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聞辦就陜西省“‘五個紮實’譜新篇 追趕超越再出發”舉行發佈會

2019-08-28 12:12 來源: 中國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新辦就陜西省“‘五個紮實’譜新篇 追趕超越再出發”舉行發佈會 中國網 宗超 攝

2019年8月28日(星期三)上午10時,請中共陜西省委書記、陜西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胡和平,中共陜西省委副書記、陜西省人民政府省長劉國中圍繞“‘五個紮實’譜新篇 追趕超越再出發”介紹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國新辦新聞發言人胡凱紅: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今天舉行的新中國成立70週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今天我們非常高興請來了中共陜西省委書記、陜西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胡和平先生,中共陜西省委副書記、陜西省人民政府省長劉國中先生,請他們圍繞“五個紮實”譜新篇,追趕超越再出發介紹陜西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並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首先,我們有請胡書記作介紹。

中共陜西省委書記、陜西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胡和平: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好!

今天很高興在這裡和大家見面。首先,我代表陜西省委、省政府和3864萬三秦人民,對大家長期以來對陜西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陜西是一個美麗神奇的地方。這裡是一片紅色的土地。陜北是黨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征的落腳點,也是八路軍奔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延安是黨中央戰鬥生活了13個春秋的地方。老一輩革命家和老一代共産黨人在這裡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幾回回夢裏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裡,接受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教育,汲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精神力量。

這裡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歷史進程中,陜西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這裡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有藍田猿人、半坡遺址、軒轅黃帝陵等遠古曆史,有周、秦、漢、唐等10多個朝代上千年的建都史,留下了5萬多處文物遺址、700多萬件館藏文物。在這裡寫就的眾多漢賦、唐詩中,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價值理念、道德規範和治國智慧。“看五千年中國到陜西”,是人們對陜西厚重文化的形象描述。

這裡科教資源富集、創新實力雄厚。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交通大學等一批高校、企業、科研院所的西遷,強化了陜西科教大省的地位。今天的陜西,有眾多國內著名高校,有60多名兩院院士,航空航天、3D打印、5G移動通信等技術保持世界先進水平,“神舟”飛天、“嫦娥”探月、“蛟龍”潛海都有陜西科技的堅強支撐。

這裡區位優越、開放包容。陜西處於中國版圖中心部位,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重要的對外開放門戶。公元前138年的西漢時期,陜西人張騫“鑿空之旅”開啟的絲綢之路構築起東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唐代長安城曾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過百萬的大都市。“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改變了西部地區對外開放格局,陜西再次成為對外開放的前沿和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門戶,人流、物流、能量流、資金流、信息流加速在這裡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行業領軍企業競相在陜西投資興業。

這裡生態優美、宜居宜遊。陜西北部是溝峁縱橫的黃土高原、中部是沃野千里的關中平原、南部是層巒疊翠的秦巴山區,全省縱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橫亙于中部、綿延1600多公里的秦嶺是我國南北方的分界線,陜西的母親河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發源於陜西的漢江是長江的最大支流。陜西有很多美景,壺口瀑布波濤翻滾,西嶽華山雲蒸霞蔚,太白高峰六月積雪,洽川濕地蘆蕩萬頃,秦巴深處鳥語花香,南北方的美景在這裡相遇,呈現出瑰麗多姿、如詩如畫的怡人景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三秦兒女銳意進取、拼搏奮鬥,推動三秦大地實現了從一窮二白到繁榮興盛、從內陸腹地到開放高地、從溫飽不足到決勝全面小康、從黃土飛揚到滿目蔥蘢的巨大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陜西工作和陜西人民,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5年2月來陜視察時,提出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紮實”要求,為陜西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和根本路徑。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重要講話和對陜西重要指示批示,低調務實不張揚、埋頭苦幹,推動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

