恩意識和回饋社會的意識。”鄒琳説。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常州大學助學管理中心主任劉婧建議,抓住困難學生畢業出口關,深化校企合作,讓受助學生到愛心企業實習,也是為他們開闢就業渠道,增加就業機會;要引導受助學生厚植家國情懷,鼓勵他們投身基層,擔負年青一代的使命。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