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職業——智慧製造工程技術人員就業景氣現狀分析報告

2020-08-26 09:37 來源: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一、産生背景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中,智慧製造已成為世界各國搶佔發展機遇的主攻方向。根據國家統計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統計,2010年以來我國製造業産值規模佔全球的比重在19%-21%之間,2018年我國製造業增加值為26.5萬億元,佔全球的28%,排名第一。其中,2012年以來我國智慧製造行業産值不斷增長,2018年智慧製造裝備行業的産值規模約為17480.1億元。儘管中國製造業增加值佔世界比重在不斷加大,但與發達國家相比,製造業類型集中于中低端技術密集型。而在高端芯片、電子製造等高端技術領域,中國的自給率嚴重不足,從事製造業智慧化所需的軟硬體開發與服務人才嚴重缺失。由此,新職業智慧製造工程技術人員應運而生,承擔著推動中國高端密集型製造業發展、創造全新製造模式的重要職能,助力中國佔領全球製造業競爭的戰略制高點。

二、職業定義

智慧製造工程技術人員是指從事智慧製造相關技術的研究、開發,對智慧製造裝備、生産線進行設計、安裝、調試、管控和應用的工程技術人員。

主要工作任務:

1.分析、研究、開發智慧製造相關技術;

2.研究、設計、開發智慧製造裝備、生産線;

3.研究、開發、應用智慧製造虛擬倣真技術;

4.設計、操作、應用智慧檢測系統;

5.設計、開發、應用智慧生産管控系統;

6.安裝、調試、部署智慧製造裝備、生産線;

7.操作、應用工業軟體進行數字化設計與製造;

8.操作、編程、應用智慧製造裝備、生産線進行智慧加工;

9.提供智慧製造相關技術諮詢和技術服務。

三、當前就業人群分析

獵聘大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智慧製造中高端人才佔整個製造業中高端人才的35.89%,與2016年、2017年相比,智慧製造人才在製造業人才中的佔比呈逐年增長態勢。

數據來源:獵聘大數據研究院

1.【行業分佈】智慧製造工程技術人員分佈在機械與自動化、國防與交通運輸設備製造、信息技術、新材料製造、新興醫療製造和能源與環保這六大類行業。通過領英(中國)數據統計,其擁有超過1300萬的會員中與製造業相關的六大類行業人才數目達到248萬,其中機械與自動化人才、信息技術人才相對最多。

數據來源:領英數據中心

2.【工齡分佈】從業年限上看:國防與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新材料製造及能源與環保這三大行業的人才平均從業年限都比較高,並且具備十年以上從業經驗的人才佔比也相對較大。

數據來源:領英數據中心

對比智慧製造與製造業人才年齡分佈情況可以看出,智慧製造人才在25至30歲、30至35歲年齡段的人才佔比高於製造業,35至40歲、40至45歲、45至50歲、50歲以上年齡段的人才比例均低於製造業,説明從事智慧製造崗位的年輕人比傳統製造業更多,年齡優勢能給智慧製造的發展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

數據來源:獵聘大數據研究院

3.【企業規模】據統計,中國有450萬製造業企業,這些企業在未來10年或20年,至少有20%的企業要轉型成自動化、智慧化生産,一個數以十萬億計的市場正在緩緩展開。

2014-2015年中國智慧製造行業新成立企業數量驟增,處上升風口時期,工業巨頭、互聯網科技等領域企業拓展業務範圍,積極轉型,進軍智慧製造行業。2015年新增企業數量達到頂峰,2016年以後,中國智慧製造新增企業數量開始降低,開始縱向拓展和深化智慧製造關鍵技術和應用領域。

資料來源:CVSource 前瞻産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智慧製造企業在地域分佈方面存在明顯差異,普遍分佈在一線城市,廣東省以絕對優勢領跑市場。

