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青海:深化“放管服”改革 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

2019-10-21 08:10 來源: 青海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近日,青海省政府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全體(擴大)會議召開,強調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刀刃向內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用力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政務服務改革政策措施走深走實,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改革是最大紅利,我們只有持守“以人民為中心”的初心,繼承和延續開放搞活的歷史經驗,發揮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才能激發市場活力、增強內生動力、釋放內需潛力,走穩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更好應對結構性矛盾和抵禦風險隱患。

在全國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刀刃向內的改革推行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以來,青海各地各部門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有力有序推進落實各項改革舉措,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取得明顯進展。

青海省推出辦理公證“最多跑一次”服務28項和減證便民措施15項,實行企業“四十一證合一”和個體戶“五證合一”等等,省級政府部門行政審批事項成為西北最少省份。

行百里者半九十,簡政放權還有痛點,事中事後監管還有難點,政務服務還有堵點,優化營商環境還有弱點。對此,此次會議提出簡政放權要産生“化學反應”, 放管結合要釋放“蝴蝶效應”, 優化服務要激發“乘數效應”, 持續為市場主體添活力,為高質量發展添動力,為人民群眾增便利。

簡政放權要産生“化學反應”,就要做好“減法”。看“簡”得清不清爽,是不是“萬里長征”變“千里長征”,“最後一公里”有沒有疏通?看“放”得到不到位,應該“放”但還沒“放”的有哪些,“放”的不對路的有哪些?找準“痛點”,治理“痛點”,破除市場準入壁壘、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進“審批破冰”工程,才能提高行政效率,進一步放出市場活力和人民群眾創造力。

放管結合要釋放“蝴蝶效應”,就要做好“加法”。放掉該放的,管好該管的,政府職能要做好轉變,以“管”營造公平和秩序,需要各級各部門以創新、能力和擔當攻克“難點”,加強薄弱環節,完善監管體系,健全監管機制,推進有效監管,打造智慧監管,創造依法依規營商辦事的良好氛圍,推動經濟産業健康有序發展。

優化服務要激發“乘數效應”,就要做好“乘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的目的都是為了更好服務企業和人民群眾,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各級各部門要將服務意識和服務理念貫穿在政策措施中,換位思考疏通“堵點”,變政府“端菜”為人民“點菜”,落實政策措施,優化政務服務,強化要素保障,著力打造高端,以行政服務效能為高質量發展提質增效。

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是時代之需和現實之需,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舊動能轉換的背景下和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必須靠深化改革促發展,就需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進一步讓市場發揮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提高全要素生産率,迸發發展新活力。

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也是更好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革煩苛之弊,施公平之策、開便利之門,打造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實現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讓人民群眾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以一抓到底的韌勁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上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進一步優化服務,繼續推進行政體制改革、轉職能、提效能,推動政務服務改革政策措施走深走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破除各種束縛創新發展活力的桎梏,把市場活力最大限度激發出來,把人民群眾創造力量最大限度調動出來,推進青海“一優兩高”戰略取得更大實施成效。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