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實地探訪:南水如何潤北國

2019-11-20 10:56 來源: “國是直通車”微信公號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俗話説,遠水難解近渴。但有一項工程克服了這個難題,那就是中國的南水北調工程。

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南水北調後續工程工作會議,研究部署後續工程和水利建設等工作。

李克強説,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建成以來,工程質量和水質都經受住了檢驗,實現了供水安全,對支撐沿線地區生産生活和生態用水發揮了重大作用,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億人,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顯著,充分證明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

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近日沿著中線工程路線由南向北,實地考察中線工程這五年來給沿線城市和地區帶來的改變。

百姓喝上了健康的水,環境也變好了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給沿線人民帶來的最直接的改變無疑是原有飲用水條件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原先的水一煮,這壺裏全是一圈的水垢。”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河南省焦作市的市民王褚鄉説,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還未開通以前,大多數居民飲用水的來源是當地的地表水,但他表示這些地表水的水質很差,經常會有許多水垢。

南水北調焦作段位於中線工程的中上遊,全長38.46公里,是目前焦作市居民的主要飲用水來源。據悉,截止到今年10月底,南水北調焦作段累計供水量達到7060萬立方米,城區50多萬人直接受益。

南水北調中線幹線焦作管理處安全科負責人王守明介紹説,南水北調焦作段沒有建起之前,這裡“全是城中村和新老城區結合部,環境臟亂差,環境配套措施不完善”,但如今南水北調中線通水之後,對整個城市的提升影響非常大。

南水北調中線焦作市區段景觀 中新社記者 劉亮 攝

“通水總幹渠面積為焦作增加了50萬平方米的水面,這為焦作人民送來了水的靈性。同時也一定程度上也改變了焦作市區的‘小氣候’。”焦作市南水北調城區辦主任馬雨生説。

目前,焦作市南水北調生態保護帶工程沿著幹渠兩側建起了綠化帶,總佔地面積為4026畝,綠化面積144.5萬平方米,綠化率達80%。

“現在水質好了,空氣質量也好了,呼吸也感到舒暢了!”現年67歲的王褚鄉笑呵呵地説道,“政府為老百姓做了大好事!”

反向回補,涵養生態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終點,過去五年以來,南水北調工程對首都北京水資源的整體格局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北京市水資源調度中心副主任王俊文説:“以前北京市主要是使用地表水,地下水。現在南水北調成為城市供水的主力水源。”

王俊文表示,南水抵達北京後不僅進入市政管網進行日常的城市供水,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對水源地進行“反向回補”。所謂“反向回補”,是指一部分南水將被輸送至北京的水源地密雲水庫和回補地下水,將這部分水蓄存起來。

據王俊文介紹,南水北調中線通水這五年來,累計進京水量共52億立方米,其中35億立方米用在自來水廠,6億立方米補在大中小水庫。剩下的水回補水源地,例如密雲,懷柔,順義等北京的重要水源區和城市河道的用水。

據統計,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北京市平原區地下水埋深平均為22.78米,比去年同期漲了31公分。比14年年底南水北調進京前相比,地下水水位回升2.88米,相當於增加地下水儲量14.8億方立方米。

北京市密雲水庫 中新社記者 劉亮 攝

“原來年均3到4億立方米的城市供水,現在南水北調通水之後只有年平均1億立方米的城市供水。” 北京市密雲水庫管理處劉大根主任説。

“這極大緩解了密雲水庫高緊張度的供水,給水庫提供了休養生息的機會。”劉大根説。

把好“第一道關” 為南水北調保駕護航

為了保障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實現安全、穩定和優質的供水,首先要在水源頭處要把好“第一道關”。

河南省鄧州市的陶岔渠首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總閥門”、“水龍頭”,該樞紐擔負著向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輸水的任務,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離陶岔渠首不遠處設立著陶岔水質自動監測站。該監測站是丹江水進入總幹渠後流經的第一個、也是最大的水質自動監測站,是一個可以實現自動取樣、連續監測、數據傳輸的在線水質監測系統。

據陶岔管理處安全科負責人井菲介紹,它可以監測89項指標,涵蓋了地表水109項檢測指標中的83項指標,主要監測一些水質基本項目、金屬重金屬、有毒有機物、生物綜合毒性等項目,在國內處於較領先位置。

井菲説,整條南水北調中線共有13個這樣的水質自動監測點。同時,還有相應的人工檢測。 兩條檢測線同時進行,相輔相成,有利保障了整條幹線的水質。

近年來,渠首監測站的自動檢測系統在設備上也有了進一步的優化,尤其是在系統操作平臺上。目前,系統上開發了很多模塊,尤其在數據處理方面。

井菲説:“原先只是對數據進行簡單的校核和分析,現在系統的模塊還可以預測哪的水質有污染、污染源移動速度,存疑數據的分析等。”

陶岔渠首站達標中控室 中新社記者 劉亮 攝

此外,在河道周邊進行人工巡查也是工程重要的日常維護方式。記者在陶岔渠首站看到鄧州管理處主任工程師高國棟的手機上安裝著一個手機巡查系統應用。

據高國棟介紹,渠首站的每個巡查人員手機上都裝有這樣的巡查系統。該應用上可以實時監測巡查員的運動軌跡,也能及時向巡查員推送相關問題並通知其進行排查和反饋。

高國棟説:“目前渠首區段有三千多人參與日常的巡查,其中包括工程巡查、工程運營維護和監督巡查執行過程等。”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范梓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