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上海“一網統管”當嚮導 政府圍著群眾轉

2020-09-22 19:5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上海9月22日電 題:上海“一網統管”當嚮導  政府圍著群眾轉

新華社記者 周琳

9月初,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城運中心監控大屏上一條立案記錄紅燈閃爍,原來抽檢中發現一處玻璃幕墻破損,需立即採取拆除、圍封、警示等應急避險措施,“線上線下”實時融合,不到24小時就解除了隱患。

上海是全球玻璃幕墻最多的城市之一,不少都已步入“中年期”。如今,16個區8600多棟高層幕墻,都已納入“一網統管”。為一塊塊玻璃建設好“數字地圖”,根據周邊氣候等30個風險因子精準分類監管,七萬多條數據、一萬個案例、數臺無人機……“一網統管”為基層城市管理者提供了“智慧助手”,守護市民的“頭頂安全”。

不久前上海成立的城市運行管理中心,是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的建設主體。如今,這裡正在以大會戰的方式全面升級,以“高效處置一件事”為目標,加快形成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運行體系,打造信息共享、快速反應、聯勤聯動的指揮中心。

科技賦能,基層“網格員”有了24小時在線的“千里眼”,解決市民最關心的隱患問題。走在南京路上,大型廣告牌上都安裝上了物聯網設備,實時監測廣告牌的傾斜程度、震動幅度等,一旦超過閾值,就會自動在後臺預警。

上海市城運中心常務副主任徐惠麗將“一網統管”形象比喻為城運體系的“放大鏡”“望遠鏡”和“內窺鏡”。這個“智慧大腦”,串聯起公共安全、綠化市容、住建、交通、應急、民防、規劃資源、生態環境、衛生健康、氣象、水、電、氣等領域,為整座城市鋪開了一張“安全網”,讓城市越來越高效、越來越便捷,市民對美好生活更有獲得感。

同時,通過基層主動打造的多種小程序、輕應用,城市治理也有了更多的“感知力”。“匯商碼”,是徐匯區在“一網統管”建設中推出的典型應用之一。235條馬路、近萬家街區小店,實現“一店一碼”,集店舖註冊許可、行業評價、監督檢查、消費評價等方面的數據于一體,相當於小店版的“隨申碼”。

在徐家匯街道的精準營商板塊,轄區內百棟樓宇、萬家企業均被納入“一網統管”,實現企業一戶一檔、精準畫像,營商政策個性化推送,企業訴求閉環反饋,經營異動自動預警。

6月17日,哥倫比亞運動服裝商貿(上海)有限公司向街道走訪人員反映,希望能更換更大的辦公空間。街道營商辦第一時間匹配出面積、租金、區域、樓宇名稱等信息後,選擇出候選辦公地。無縫銜接,如今哥倫比亞已簽約入駐新樓。“好比是我們做了一個營商版的房屋仲介,企業有遷址需求,第一時間就可以查詢到合適的樓宇。”徐家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康偉説。

這樣的運行體系,好比是城市治理部門搭建了一個“應用商店”,每個基層工作者根據自身需求出發,可以開發出無數個“程序”。“我們搭建平臺,提供基礎賦能工具,把能交給機器做的交給機器。市、區、街鎮,甚至網格、社區、樓宇等,依託這個平臺履行治理職能,根據內生需求可以開發出更多應用來。”徐惠麗説。

有了數據當導航,政府圍著群眾轉,這是生活在大上海的“穩穩的幸福”。

來自低保家庭的小張,是上海本地大學的一名應屆畢業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父母對此很是著急。在徐匯區,“一網統管”精準救助場景把低保家庭應屆大學生就業幫扶作為重要應用納入其中。通過低保數據庫、公安人口數據庫,並疊加其他相關參數,進行智慧搜索,發現50多名低保家庭應屆大學生,並依託社區就業援助體系,提供“家門口”、全方位的就業服務。

“一網統管”服務城市運行,不僅是技術革新,更重要的是一種治理模式的重塑,以現代化手段助力治理全方位改革。通過線上線下的聯動,上海正在推動城市治理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機交互型轉變,由經驗判斷型向數據分析型轉變,由被動處置型向主動發現型轉變。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學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