我們紮實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加快建設先進製造業基地、航空産業基地、陜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投産了一批技術先進的煤制烯烴、煤油氣綜合利用項目以及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項目,能源化工、航空航天、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産業集群不斷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保持兩位數增長。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軍民、部省、央地融合發展,中國科學院西安科學園加快建設,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建成投運,軍民融合企業超過1000家,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數量、技術合同交易額位居全國前列。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增強發展動力,加快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和關中平原城市群,推進關中協同創新發展、陜北轉型持續發展、陜南綠色循環發展,三大區域各有特色、互為支撐的格局逐步形成。深化市場化改革,延長石油、陜煤化進入世界500強,今年上半年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73.87萬戶、增幅居全國前列。擴大高水平開放,大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楊淩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加快建設,陜西自貿試驗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主要功能覆蓋率達100%,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居全國十大機場第七位、國際旅客增速和航空貨郵增速位列第一,中歐班列“長安號”重載率、貨運量、實載開行量全國領先。

我們紮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建設,加快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立足多樣性的豐富農業資源,大力發展果業、畜牧業、設施農業及區域特色農業,全省糧食産量連續15年穩定在千萬噸以上,蘋果種植面積1100萬畝,世界上每7個蘋果就有1個來自陜西,獼猴桃産量世界第一,每3個獼猴桃中有1個也來自陜西。全力推進脫貧攻堅,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底9.02%下降到3.18%,革命老區延安實現整體脫貧。打好藍天、碧水、凈土、青山保衛戰,全省生態環境保護持續加強,渭河被評為最美家鄉河,漢江丹江水質優良、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提供了70%的水量,去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下降10.5%。

我們紮實加強文化建設,持續推進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邁進。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全省備案博物館達到314家,清明公祭軒轅黃帝活動成為海內外中華兒女心目中具有廣泛影響和感召力的盛典。認真做好革命舊址保護工作,弘揚紅色文化,努力讓每一孔窯洞、每一件歷史實物都“開口説話”,去年延安、照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待幹部群眾分別達到901.8萬人次、89.7萬人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等主題活動,涌現出一批“時代楷模”“三秦楷模”。做亮“文學陜軍”“長安畫派”“西部影視”“陜西戲曲”等品牌,舉辦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旅遊博覽會,發起成立“絲綢之路考古聯盟”,舉辦“國風·秦韻”陜西傳統文化周等活動,從陜西來了解中國成為越來越多海外朋友的共識。另外,2021年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將在陜西舉辦,會徽和吉祥物本月初已經發佈,我們有信心為全國人民奉獻一屆精彩的體育盛會。

我們紮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讓三秦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抓好就業增收,群眾收入增速跑贏GDP增速。優先發展教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有序推進,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3所高校進入國家一流大學建設行列、5所高校入圍國家一流學科建設。推進健康陜西建設,公立醫院改革走在全國前列,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全面實現。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陜西、法治陜西,強化安全生産、食品藥品監管,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社會治安滿意率達到94.22%。

我們紮實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抓首要、大學習、促發展,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更加自覺。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全面從嚴治黨力量,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推進“講政治、敢擔當、改作風”專題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引導黨員幹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開展“升級晉檔、追趕超越”等活動,持續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基層黨組織戰鬥力不斷提升。突出政治過硬、紀律嚴明、本領高強,建立激勵鼓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開展違規收送禮金問題等專項整治,堅決糾正“四風”問題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黨員幹部幹事創業勁頭進一步增強。

70年來三秦大地的歷史變化,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産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發展的巨大成就,根本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根本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我們一定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埋頭苦幹,奮力推動新時代追趕超越有新氣象新作為,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

下面,我和劉國中省長願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胡凱紅:

謝謝胡書記。下面開始提問,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代表的新聞機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今年是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的第20個年頭,最近中央又出臺了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請問新時代的陜西在這次新機遇中又將帶給我們哪些新的期待?謝謝。

胡和平:

謝謝你的提問。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中央出臺的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明確了一系列支持西部地區發展的政策措施,也為陜西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將立足實際,抓機遇、強優勢、補短板,努力在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中有新的作為。

