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荒島變熱土 擊楫遠航立潮頭——海南島70年滄桑巨變記

2019-08-21 17:3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這是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2019年3月20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新華社海口8月21日電 題:荒島變熱土 擊楫遠航立潮頭——海南島70年滄桑巨變記

新華社記者淩廣志、王暉余、吳茂輝、羅江

天涯海角、荒遠瘴癘,古人以為畏途,這是新中國成立前海南島幾千年來的寫照和標簽;

度假天堂、開放高地,今人視為宜居置業之所,這是幾十年來特別是建省辦經濟特區後海南發生的滄桑巨變;

椰風海韻,水綠山青,物産豐饒,浪漫迷人,立於中國改革開放前沿的海南,擊楫揚帆遠航于浩瀚南海上,書寫著美麗、燦爛的發展新篇章!

從天涯畏途到人人嚮往

走出三亞鳳凰國際機場,濃郁的熱帶風情撲面而來。這是我國非省會地級市第一個旅客吞吐量達2000萬級的機場,1994年建設通航時旅客吞吐量僅6.9萬人次。增長近300倍的數字,見證著三亞和海南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往年的八月是海南旅遊的傳統淡季,而湖南遊客袁潔一家三口近日到三亞旅遊,沒想到多間心儀的度假酒店均爆滿。


外國遊客在三亞鳳凰國際機場通關入境(2018年6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海棠灣、亞龍灣、三亞灣、大東海……作為我國唯一的熱帶濱海旅遊城市,三亞聚集著具有世界級高品質的濱海旅遊區和高端度假酒店群,全球各地的遊客慕名前來。

海棠灣亞特蘭蒂斯酒店公關經理徐翔宇説,一站式滿足遊客吃住行遊購娛需求的綜合體在三亞越來越多。三亞這兩年還相繼舉辦了國際電影節、國際音樂節、國際汽聯電動方程式錦標賽等大型文體活動,“旅遊+”效應加速釋放。


遊客在三亞亞特蘭蒂斯水族館參觀(2019年7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遊客在分界洲島海域體驗潛水(2019年7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三亞從偏僻落後的小漁村成長為國際知名的度假天堂,這也是海南旅遊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一個縮影。”三亞市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局局長陳震旻説。

長期以來,海南島屬於我國最貧窮落後的地區之一,在封建時代甚至是人們視之畏途的流放之地、瘴癘之島。


這是海南三亞亞特蘭蒂斯酒店全景(2018年2月17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新中國成立初期,海南沒有一家賓館,更沒有旅遊産業。20世紀60年代,為了接待回國探親的華僑和來瓊的外國人,才建設了當時海南唯一的涉外酒店華僑大廈。建省前夕的1987年,海南僅有旅遊景點10個,旅遊飯店數量31家,旅遊人數75.08萬人,旅遊收入1.14億元。

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優勢,海南持續挖掘擦亮旅遊這張最靚麗的名片。

目前,海南已培育形成了海洋旅遊、康養旅遊、科技旅遊等10大旅遊産品體系。建成9個濱海旅遊度假區和酒店集群,正在建設36個重點旅遊度假區。


這是三亞蜈支洲島景區(2018年8月4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廳長孫穎説,2009年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海南累計接待遊客人數超過了4.54億人次,年均增長12.3%;實現旅遊總收入達到5114.34億元,年均增長17.3%。目前海南省共有各種類型的住宿飯店5000多家,其中五星級及按五星級標準建設開業的飯店161家。

孫穎説,從看海看山、觀光旅遊到休閒度假、免稅購物,再到正在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旅遊消費中心,海南旅遊的品質和內涵也在不斷轉型升級。


顧客在三亞海棠灣免稅店內遊覽、購物(2018年2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從國防前哨到開放高地

由香港企業投資240萬港元引進捕魚設備,由海南組織74位漁民捕撈海鮮産品,海鮮運往香港賣得436萬港元,海南方面分得人民幣36萬元……

這是成立於1981年的海南第一家外商投資企業的經營記錄,運營模式比較簡單,卻開創了海南利用外資的先河。

在此之前,海南島長期處於國防前哨,經濟封閉落後。20世紀80年代,國家開始推進海南島對外開放,特別是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海南站上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


這是位於西沙永樂群島的晉卿島(2017年4月23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開放改變海南。十幾年前,博鰲鎮還是一個鮮為人知的漁村。2001年,博鰲亞洲論壇正式成立,如今每年一次的論壇年會已經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高層對話平臺。博鰲小鎮也成為海南向世界展示開放形象的重要窗口。