資料來源:CVSource 前瞻産業研究院整理

4.【學歷分佈】通過對智慧製造裝備企業進行調研,高職學生佔比最高為39.48%,緊隨其後的是本科及以上的,所佔比例為38.1%;中職學生佔比11.8%;剩餘10.62%則為內部轉型、社會外招。

數據來源:《智慧製造機械行業人才需求與職業院校專業設置指導報告》

5.【薪資水平分佈】據調研,根據個人崗位和職責的區分,智慧製造工程技術人員年薪最高可達30萬。

數據來源:《智慧製造機械行業人才需求與職業院校專業設置指導報告》

6.【企業分佈】據《世界智慧製造中心發展趨勢報告(2019)》報告顯示,智慧製造企業數量排前十的城市,分別是蘇州、寧波、上海、重慶、深圳、東莞、佛山、天津、無錫和杭州。其中蘇州數量最高達6653家;寧波和上海旗鼓相當,分別為5215家和5131家。

資料來源:《世界智慧製造中心發展趨勢報告(2019)》

近年來,相關部門機構陸續出臺政策法規,扶持和推動中國智慧製造産業發展。其中,中國智慧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從2015年開始,已公示了四批,總數為307個;智慧製造綜合標準化項目從2016年開始,已公示共三批,總數為509個;兩個試點項目共有816個項目。

數據來源:《世界智慧製造中心發展趨勢報告(2019)》

在智慧製造的産業鏈上,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成為智慧製造業發展的底層驅動力,是智慧製造系統具備“數據採集、數據處理、數據分析”能力的基礎設施。近年來,大數據産業園也是數量最多的産業園類別,達到111個。其次是綜合園區,達到96個。新材料園區為智慧製造産業發展提供了“物質引擎”,應用非常廣泛,産業園區達到92個。

資料來源:《世界智慧製造中心發展趨勢報告(2019)》

四、職業發展通道

智慧製造工程技術人員根據就業崗位的職責分為技術應用類和技術開發類,是貫穿智慧製造企業從産品開發、應用調試到售後維護整個過程的重要角色。對個人而言,工程技術人員在經歷崗位歷練和技能水平提升後,可晉陞工程師/高級技師。

智慧製造工程技術人員的價值:

【對個人價值】新的職業選擇,形成複合型人才競爭壁壘,擁有良好的就業和薪資前景;

【對企業價值】推動企業商業模式、生産方式的轉型,有助於企業規劃生産流程和工藝,在降低運營成本的基礎上,提高生産效率和産品質量;

【對社會價值】是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頂梁柱”式人才,推動構建新型製造體系,技術革新也將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推動社會向更高層次發展。

五、未來市場需求

前瞻産業研究院的數據分析顯示,2010-2018年,我國智慧製造裝備行業保持著較為快速的增長速度,2018年智慧製造裝備行業的産值規模約為17480.1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16.5%,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一般發達國家智慧製造産值約佔高端裝備製造業總産值的25%-30%,我國目前智慧製造行業約佔高端裝備製造業20%左右。根據《中國製造2025》《智慧製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政策,我國智慧製造行業所佔比重將會逐漸增大,且增速快於高端裝備製造業增速。預計未來5年智慧製造領域人才需求量將到達900萬人。

隨著國家有計劃地對傳統企業進行數控化、信息化和智慧化改造,高端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等智慧製造裝備將會普及應用,需要大量操作、調試、維護、維修和改造方面的專業人才。根據調研顯示,智慧製造裝備集成和應用技術技能人才需求總數按照本科、高職和中職培養需求分解,具體如下表:

六、專家觀點

中科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黃維:顛覆性技術創新成果設計得出來、製造不出來的例子屢見不鮮,製造工藝核心技術不過關而導致生産事故的情況時有發生。除了要為傳統行業賦能,顛覆性成果製造人才也正面臨巨大缺口,技能人才能力水平和操作規範與顛覆性産品研製要求不匹配,技能人才結構老齡化,智慧化産品生産高技術人才急缺。

