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提速數字化!細數中國經濟“雲”上新看點

2020-07-18 13:1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7月18日電 題:提速數字化!細數中國經濟“雲”上新看點

新華社記者張辛欣、顧小立

這是一組“雲”上中國的數據:上半年我國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4.5%,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4.3%。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以工商登記為準,我國今年前5個月新增人工智慧相關企業近11萬家,同比增長28.54%。

壓力與挑戰下,數字化的提速為發展注入新動能,帶來新機遇。“雲”上中國的新看點,也傳遞出中國經濟乘風破浪的信心與力量。

應用加速 數字技術發揮更大作用

幾秒鐘,準確率、靈敏度超80%,部分指標超90%——不久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相關單位進行的評測中,北京安德醫智的肺炎AI影像輔助診斷産品實現對新冠肺炎較為精準的判斷。

疫情暴發初期,安德醫智迅速推出針對新冠肺炎的輔助智慧診斷系統,在國內100多家醫院免費裝機,為疫情防控提供助力,也為人工智慧在公共衛生事件中的應用做出嘗試。

“人工智慧不僅學習數據,也要學習經驗,是數據導向與知識導向的結合。”安德醫智董事長梁偉民説,企業與北京天壇醫院聯合開發了顱內腫瘤磁共振影像輔助診斷軟體並通過審批。借力人工智慧,更多先進醫療經驗和技術將賦能基層診療。

“健康碼”為當前人員溝通和經貿往來提供了簡單有效的智慧服務;春節後開工第一週,實行在線辦公的企業規模超過1800萬家……從攜手戰“疫”到城市治理,社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有新技術的身影。

“我們看到人工智慧不再遙遠,延長了雙手、強大了大腦、豐富了視覺,消除了時空的障礙。”百度董事長李彥宏説。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啟動早、環境好,業態和模式創新活躍。特別在抗擊疫情期間,眾多領域成為數字新技術的‘試驗場’、新模式的‘練兵場’、新業態的‘培育場’。”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説。

專家普遍認為,“後疫情時代”,需求和技術將繼續推動數字化轉型,加快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轉型迫切 産業數字化迎來更廣空間

疫情讓許多産業意識到,智慧化是關係到生存和發展的頭等大事。需求引領和轉型迫切,不斷加快産業數字化的步伐。

此前並沒有把線上渠道作為重心的雅戈爾,在疫情下加快了數字化的探索。從小程序、微信群到全員線上營銷、邀請流量明星直播……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51.07%。企業董事長李如成説,未來要將“5G+互聯網”融入各環節,推動業務、數據、溝通全部在線。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發展,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是當務之急,更是大勢所趨。

7月13日,百度與中國建材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智慧物流、智慧工廠、工業無人駕駛等多領域開展深入合作。有關智慧化産業鏈生態鏈的探索正在展開。

共享材料、共享訂單、共享産能……當前有關新製造與新服務的實踐不斷推出,拓展了産業數字化的空間。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産業數字化增加值約為28.8萬億元。今年上半年,不斷涌現的新技術、新平臺、新模式正在打破傳統業態邊界,産業數字化在數字經濟中的主引擎地位進一步鞏固。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個部門近日公佈《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其中明確了加快推進産業數字化轉型的一系列舉措。

“5G、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應用增強了産業鏈的韌性,提高了質量與效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説,下一步還將在數字基礎、數字生態和數字協同等方面下大力氣,加快提升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能力,為産業數字化築牢基礎。

加速新基建 數字基礎進一步夯實

數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數字基礎的夯實。今年以來,圍繞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一系列舉措不斷推出。

江蘇制定加快推進數字新基建擴大信息消費和支持發展5G網絡的政策意見;福建公佈了2020年度數字經濟重點項目,其中數字新基建項目52個……由新基建撬動的新規劃、新探索、新勢能正“多地開花”。

記者從工信部獲悉,工信部將加快推動數字基礎設施核心技術和應用技術協同攻關,加快推進5G網絡建設進度,預計年底全國5G基站數超過60萬個,實現地級市室外連續覆蓋、縣城及鄉鎮有重點覆蓋、重點場景室內覆蓋。

“新基建是發展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發展數字經濟首先要有算力。”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説,浪潮一方面要發揮“雲+數+AI”技術能力,提供算力支撐,推進智慧計算中心建設;另一方面,圍繞大數據和算力的結合,通過工業互聯網為中小微企業服務。

當前,工業互聯網外網建設和內網改造、計算能力的佈局等也在穩步推進。相關研究表明,預計今年工業互聯網産業經濟增加值將達到3.1萬億元,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超過11%。

“數據是數字經濟的核心。打造數字競爭新優勢,重在收集、用好各類數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建議,在採集端更大力度推進數據共享的同時,加大算法和算力的支撐以及軟硬體配套能力,並從開放數字資源、降低數字資費、加大數字應用等方面設計政策,讓數據釋放更多動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黃頔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