一是堅持大保護。著名詩人賀敬之有一首詩叫《回延安》,詩歌中寫道“對照過去我認不出你,母親延安換新衣”,現在,延安就像詩句裏那樣換了新衣。我想邀請各位記者朋友到延安走一走、看一看,親身體驗、親眼目睹延安的歷史性變化。截至去年底,延安退耕還林近1100萬畝,植被覆蓋度提高到81.3%,入黃河泥沙比20年前降低88%,水土流失面積降低23%,實現生態效益年價值量達210多億元。延安就是一個縮影,是陜西生態文明建設的映照。這些年,我們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陜西就是要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青山保衛戰,特別是保護好秦嶺這一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讓三秦大地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二是堅持大開放。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我省區位、交通等優勢不斷凸顯,雖然我們不沿邊、不靠海,但我們已經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窗口和前沿。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19次會議上提出,在陜西建設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指導意見》也明確提出,支持陜西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和開發開放樞紐。這是國家對我們陜西提出的要求,我們也要完成好這個任務,這些對我們都是巨大的鼓舞。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陜西就是要深化改革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創新促發展,大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加快建設“一帶一路”交通商貿物流中心、國際産能合作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國際文化旅遊中心、絲綢之路金融中心等“五大中心”,著力構建陸空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第三,堅持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加快高質量發展,構建現代化的經濟體系是重要的支撐。陜西不僅有富集的能源資源,還擁有雄厚的科技實力和完整的工業體系。近年來,我們立足資源稟賦,推動裝備製造、食品醫藥等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加快能源化工高端化發展。我們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産業加速聚集,正在成為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我們積極發揮科教等優勢,不斷完善産業佈局,關中、陜北、陜南三大區域的發展更加協調、活力更加強勁。

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陜西就是要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持續用力,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通過實施産業基礎再造工程,打好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不斷提升經濟整體素質和發展水平。

謝謝。

中阿衛視記者:

眾所週知,陜西是中國西部的重要省份,古都西安是古絲綢之路起點,請問在落實“一帶一路”國際倡議從“大寫意”到“工筆畫”的過程中,陜西未來有什麼樣的安排?謝謝。

胡和平:

謝謝。剛才,我們説的是西部大開發要形成新格局,在這個新格局裏面,我剛才講了三條,其中第二條是要堅持大開放。為什麼要堅持大開放呢?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的時候指出,陜西是西北地區的重要省份,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也要求我們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我們也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大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不斷地擴大對外開放。説起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我再展開向大家介紹一下。

第一,大力發展樞紐經濟。熟悉陜西情況的朋友們都知道,陜西地理位置是位於中國版圖的中心部位,是中國大地原點的所在地,我們也是毗鄰省區市最多的省份之一,我們周邊有八個省區市是我們的鄰居。陜西也是歐亞大陸橋的重要交通樞紐,西安是全國最高等級的綜合交通樞紐之一,以西安為中心承東啟西連接南北,一個“米”字形的高鐵網正在加速形成。這些年我們充分發揮中心區位的優勢,加快國際運輸走廊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建設,西安、寶雞、延安入選了國家物流樞紐佈局承載城市。在這裡,我也給大家講一些數據,去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國際旅客的增速和航空貨郵的增速位居全國十大機場第一位,旅客吞吐量從過去的全國十大機場的第八位躍升為第七位,旅客的吞吐量是4465萬人次。另外,中歐班列長安號已串聯起絲路沿線的44個國家和地區,去年我們開行了中歐班列1235列,比前年增加了很多,是前年的6.37倍,今年1-7月份,我們開行數量已經超過了1000列,達到了1073列,現在開行量、重載率、貨運量都居全國的前列。

第二,大力發展門戶經濟。陜西自古以來就是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我們現在説的絲綢之路的起點就在陜西,就在長安。漢代張騫從長安出發開啟了古絲綢之路,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這段歷史大家都很熟悉,第一次是公元前138年,第二次是公元前119年,鑿空之旅開拓了絲綢之路,從此東西方的文化、商貿各方面的交流就開展起來了。盛唐時期,居住在長安城的外國人超過了10萬,現在隨著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陜西對外開放的門戶地位也日益凸顯。我們已經建成了中國最大的內陸港,在西安有中國最大的內陸港,航空和鐵路的發展使陜西到中亞和歐洲更加便利。許多來自中亞和歐洲的商品,已經擺上了陜西乃至全國各地超市的貨架。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獲批第五航權,西安臨空經濟示範區、中國(西安)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獲批設立,進一步增強了陜西的門戶功能。