中國職業教育學會會長魯昕:在關鍵技術領域仍然存在著許多“卡脖子”的問題,目前我國急需四類人員:高端研究人才、科技成果轉化人才、轉化成果行業應用人才、生産服務一線的技術人才,而職業教育就承擔了後兩種人才的培養,佔整個高等教育結構的70%。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教育培訓部主任、機械工業教育發展中心主任陳曉明在題為《面向産業變革的高職智慧製造領域專業建設》的主題報告中強調,人才緊缺和培養體系的不盡完善已成為制約智慧製造發展的瓶頸問題,急需産學研用各界通力合作,加快構建智慧製造人才培養體系,提升各類人才的培養質量。立德樹人,師者為先,下一步行業教育培訓的工作重點應該放在與先進製造業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創新型師資和工程技術人員培養上。聚焦智慧製造和服務型製造、綠色製造、工業強基、“人工智慧+製造”等重點領域的發展和人才需求,通過産教融合、協調創新,加大對院校新專業和專業方向建設的引導力度,加快院校乃至整個行業的人才培養供給結構優化,這也是當前推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

上海電機學院校長胡晟在“中國製造2025”智慧製造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大會報告中指出,“中國製造2025”戰略規劃的實施,關鍵是要有升級版的勞動力結構與之相適應,要有複合的知識結構,要有多元的能力特徵,要有卓越的綜合素質。智慧製造應用型人才還要具備創新意識和工匠精神。

七、典型人物案例

(一)章躍洪:疫情之下智慧製造團隊為企業復工復産按下“加速鍵”

疫情當前,防護口罩供應量嚴重短缺,然而浙江天使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購入的設備卻無法擴大産能。困難之下,黨員智慧製造技術團隊負責人章躍洪,帶領一批黨員老師站了出來。他們來到廠家,5人一天24小時泡在廠裏,起早貪黑地幹,終於克服了新設備安裝粗糙、零配件不齊、設計缺陷等諸多困難。成功的背後是團隊成員平均每條生産線要調試50多個生産環節,沒日沒夜地幫助調試生産,終於使生産線上製造出了合格的産品。

據統計,智慧製造技術團隊50余名黨員,近期已為金華市區20余家企業的復工復産現場解決生産問題,對接技術難題20余項,通過校企聯合“突擊攻關”,幫助企業按下復産的“加速鍵”。

(二)陳曉慶:智慧製造技術暖男自主創業,用心做項目贏得龍頭企業授權

陳曉慶,畢業于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2015年實習期間,在一家企業擔任部門總經理助理和項目經理,為他後期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17年11月,陳曉慶在科教城大創園創業並成立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涵蓋工業機器人的設計、安裝、調試和售後維護等業務,涉及機加工上下料、衝壓生産線、焊接單元等。憑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積累的工作經驗,陳曉慶在創業後穩步推動公司發展。目前公司年均機器人銷售量20-30台套,並得到國內龍頭工業機器人公司華東區搬運類集成夥伴授權。“每個客戶的産品以及應用場合都不一樣,對於每一個客戶,我們都是定制化的解決方案,用心做好每一個項目。”

(三)李德明:智慧製造技術改變人生,創業2年多營收破千萬

2016年李德明和所有畢業生一樣懷揣著激動和忐忑的心情在常州這片沃土上尋找屬於自己的未來。作為職場菜鳥的李德明,畢業後走進與他專業對口的機器人貿易公司,成為普通的銷售服務職員,不斷放低姿態,虛心向前輩老師學習專業知識,積累人脈資源,參與各種社會實踐,在基層崗位上深耕細作。

2017年年初,李德明在和行業前輩、同事們理性分析創業條件和市場前景後,依託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抓住機會,創立屬於自己的科技有限公司,兩年多來公司營業收入突破1000萬元。李德明通過智慧製造領域自主創業完成了一次人生蛻變,夢想也得到了歷練和成長。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