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奔跑吧,中國!——全民健身事業25年方興未艾

2020-08-07 15:2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8月7日電 題:奔跑吧,中國!——全民健身事業25年方興未艾

新華社記者丁文嫻、李麗、吳俊寬

度過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春天,不久前江城武漢又迎來了一場別具意義的比賽。

6月20日,234名醫護人員、解放軍、社區工作者等“抗疫逆行者”參加了“向英雄致敬”乒乓球邀請賽。這是武漢“解封”後正式舉辦的首場線下體育比賽。歡歡喜喜的群眾賽事儼然一團火焰,為重啟的城市注入蓬勃生機。

也許很少有人記得,1995年,也是在這一天,《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頒布實施,至今已經25年。自此發展中國群眾體育事業有了第一份綱領性文件。

25年來,奔跑的足音愈發響亮,雨珠般的汗水粒粒晶瑩。25年來,從北國雪原到南海之濱,從跑道健身房到公園廣場,從繁華都市到田野鄉間,全民健身的火熱激情席捲神州大地,一幅健康中國的壯麗畫卷徐徐鋪展。

潮平岸闊揚帆行

跑齡12年的石家莊市路跑協會會長王京華參加過無數場馬拉松賽,但此前他從來沒想過在客廳跑馬拉松。

疫情期間封閉在家,王京華“還是發自內心地想鍛鍊”。於是他給自己規劃了核心力量練習和跑步,跑步就用跑步機,“或者從客廳跑到廚房再到臥室”。他的一名跑友甚至交出了13小時、120公里的“客廳跑”成績。

王京華挺欣慰,相比去年雖然參加了許多比賽,但由於工作繁忙,訓練不系統,體重還有所增加,疫情期間“一切都放了下來”,鍛鍊減重10斤,“體質、體能肯定比之前要好”。

一邊是人們奇思妙想迸發居家健身創意,另一邊體育行業從業者也各顯神通。健身機構推出線上服務,健身教練做起直播,體育明星開始錄製健身視頻,馬拉松主辦方則紛紛把比賽轉移到線上。

北京市開展了“居家健身動起來”科學健身方法推廣活動,“客廳挑戰賽”得到積極響應。浙江省發佈的報告顯示,疫情期間省內81.54%的城鄉居民進行了健身活動,82.5%的人認可居家健身的必要性。

來勢洶洶的疫情為生産生活猛地按下暫停鍵,也讓人們對健康體魄的渴望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實疫情只是催化劑。高漲的健身熱情背後,是25年來全民健身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物質生活極大改善讓人們對身體健康和美好生活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更迫切的追求,越來越多的人從體育事業的旁觀者變身參與者。

1981年,中國首個城市馬拉松在北京誕生時只有86人參賽。而今北京馬拉松每年3萬個名額,2013年半天搶光,2014年後只能“搖號”,去年報名人數突破16萬。

2008年,也是為了參加北馬,毫無經驗的王京華繞著石家莊二環開始練習長跑,最終竟然順利完賽。回家後他就在網上創立了跑步論壇,從此在長跑的路上一奔到底。

那一年,中國體育也迎來了里程碑式的榮耀時刻。北京之夏的盛大體育聚會讓“奧運三問”有了圓滿回答。轉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日被設為首個全國性體育節日“全民健身日”,首部以全民健身為宗旨的行政性法規《全民健身條例》同年實施。

“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是每一個人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參加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表彰會、全國體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表彰會的代表時強調。

2014年,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隨後幾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接連推出,全民健身的政策保障越發堅實,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被寫進十九大報告。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百花齊放是為春

盛夏的重慶暴雨與酷熱交織,然而順著重慶人封先樵的視線望去,卻是一片白雪皚皚。

封先樵接觸滑雪緣于四年前的一次偶然經歷。同事向喜愛沖浪的他推薦,單板滑雪跟沖浪的感覺很像,有沒有玩過?封先樵沒玩過,但他不甘心,回家就開始查資料,覺得確實“有意思”,乾脆置辦下全套裝備,一個人跑去成都的滑雪場體驗。

兩個小時下來,摔了50多跤,肩膀的後遺症兩三年都沒好——即便這樣,封先樵還是一發不可收地愛上了滑雪,“真的會上癮”。

他索性去新西蘭考取了SBINZ一級單板滑雪指導員資格,成為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開辦起滑雪培訓學校,還把自己的兒子也帶入了門。