第三,大力發展流動經濟。大家可能對東漢班固的《西都賦》都有一些印象,《西都賦》裏描述當時的長安是這樣的,“街衢洞達,閭閻且千。九市開場,貨別隧分。人不得顧,車不得旋”,描述了那個時候的繁華場景。到了唐朝的時候,大家都知道,長安城的東市和西市有工商店舖數萬家,西市更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商貿中心。我們今天經常説去買東西,這“買東西”從哪兒來的?當年的唐長安城有一個東市、有一個西市,買完東市,買西市,可不是買東西嘛,所以這個影響一直流傳到今天。盛唐的繁榮景象成為中國人引以為自豪的記憶,今天的陜西正在大力推動要素合理流動,促進人流、物流、能量流、資金流、信息流高效集聚,努力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去年,全省進出口總值增長了29.3%,今年上半年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長了99.1%,陜西已經成為開放創新的一片熱土。

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今年6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在上合組織比什凱克峰會上提出在陜西建立上合組織的農業技術交流培訓基地,請您介紹一下這項工作的有關情況。謝謝。

胡和平:

這個問題請國中省長回答。

中共陜西省委副書記、陜西省人民政府省長劉國中:

非常感謝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這位記者的提問。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19次會議上指出,中方願意在陜西省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加強同地區國家現代農業領域合作。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著眼加強中國與上海合作組織國家現代農業合作交流做出的重大部署,是交給陜西的光榮政治任務。同時,也給了陜西一個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特別是加強與上海合作組織深入交流合作的難得機遇。基地選在了我省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這裡有著悠久的農耕文明歷史,也是我國首個國家級農業高新區,在推動現代農業創新發展和發展國際産業合作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交流、培訓、示範”,這是中央給基地核心功能做出的定位。我們堅持基地建設的國家標準、國家級水平,正在進行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努力打造一個能夠代表我們國家現代農業科技最高水平的一流基地。

一是開展常態化的農業科技交流合作。節水灌溉、選育良種、病蟲害防治、獸醫、土壤改良等,是區域農業共性的關鍵問題。我們將圍繞這些問題,積極籌劃實施大科學工程和農業科技合作項目,建立國際聯合實驗室,舉辦高水平雙邊、多邊農業科技交流活動,推動形成適應地區國家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科技合作交流體系。

二是開展專業化的農業領域人才培養培訓。我們將依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農業科學研究院、楊淩職業技術學院等農業科研院所,開展農業大學的聯合辦學、農業科研院所的聯合培訓,加強中國(楊淩)旱作農業技術援外和上合組織的旱作農業技術的引進,大力培養國際型的高端人才,做好上合組織國家農業高級別官員、專業技術人員和現代職業農民的培訓工作。

三是開展標準化的農業技術推廣示範。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手段,構建農業合作技術服務平臺,利用我國和上合組織國家的先進農業技術成果,在國內和上合組織各成員國建立一批試驗示範區、實訓基地,做好農業技術研發和推廣服務,努力把各個國家的先進技術創新成果在上合組織各成員國中間推廣開來。

四是開展自由化的國際農業貿易和産能合作。楊淩擁有全國唯一的以農業為特色的自由貿易試驗片區,我們希望發揮先行先試的制度創新優勢,積極探索發展涉農對外貿易、産能合作和金融創新,更好服務國家和上合組織各國的農業發展。謝謝。

光明日報記者:

我注意到,陜西擁有100多所高校、1000多家科研機構,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雄厚。請問陜西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有哪些實招、取得了哪些實效?

