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天津市多項利好“紅包”支持靈活就業

2020-09-12 09:40 來源: 天津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我市積極拓渠道、優環境、強保障
多項利好“紅包”支持靈活就業

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昨日印發《天津市關於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具體措施分工意見》,鼓勵自謀職業、自主創業,激發勞動者創業活力和創新潛能,強化政策服務供給,拓寬就業新渠道,創造更多靈活就業機會,全力以赴穩定就業局勢。

拓寬靈活就業發展渠道

鼓勵創辦個體經營實體。優化登記註冊服務,鼓勵勞動者創辦投資小、見效快、易轉型、風險小的小規模經濟實體,允許勞動者依法自主選擇經營範圍。

落實創業扶持政策。對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從事個體經營的,給予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支持,按規定給予貼息。對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人員和返鄉入鄉人員首次創辦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的,按規定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對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從事個體經營的,落實稅收優惠政策。

增加非全日制就業機會。推動非全日制勞動者較為集中的保潔綠化、批發零售、建築裝修等行業提質擴容,支持品牌連鎖便利店通過加盟形式,整合小散便利店資源。增強養老、托幼、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等社區服務業的吸納就業能力,積極培育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鼓勵符合條件的組織、企業和個人興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

支持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等新業態發展。加快推動網絡零售、移動出行、線上教育培訓、互聯網醫療、在線娛樂等行業發展。結合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鼓勵數字化生産資料共享,降低靈活就業門檻,提供更多創業機會。加強與電商龍頭企業戰略合作,支持傳統品牌企業線上多渠道運營。推動線上教育培訓發展,依託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集成國家課程素材、我市特色地方課程資源、綜合實踐活動學習資源,形成覆蓋各學段信息化資源服務體系。扶持網約車平臺公司在津發展,為網約車平臺公司申請《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勞動者申請《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開闢綠色通道,提供便捷服務。

實施新業態包容審慎監管。鼓勵互聯網平臺企業、仲介服務機構等降低服務費、加盟管理費等費用。

落實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對就業困難人員和畢業兩年內的我市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或靈活就業的,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優化自主創業環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開通行業準入辦理綠色通道,對需要辦理相關行業準入許可的,推行“一站式”審批服務。加強無證無照經營綜合治理工作,在政府指定的場所和時間內銷售農副産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個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無須辦理營業執照。

取消部分收費。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取消涉及靈活就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對經批准佔道經營的免徵城市道路佔用費。依法查處違規收費行為。提供低成本場地支持。落實階段性減免國有房産租金政策,鼓勵各類業主減免或緩收房租,幫助個體經營者等靈活就業人員減輕房租負擔。鼓勵有條件的社區將閒置空間改造為免費經營場地,優先向下崗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提供。

加大對靈活就業保障支持

擴大創業培訓範圍。將有創業意願的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創業培訓補貼範圍,鼓勵培訓機構組織開展開辦店舖、市場分析、經營策略等方面的創業培訓,按照每人500元標準,給予培訓機構培訓費補貼。

開展針對性技能培訓。支持職業院校、培訓機構、企業培訓中心組織開展養老、托幼、家政、餐飲、跨境電商等技能培訓和新興産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新職業技能培訓,推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職業培訓新模式,對勞動者參加我市《市場緊缺職業需求程度及補貼標準目錄》所列職業和等級技能培訓的,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和生活費補貼。在保障靈活就業人員權益方面,將拖欠勞動報酬等違法案件列入用人單位勞動保障監察守法信用等級評價,實施動態分類監管。落實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管理工作。

做好針對性工傷保障。加大工傷保險擴面力度,持續深入推進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按項目參加工傷保險,將建築業納入我市工傷預防重點行業,切實保障建築業農民工工傷保險權益。

落實靈活就業人員緩繳社會保險費政策。對以個人身份參保的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2020年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確有困難的,可自願暫緩繳費。2021年可繼續繳費,繳費年限累計計算;對2020年未繳納月度,可于2021年底前進行補繳,繳費基數在2021年我市繳費基數上下限範圍內自主選擇。

加大困難靈活就業人員幫扶力度。將符合條件的靈活就業人員,及時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範圍。對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救助家庭中的無業人員和畢業生首次成為在職人員後,自就業當月起一年內,核定收入時,按規定抵扣就業成本每月600元。對外出務工、返崗復工的低保對象,核定家庭收入時每月扣減務工成本500元,至疫情結束。(記者 廖晨霞)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曹志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