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特寫:努力向學 蔚為國用——用“科學家精神”講“開學第一課”

2019-09-04 15:4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哈爾濱9月4日電 題:努力向學 蔚為國用——用“科學家精神”講好“開學第一課”

新華社記者楊思琪、張泉

“為了給祖國造橋梁,茅以升曾在5年時間裏,整理200本筆記,寫了近1000萬字,爭分奪秒地學習……”新學期伊始,哈爾濱市第四中學師生翹首以盼,迎來一場特殊的“開學第一課”——茅以升的女兒茅玉麟講述了父親的“橋梁夢”。聽到動情處,學生們紛紛鼓掌。

9月3日起,茅玉麟與李四光的外孫女鄒宗平、黃緯祿的女兒黃道群、李佩的秘書李偉格、顏福慶的孫子顏志淵一道,分別為哈爾濱市5所學校師生講述了李四光、茅以升、郭永懷、黃緯祿、顏福慶等5位科學家的故事,帶領學生們了解科學家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堅定信念。

“我的外公李四光先生70多歲高齡時,依然奮鬥在地質科學戰線,恨不得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都獻給黨和人民。”在東北農業大學,李四光的外孫女鄒宗平講述了李四光科學報國的故事,吸引數百名師生聆聽。

甲午海戰中國戰敗,李四光立志建造堅船利炮保家衛國,於是15歲留學日本,他選學船用機械專業。後來,他發現中國連造船用的鋼鐵、煉鋼用的鐵礦都沒有,就在留學英國時,選學了採礦專業。學習一年後,他又發現中國沒有地質學,不可能找到礦,李四光又開始了對地質科學的探索。

從學造船到學採礦,再到學地質,跟隨鄒宗平的講述,學生們了解了李四光“一生三換專業”的故事,並從數次選擇中,得到了同一個答案——“努力向學、蔚為國用”。

1958年10月18日,李四光填寫入黨志願書,義無反顧地投入黨的懷抱。“用創造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求人生的出路。”鄒宗平用外公的話勉勵同學們,“搞科學雖然很艱苦,但是有意思。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等待我們一點點去探尋、挖掘,更好地為人們的生活謀福利,希望青年學生熱愛科學、擁抱科學。”

在哈爾濱市第五十九中學,郭永懷女兒郭芹的閨蜜、李佩的秘書兼助手李偉格,為學生們朗讀了郭永懷的文章《我為什麼回到祖國——寫給還留在美國的同學和朋友們》。“我是在對日抗戰的初年,因為自感救國無門,帶著慚愧的心情跑到了國外……在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時代,我自認為,我作為一個中國人,有責任回到祖國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山河。”聽到這,一些學生眼角濕潤了。

“父親曾被説‘不是讀書的材料’,甚至萌生退學的念頭。但受到巨大的鼓舞后,他就像變了個人一樣。學校熄燈後,他在路燈下苦讀;躺在被窩裏,他打著手電背書。等到高中畢業會考,父親拿到了數理化全部100分的好成績。”“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的女兒黃道群,為哈爾濱市經緯中學師生講述了父親的“逆襲之路”,揭秘了科學家的成長故事。

“學醫的目的,有許多人以為能多賺錢,我想他們錯了。以公眾利益為目的去學醫,才是最好的,才是人類的服務者。”9月4日,在齊齊哈爾醫學院,中華醫學會首任會長顏福慶的孫子顏志淵,回顧了爺爺從小立志學醫和在耶魯大學求學時的艱辛歷程。他勉勵同學們,要繼承前輩科學家的崇高精神,努力為人民服務。

“我們學習老一輩科學家的家國情懷、崇高品德、高尚情操,時刻牢記祖國的需求。”東北農業大學大三學生蔡雨潔説。

“帶領人們讀懂前輩精神、感悟榜樣力量、堅定前行方向,讓‘長大了當科學家’的信念重植孩子心中,讓未來科學的浩瀚星空群星閃耀,這是科學傳播的應有之義。”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主任鄭浩峻説。

中國“科學家精神”報告團成立於2018年8月,目前已邀請到各領域著名科學家後人20余人,通過講述科學家故事,傳播科學文化。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