胡和平: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陜西是科教大省。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時,要求陜西努力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走在前列。我們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堅持創新驅動引領,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全省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3%、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達到66.58%。

在工作中,我們一是推進軍民、部省、央地融合發展。陜西軍工科研單位、部屬高校、央企、中央單位科研院所比較多,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是我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所以,我們提出“三個融合”,即推進軍民融合、部省融合、央地融合,就是要推動創新資源跨領域、跨産業、跨所有制優化配置,把這些資源充分地挖掘好、利用好、滋養好。這些年,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已經建成,中國科學院西安科學園加快建設,陜西空天動力研究院投入運行,一批科技成果紛紛落地,全省軍民融合企業已經達到1000多家。

二是抓好原始創新、産業技術創新、高新技術創新。今年1月3日,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並拍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月球背面圖片。拍這張照片的設備,就是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研製的全景相機。在我們發佈會場門外,有一個小型展覽,展品中就有光機所的一些儀器。這些年,陜西持續強化原始創新,為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導航、C919大飛機等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去年就有33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在産業技術創新方面,陜西圍繞産業鏈佈局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部署産業鏈,建成了全球首套煤油共煉工業示範項目,大型運輸機、閃存芯片等已成為陜西製造的新名片。高新技術創新也是一大亮點,陜西瞄準新材料、新能源、量子技術、人工智慧等前沿領域加強攻關,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去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了42.06%、達到3138家。

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我們積極推動創新成果和産業發展緊密對接,出臺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和《若干規定》等政策法規,建立了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制度,西北首家知識産權保護中心落地,西安科技大市場服務體系和西安光機所、西北有色院創新模式等入選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百佳案例》。強化特殊人才支持計劃和人才創新創業激勵,發揮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作用,推進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等的建設,去年全省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1125.28億元、增長22.11%。

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

近年來,陜西市場主體數量大幅增長,民間投資較為活躍,能否介紹一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有關情況?謝謝。

劉國中:

非常感謝中國日報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近年來,陜西省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持刀刃向內,勇於自我革命,聚焦放權、監管、服務三位一體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市場主體,活力不斷釋放。

一是在放出活力上狠下功夫。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不斷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共承接國務院取消下放的事項684項,省級累計取消下放或委託行政審批事項911項,發展動能持續釋放。近6年,市場主體總量年均增長15.7%。

二是在管出公平上狠下功夫。加快構建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手段、重點監管為補充、信用監管為基礎的監管機制,營商環境得到持續優化。堅持對新興産業實行包容審慎監管,同時對疫苗、藥品、特種設備、危險化學品等涉及到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社會高度關注的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産品,實行全方位、全品種、全鏈條的嚴格監管和重點監控,確保嚴格把關,不出問題。

三是在服出便利上狠下功夫。加快政務服務事項的梳理,把全省7967項政務服務事項拆分,將“三級四同”升級為“四級四同”,為建成全省統一政務服務事項庫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們在全國率先開展微信辦照,最快30分鐘就能完成企業註冊,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3.8個工作日,年底前將實現3個工作日內辦結。目前,全省正在緊盯“9761”目標,就是省級的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比例要達到90%以上;市縣兩級要達到70%以上;在實體政務大廳辦事的企業和群眾提供的材料減少60%以上;省市縣各級100個高頻事項實現不見面審批或者最多只跑一次。加快推進線上“一網通辦”,線下“只進一扇門”,現場“最多跑一次”的進程,真正做到方便市場主體、方便人民群眾。

民營經濟是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積極優化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不斷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從政策和資金上加大支持力度,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呈現增速加快、規模擴張、質效提升的態勢。2018年,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達到了13238.6億元,比2012年增長了79%。非公經濟佔GDP的比重達到了54.2%,比2012年提升了3個百分點。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支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後,我們認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針對民營企業發展難點堵點問題,出臺了《關於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設立了50億元的民營企業紓困基金,健全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的獎補機制。今年上半年,全省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1%,高於全國5.3個百分點,非公經濟的佔比達到了54.6%,較去年年底又提高了0.4個百分點。像三角防務、鉑力特等民營科技企業,今年成功在科創板上市。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

我們知道脫貧攻堅是習近平總書記牽掛的一個頭等大事,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底線任務。陜西是怎麼打這場攻堅戰的?以及取得了哪些效果?謝謝。

胡和平: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陜西是扶貧開發任務比較重的一個省份,2012年的時候,在現行的標準下,我們有56個貧困縣,有592萬貧困人口,貧困的發生率是21.4%,這還是比較高的。截止去年底,全省貧困人口已經減少到了77.5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了3.18%。我們主要開展了這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貫徹精準方略。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們認真落實“六個精準”的要求,針對致貧原因落實幫扶措施,根據貧困戶勞動力的情況,分類實施幫扶項目。按照貧困村需求科學配置幫扶力量。比如有的地方根據貧困戶有沒有勞動力來安排一些幫扶措施,有的家裏勞力比較強,有的家裏是弱勞力或者半勞力,根據勞力的情況來制定幫扶措施。

