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青海:以權力“減法”
服務“加法” 激發市場“乘法”

2020-05-21 09:16 來源: 青海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120天以內,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5個工作日以內, 個人不動産登記壓縮到3個工作日,“一證受理”,“一網通辦”進展顯著……

黨的十八大以來,“放管服”始終是改革發展的高頻詞。在全國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刀刃向內推行改革之時,我省各地各部門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企業、群眾的期待和訴求為導向,對標先進、創新舉措,抓重點、破難點, 全省“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市場主體活力明顯增強,群眾辦事更加便捷,營商環境持續改善。

“減”字當頭

簡政放權産生“化學反應”

4月7日,記者來到省政府政務服務大廳,正趕上西寧市民吳運華辦理公司更名:“有一些材料不太全,經過諮詢在網上直接就可以辦理了,時間可以隨意安排,不需要趕在工作日來。”

從當前的改革實踐看,簡政放權仍然是改革的核心問題。做好權力“減法”,就要看看“簡”得清不清爽,到不到位,找準“痛點”,治理“痛點”,破除市場準入壁壘、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進“審批破冰”工程,才能提高行政效率,進一步放出市場活力和人民群眾創造力。

2019年我省先後2次取消調整行政審批等事項57項。今年初再次取消調整行政審批等事項37項。目前,省級保留260項,市(州)級平均保留100項,縣級保留150項,政務環境更趨便民高效。

當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已經從重數量向提高含金量轉變。要從根本上扭轉一些地方放虛不放實、明減實留的問題,就是最大限度地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縮短審批時限、提高審批效率。

去年12月5日,隨著青海聚能瀞度飲料股份有限公司取得“證照分離”改革後,我省核發的首份出口食品生産企業備案證明,標誌著出口食品生産企業備案“證照分離”改革在我省正式落地。改革後,企業僅需提交一份《出口食品生産企業備案申請表》,海關審核合格後即可核發備案證明,不再組織對企業開展專家評審,承諾辦結時限由20個工作日壓縮到5個工作日,最快的當場即時辦結。同時,新辦法將5年有效期改為長期有效。

持續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我省對107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推行“證照分離”改革,出臺《關於壓縮企業開辦時間20條措施》,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5個工作日以內,個體工商戶當日辦結,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全年新增市場主體7.5萬餘戶,全省市場主體累計達44.6萬戶,同比增長6.73%。

突破利益藩籬,持續簡政放權,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個人所得稅第二步改革順利推進、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及時落地、深化增值稅改革平穩實施,省設24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全部清零。2019年全省新增減稅(費)70.1億元,其中:新增減稅52億元,社保降費18.1億元,通過稅費制度改革清理亂收費問題,打破利益鏈結,為市場減負。

服務“加法”

放管結合釋放“蝴蝶效應”

去年省政府印發《青海省市場監管領域全面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施辦法》,明確了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放掉該放的,管好該管的,政府職能要做好轉變,以“管”營造公平和秩序,需要各級各部門以創新、能力和擔當攻克“難點”, 進一步健全監管體系。去年以來,為推進信用監管,我省建立健全重點領域、重點人群信用檔案,與70家省級成員單位、1383家市縣兩級成員單位實現數據對接,累計歸集信用信息1.49億條,認定歸集“紅黑名單”信息2萬多條,納入信用監管的市場主體覆蓋全省一半以上。

如果説監管是讓服務變好的基礎,那麼優化服務則是激發市場活力的加速器。

“放管服”改革最終落腳點在於優化服務,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要實現政務服務的轉型升級,必須線上線下打通最後一公里。以用戶需要為核心重塑服務理念,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的公共需求。充分發揮信息化優勢,大力發展“互聯網+政務服務”,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出入境、戶政業務就近能辦、異地可辦,“網上預約”、“綠色通道”,為企業集體用工,急需用證的高考學生享受優先受理、優先上傳信息、優先制證服務。

“以往辦理教育機構要先經教育、民政部門,跑路多,時間長,需要150個工作日。現在審批大廳‘社會事務處’集中辦理,25個工作日就辦完了,真的很方便。”西寧某民辦培訓學校負責人竇全秀説。

我省升級改造政務服務事項管理系統,與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數據全面對接,完成高頻通辦事項實施清單編制入庫,省級政務服務網上申辦率為92%。針對困擾群眾辦事的奇葩證明、循環證明等,再次取消102項證明事項。去年底,省行政學院對我省“減證便民”改革進行第三方評估,認為青海省“減證便民”改革是“最接地氣”的改革,群眾對“減證便民”的滿意度達93.7%。

把企業和群眾辦事滿不滿意、方不方便、受不受益作為檢驗工作的標準,力爭用最好的服務態度、最快的審批速度、最少的審批時間真正做到服務為民、高效便民、打造一流群眾滿意窗口。

市場“乘法”

激發優化服務“乘數效應”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取得明顯成效,防控重點已轉為防範境外輸入性風險,如此形勢下,經濟發展、小微企業發展、就業民生等將面臨更多挑戰。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通過“放管服”改革,激發經濟新動能。

據了解,在疫情期間為了減少辦事群眾的聚集,我省全面推行政務服務“網上辦”、“不見面”審批模式,辦事人員只需掃描二維碼下載手機APP,並進行註冊登記,按部門搜索到辦理事項後,便可以在手機上提交相關資料進行辦理。如果遇到確實要到現場辦理的事項,辦事企業和群眾還可以通過郵政快遞進行“不見面”審批,將全部申請資料通過郵政快遞郵寄到相關進駐窗口單位進行辦理。

“2月11日我們收到一家醫療防護用品有限公司的網上申請後,立即開闢了綠色通道,進行快速審批登記,僅用3個小時就為該企業頒發了營業執照,為企業在疫情防控期間儘早開工生産贏得了寶貴時間。”省政府政務服務大廳市場監管局商事登記窗口首席代表胡國強説。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省採取了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務實態度,先後出臺27條措施和22條補充規定,把“放管服”改革作為破冰攻堅、共克時艱的重要一環,簡化復工復産審批條件、實施審批“直通車”,推行“不見面”審批,持續“減稅降費”,強化金融支撐,開展重大項目集中審批和融資貸款簽約活動等。

通過綜合施策,有力促進了重大項目開復工、企業商業開複業,儘快恢復生産生活秩序,西寧復工指數居全國第一,充分説明我省採取的措施是有效的,也再次證明,推進“放管服”改革對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的關鍵性作用。

簡政放權、放管結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服務企業和人民群眾,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換位思考疏通“堵點”,變政府“端菜”為人民“點菜”,落實政策措施,優化政務服務,強化要素保障,著力打造高端,以行政服務效能為高質量發展提質增效。(記者 王臻)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