成排嶄新的小洋房,海濱裝飾元素點綴其中,勾勒出博鰲的獨特南海風情。“我以前打漁為生,如今開了賓館,每天接待國內外遊客,吃上了旅遊飯。”在鎮上開旅館的盧業菊説。

2013年,博鰲承擔開放新使命。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正致力於探路醫療健康開放新高地。


這是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2018年8月21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一帶一路”倡議為海南對外開放提供了新的重要機遇。近年來,海南不斷拓展國際“朋友圈”,當前國際友城數量增加至61對。去年海南境外航線拓展到74條,2020年有望開通100條境外航線,至其他國家及地區的郵輪航線和集裝箱國際班輪航線也將持續增加。

去年,中央宣佈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朝著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標桿和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開放門戶,海南開放再次提速。


俄羅斯遊客維多利亞·米哈拉普在三亞國際友好中醫療養院進行中醫理療(2018年6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59國人員入境旅遊免簽、海南自由貿易賬戶等一系列開放政策加速落地。首家境外知名旅遊集團入駐、首個區塊鏈試驗區授牌、首家外商股權投資企業成立、首個多功能海外離岸孵化器設立……越來越多的國際投資者將目光投向海南,海南開放型經濟活力迸發。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海南外商投資大幅增長,新設外資項目數163個,同比增長2.54倍,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3.6倍。


遊客在海口中山路騎樓老街觀看海南八音樂器表演(2019年2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建設瓊島人民的幸福家園

直到新中國成立前,海南黎族百姓仍刀耕火種,五指山腹地還保留原始公社氏族的合畝制生産關係。伴隨新中國的成立,海南黎族群眾從原始社會一步跨入社會主義社會。

如今的五指山地區,憑藉豐富的光、熱、水資源大力發展熱帶高效農業。被譽為“水果皇后”的山竹果成為五指山市農民增收的新亮點,正在舉辦的保亭紅毛丹採摘季不斷催熱鄉村旅遊;低産的山欄稻不再是群眾賴以生存的口糧,用它釀製的山欄酒清醇甘甜,成為遠方來客爭相購買的“爆款”伴手禮……


海口市三門坡鎮農民在果園採摘荔枝(2019年5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改革開放以來,從“地方種糧、農場種膠”的單一農業結構到熱帶高效農業唱響主旋律,海南每年有近400萬噸冬季瓜菜、200多萬噸熱帶水果出島,成為全國的冬季“菜籃子”和熱帶“果盤子”。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建省前的502元增加到去年的13989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海南實施脫貧攻堅戰略,貧困發生率由12.3%降至1.3%。今年,海南將實現剩餘3個國定貧困縣、3個貧困村全部摘帽,4.5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五指山市水滿鄉毛腦村貧困戶王金花(右一)在五指山椰仙茶園採茶,她在2012年進入茶園工作,2016年脫貧(2018年1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就在十多年前,海南還有山區群眾住在茅草房裏。2010年,海南全面消滅茅草房。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幾乎同時啟動,至今惠及百萬農民。精心規劃打造的千個美麗鄉村散佈瓊州大地,黎村苗寨裝扮一新開門迎客。

曾經,許多環境優美、民風淳樸的村莊“養在深閨人未識”。“四塞之崮,舟車不通”是海南農村地區落後交通的真實寫照。


這是中國首條跨海鐵路——粵海鐵路(2019年1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在環島高鐵東段陵水站附近,列車從海邊駛過(2018年3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如今,全省超過20270個自然村通了硬化路,佔具備條件自然村總數的99.9%。中國首條跨海鐵路——粵海鐵路16年前正式通車,湛江到海口高鐵項目正在積極謀劃;建成世界首條環島高速鐵路,與縱橫交錯的“豐”字形高速公路網串聯,全島基本形成3小時交通生活圈……海南島“遙不可及、難以抵達”徹底成為“過去時”。

海南教育事業起步晚、基礎弱,是一塊突出的民生短板。海南堅持“小財政”辦“大教育”,在全國率先實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兩免一補”政策,率先實施中職教育免學費政策,對邊遠貧困地區和核心生態保護區實施“教育移民”扶貧工程。


海南省旅遊學校禮儀隊的學生在上禮儀課(2018年4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生態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差!”海南實施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通過深化“多規合一”改革,在一張藍圖上增綠護藍。2018年,海南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超過98%,主要河流湖庫、近岸海水水質優良率分別為94.4%、96.6%,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2.1%。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海南正奮力創造更加燦爛的明天,書寫更多的發展奇跡。


這是位於海口的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紅樹林(2018年7月24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坡鹿在海南大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休息(2018年4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潤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