2016年到2018年,全省實施了9萬多個特色産業項目,有9.8萬名扶貧幹部和2.4萬名第一書記奮戰在駐村幫扶的第一線。另外,我們還積極地做好同中央定點扶貧單位的對接,加強江蘇和陜西的扶貧協作,因為現在扶貧是一個大格局,各方面對陜西都給予很大支持,大家都來幫扶,所以陜西有不少的中央單位進行定點幫扶。另外就是江蘇和陜西開展對口扶貧協作。我們省裏也組織各方面的力量,比如對於企業來説,我們組織了“國企合力團”,對於一些高校來説,開展了校地幫扶“雙百工程”,通過這些措施確確實實給貧困群眾帶來了真正的實惠。

第二,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的問題。我們堅持目標標準,嚴把貧困退出關,在基本實現“兩不愁”的基礎上,認真做好“三保障”工作,在義務教育有保障上,我們健全了從幼兒園到大學的精準資助體系。2016年到2018年,資助了貧困家庭學生有523.2萬人次。在基本醫療有保障上,建立健全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的保障體系。在安全住房有保障上,對16.75萬貧困戶的危房實施了改造,90多萬貧困群眾通過搬遷改善了生産生活條件。同時,實施了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農村安全飲水問題基本解決,有197萬貧困人口受益。

第三,著力攻克深度貧困的堡壘。我們加大對深度貧困縣和革命老區縣的支持力度,在脫貧攻堅的項目、資金、舉措和幫扶力量上給予傾斜。目前,全省深度貧困縣駐地包聯的省級單位達到了196家,佔參扶單位總數的1/3。2016年到2018年革命老區有165.37萬人脫貧,16個革命老區縣脫貧摘帽。去年,延安整體上脫貧,告別了絕對貧困,老區人民開啟了奔向全面小康的新征程。

第四,做好鞏固脫貧成果防返貧工作。我們認真落實“四個不摘”的要求,做到貧困縣摘帽後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我們壯大集體經濟、發展合作經濟、突出抓好産業扶貧。不少貧困群眾通過種植蘋果、核桃、香菇,發展富硒産業等途徑走上了脫貧致富路。以白于山區、秦巴山區和渭北旱原為重點,對居住條件惡劣、自然災害頻發地區的貧困群眾實施搬遷。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措施,創建新社區工廠、扶貧車間,許多貧困群眾實現了就近就業,穩定增收。

第五,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我們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對貧困群眾開展實用技術和技能培訓,加強“明理、感恩、誠信、自強”的教育,推廣教育引導、行為規範、村規民約、文明創建、公益救助、司法保障“扶志六法”,落實以工代賑、勞務補助等措施,貧困群眾依靠勤勞雙手脫貧致富的動力越來越足。脫貧攻堅是一件大事,我們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我們一定盡銳出戰、攻堅克難,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謝謝。

經濟日報記者:

我們注意到,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陜西上半年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實現了8%和9%的較快增長,請問這方面陜西主要是採取了哪些措施?除此之外,在增強老百姓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上陜西作出了哪些努力?謝謝。

劉國中:

非常感謝經濟日報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陜西作為一個經濟欠發達省份,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整體偏低,這是我們經濟社會發展當中的突出短板。

近年來,我們按照中央的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問題導向,在增加居民收入上出實招兒、出硬招兒,居民收入的增速持續跑贏GDP。2018年,全省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33319元和11213元,較1980年分別增長了80.9倍和77.9倍。較黨的十八大之前,分別增長了64.4%和78.4%。今年上半年,我省發展遇到了較大的下行壓力,但是全省城鄉居民收入仍分別實現了8.5%和9.7%的增長,高於經濟增速,也高於去年同期的增長水平。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通過脫貧攻堅彌補增收短板。黨的十八大以來,和全國各地一樣,陜西實施了大規模的脫貧攻堅戰,脫貧的力度、減貧的規模前所未有,這是促進農民增收最有效的舉措。關於這一點,剛才胡和平書記已經作了詳細的介紹,我就不再重復了。

