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精準施策應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2020-02-06 07:41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應對疫情,當務之急是立足我國經濟基本面並未發生根本性變化的總體判斷,在控制疫情蔓延、加快病情救治的同時,積極採取有針對性的經濟措施,短期內確保經濟穩定,保障人民生活,同時兼顧中長期內推動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既要立足解決當前緊迫的現實問題,又要著眼長遠的高質量發展,堅決避免大水漫灌式的擴張措施,堅決避免再次走上粗放式投資拉動的老路——

當前,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擊戰正在全國有力有效開展,民眾對於疫情防控的信心不斷增強。專家表示,應對疫情,當務之急是立足我國經濟基本面並未發生根本性變化的總體判斷,在控制疫情蔓延、加快病情救治的同時,積極採取有針對性的經濟措施,短期內確保經濟穩定,保障人民生活,同時兼顧中長期內推動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提升經濟發展質量。

保障經濟平穩發展

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控制住疫情。同時,迫切需要通過釋放積極政策信號,引導公眾預期,堅定信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保障經濟平穩發展

“有效阻斷疫情傳播,是減小疫情對經濟影響的最有效措施。”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産業所副主任盛朝迅認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控制住疫情,加大國際疫情通報和信息共享,加強國際病毒、疫苗、試劑的聯合攻關,及早推出疫苗,讓大家集中精力回到經濟主戰場。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楊立強建議,在應對疫情期間,應採取有力措施切實降低物流業受衝擊程度,在保障群眾生活需要的同時,保證企業供應鏈有效運轉。同時,可以採取措施允許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異地虛擬商務,如虛擬會議、居家辦公等,提升電子政務便利化水平。

“當前,迫切需要通過釋放積極政策信號,引導公眾預期,堅定信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保障經濟平穩發展。”楊立強説。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王琛偉認為,有必要強化特殊時期的經濟監測預警工作。同時,及時跟蹤分析疫情期間的主要經濟指標情況、企業在疫情期間的變化情況。及時發現疫情給經濟帶來的新變化、新情況,針對特殊情況、緊急情況,認真研究對策措施,切實做好應對工作。

重點幫扶中小企業

專家建議,政府亟需出臺一些針對性舉措,尤其是對中小企業、受影響較大的行業,在稅費、金融和社保等方面給予支持性政策。銀行要讓利給實體經濟,通過降息降利減少企業財務成本

“在當前經濟增長承壓的情況下,政府亟需出臺一些針對性舉措,尤其是對中小企業、受影響較大的行業,在稅費、金融和社保等方面給予支持性政策,幫助特定企業、行業、地區、人群渡過難關,以減小此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王小廣説。

盛朝迅認為,一方面,銀行要讓利給實體經濟,通過降息降利減少企業財務成本。無論是個人貸款還是企業貸款,都要給予一個特殊時期的延期,避免資金鏈斷裂,導致企業關門或者個人出現財務危機。另一方面,不要飲鴆止渴。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

楊立強表示,疫情結束後,建議採取減稅、補貼等措施進一步刺激消費,扶持和幫助受影響的服務業企業恢復生産經營,疏解就業壓力。通過多種形式的政策措施,扶持受影響較大的製造業企業和外貿企業。

專家普遍認為,結構性支持政策將減輕疫情帶來的負面衝擊。為應對疫情影響,財政政策很可能採取相應措施,央行也可能會引導銀行對受疫情影響的行業、地區給予信貸支持,甚至適度加大貨幣總量投放。這些措施將在一段時期內有力推動經濟增長。

作好長期發展規劃

專家建議,一些不受疫情影響的項目建設,前期工作要做實做好。疫情過後可能會迎來一波經濟反彈,相關受疫情影響的投資建設項目都會加快建設,要提前進行佈局謀劃。應加快新支柱産業培育和“新基建”建設

專家表示,針對此次疫情採取的經濟措施,既要立足解決當前緊迫的現實問題,又要著眼長遠的高質量發展,堅決避免大水漫灌式的擴張措施,堅決避免再次走上粗放式投資拉動的老路。

“一些不受疫情影響的項目建設,前期工作要做實做好。疫情過後可能會迎來一波經濟反彈,相關受疫情影響的投資建設項目都會加快建設,要提前佈局謀劃。”王琛偉表示,對於人口流入地區的都市圈,可以謀劃適當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道路、教育、醫療等行業的投資,以刺激需求、穩定就業、完善基礎設施,提高經濟潛在增長率。

盛朝迅建議,應加快新支柱産業培育和“新基建”建設。例如,大力發展辦公自動化、人工智慧、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産業,適應5G、智慧網聯汽車、量子通信、電子商務、在線醫療、遠程教育等産業發展需求。同時,加快構建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以數字化為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支撐産業及社會網絡化、數字化、智慧化升級發展。

王小廣還建議,在疫情結束後,政府有必要進一步改革假期制度,適當增加年中的假期,如7月份、8月份普遍設暑假制度等,這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促進消費都有積極作用。

“從中長期看,中國經濟的增長潛力尚未充分釋放出來,制度創新尚有較大的挖掘空間,我國宏觀經濟政策也有較大迴旋餘地。中國經濟在經歷疫情等考驗之後,抗風險能力和韌性必會得到進一步增強。”楊立強説。(記者 吳浩 王霖 李彥臻)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