“我們生長在一個幾乎不下雪的城市,但是我覺得恰恰是這樣的條件,讓我們對冰雪更加癡迷。”42歲的封先樵滿懷深情。

2018年3月,重慶市社會體育指導中心設立冰雪部,提出“火爐破冰”,推廣冰雪運動在山城落地生根。

還是那一年,大眾冰雪季啟動儀式首次走出北方,來到上海。黃浦江畔燈火璨璨,映照著“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美麗願景。

滑雪等戶外運動成為時尚,極限運動等小眾項目也開始被大眾認知,全民健身氣象萬千。廣場舞跳得裙擺翻飛,太極拳打得行雲流水,運動的社交等功能得到發掘,文化內涵日益豐富。

“健身去哪兒”成為大家新的關注點,也是政府的著力點。按照《“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要求,“15分鐘健身圈”已在全國多地成為現實。青島城陽區更是將之升級為“8分鐘健身圈”和“15分鐘足球圈”。

在群山環繞的山西太原城西,原太原一電廠的粉煤灰庫搖身一變,成為佔地近180畝的體育公園。北京西城區直接把“城市即體育公園”樹為目標。重慶則下力氣盤活中心城區邊角地塊,至去年底已建成50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還有32個將於今年竣工。

既要因地制宜增加運動場地,也要量體裁衣制定運動方案。江蘇已建成125個省級體質測定與運動健身指導站,每年免費服務基層群眾30多萬人次;北京在全市醫療系統培訓了200余名運動處方師,探索體育運動促進健康管理的新模式。

“越來越多的人將體育作為一種生活方式,這也極大地帶動了運動服裝、健身器械、運動營養等體育用品的消費。”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司長劉扶民認為,群眾健身市場迅速發展是現階段中國體育産業的五個標誌性現象之一。

數據會説話。2018年全國共舉辦馬拉松賽事1581場,總消費額178億,全年賽事帶動總消費288億,産業總産出746億。

健身在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方面潛力巨大。過去三年,江蘇發放了1.5億元體育消費券,拉動消費29.3億;今年第12個全民健身日來臨之際,首屆“8.8北京體育消費節”火熱開啟。

全民健康迎小康

“多一個籃球場,就少十張麻將臺。”廣東汕尾陸河縣聯安村黨總支書記張佐年頗有感慨。

聯安村是省定貧困村。一塊“國家級運動休閒特色小鎮”的牌子立在村口,嵌著一米寬健身路徑的柏油馬路延伸到村裏。

作為廣東省體育局的定點扶貧對象,近幾年聯安村承辦了不少群眾體育比賽,修建起健身步道、籃球場、乒乓球臺,還多次組織奧運冠軍、世界冠軍來村裏互動,推廣運動知識。再加上黨建、産業等方面的幫扶,聯安村走出一條“體育+鄉村旅遊+産業共建”的發展之路。

張佐年認為,是全民健身帶動村民養成了更好的生活習慣,村風明顯改善;品牌賽事則幫助大家樹立起規則意識,增加了商戶收入,還成為當地的新名片。這都是體育扶貧的獨到之處。

如今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經濟有了很大起色,許多村民忙著蓋房子,很容易就能找到幫工賺錢的機會。去年底,聯安村所有6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均已達到脫貧標準。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走過成就斐然的25年,全方位、全週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如今,全國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約為4億,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接近九成,全國共有體育場地316.2萬個,人均面積1.86平方米。

然而一些方面還亟待改善。成年人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比例較低,大學生身體素質下降,視力不良檢出率居高不下,各年齡段學生肥胖檢出率持續上升。實現全民健康的目標任重道遠。

首都體育學院校長鐘秉樞主張,構築政府指導、社會參與、學校體育、家庭體育和社區體育五位一體的全民健身協同創新管理方式,尤其將社區作為發力點,在治理組織體系、基礎設施建設、群眾體育組織等方面下功夫。

河北咏懷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發展研究院院長王兵預言:“未來三十年,人們對健康快樂的追求將成為第一需求。”

而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偉大時刻即將到來,全民健身也將又一次站上歷史的新起點,未來會有更多個值得期許的日子。

“人民至上”是永遠的主旋律。“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12個字穿越68載,歷久彌新。

“三駕馬車”協同並進。全民健身將與競技體育、體育産業相互促進,在建設體育強國的大道上一往無前。

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蓬勃發展的中國體育必將為全面小康和健康中國建設添磚助力,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誌性事業!目標堅定不移,前行永不停息。奔跑吧,中國!(參與記者:周傑、王恒志、林德韌、汪涌、王浩明、盧羽晨、王楚捷、何晨陽、楊帆、譚暢、谷訓、陶冶)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