二是通過穩定就業夯實增收基礎。我們認真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加大穩企穩崗的力度,改進創業就業服務,加強技能培訓,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工作。城鎮登記失業率一直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今年1—7月,全省城鎮新增就業27.96萬人,同比增長了2.5%,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實現了619.6萬人,同比增加了87.1萬人。

三是通過發展産業拓寬增收渠道。我們積極發展“3+X”現代農業産業帶動農民增收。這“3+X”,"3"就是以蘋果為代表的果業、以奶山羊為代表的畜牧業,以棚室栽培為代表的設施農業,三個千億級的富民産業。”X“就是茶葉、核桃、中草藥材、紅棗和有機、富硒、林特等區域特色農産品。2018年農村居民工資性、經營性收入分別達到了4621元和3508元,較2012年分別增長了83.7%和50.2%。同時,我們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徹新發展理念,培育先進先進製造業、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的新興産業,更好發揮新産業、新業態在拓展就業帶動增收中的作用。2018年,全省信息傳輸軟體、信息技術服務業從業人數和平均工資水平較2012年分別增長了102.6%和141.8%。

四是通過改革創新放大增收效果。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陜西的營商環境明顯得到優化,市場主體活力持續釋放。2018年全省新登記的各類市場主體90.5萬戶,同比增長了64%,增幅居全國前列。今年上半年,全省新登記的市場主體73.87萬戶,同比增長了99.1%,新登記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吸納就業169.12萬人,同比增長了97.9%。我們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打造雙創升級版,鼓勵科研人員兼職兼業、創新創業,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支持力度。黨的十八大以來,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94.91億元,直接扶持創業35.48萬人,帶動就業116.32萬人。

五是通過落實政策強化增收保障。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實現了“十五連調”,有203.86萬退休人員受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先後五次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由2013年870元上調到今年的1600元,增長了83.9%。今年我們頂格落實國家的減稅降費政策,助力中小微企業輕裝前行,也明顯減輕了個人的稅收負擔,僅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由20%降至16%一項,5-7月就減輕了企業繳費負擔21.98億元。1—7月,個人所得稅改革累計減稅67.9億元,這實際上等於間接的增加了居民收入。

在居民收入不斷提高的同時,我省各項民生事業也實現了長足發展,人民群眾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正在加快解決,這進一步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公共福祉。比如我們持續加大教育財政投入,優先發展教育事業,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支出增長了23.9%,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和高校“四個一流”建設等工作都得到了加強,普通高等院校的在校生人數由建國時的0.23萬人,增加到2018年的105.48萬人。加快健康陜西建設步伐,深入實施大骨節病等地方病防治專項行動,醫療機構的床位數比改革開放初期增加了2.7倍,人均期望壽命比建國初期提高了24歲,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也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了99.4%,城鄉居民基本醫療覆蓋3240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保險的達到688萬人。所有這些措施,都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時,更好地保障了居民的生活質量。謝謝。

胡凱紅:

最後請胡書記講幾句。

胡和平:

感謝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提供這樣一個平臺,感謝廣大新聞媒體和記者對陜西的關心支持。陜西有厚重的歷史,有美麗的風光,有熱情的人民,是一個值得大家常來走走看看的地方。這裡有黃帝陵、兵馬俑、大雁塔等眾多歷史遺跡,可以探尋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綿綿不絕的傳承。這裡有延安、照金、馬欄等革命舊址,可以體悟中國共産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博大情懷。這裡有壺口瀑布、華山險峰、巍巍秦嶺等自然景觀,可以欣賞大漠風光、平原沃野、江南水鄉多姿多彩的美景。這裡有自貿區、內陸港、農科城等開放創新平臺,可以感受開放融通、變革創新的滾滾潮流。一個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傳統與時尚完美融合的陜西歡迎大家的到來!

胡凱紅:

今天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胡書記、謝謝劉省長、謝謝各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吳嘯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