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際社會點讚中國經濟快速復蘇

2020-10-28 08:04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國第三季度經濟數據持續受到海外關注。國際輿論認為,在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率先復蘇,展現出強大韌性,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正能量。

1.展現中國經濟韌性

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前三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特別是第三季度經濟增速加快,同比增長4.9%,比第二季度加快1.7個百分點。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陳興利表示,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在綜合考慮其他同期海關進出口和財政收入數據後,中國經濟已經擺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陰影,發展勢頭逐步恢復,第三季度數據顯示出中國經濟已經有條件逐漸退出新冠肺炎疫情的“救火階段”。他特別指出,中國外貿在第三季度表現亮眼,民企的出口占出口總額的55%,表現大幅優於外商企業。一般商品進出口占外貿總額的60%,進一步擴大與加工貿易的差距。這些數據顯示中國民企在出口産品結構調整方面相對順利,企業具有強大生命力。外貿對進口原材料和外企依賴度逐步降低,有利於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中國經濟在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直接打擊的2020年第一季度,按1992年開始發佈的季度GDP計算首次出現負增長。隨後成功遏制疫情,生産恢復,第二季度轉為正增長。一方面,投資和出口的恢復正在推高生産。除了政府的銷售鼓勵措施構成支撐的汽車之外,個人電腦、半導體和鋼鐵的産量也正在恢復。另一方面,消費也在緩慢復蘇。

阿拉伯國家聯盟阿拉伯經濟統一委員會顧問、阿拉伯數字經濟聯盟主席阿裏·穆罕默德·科裏博士表示,中國的經驗證明,後疫情時代,數字經濟將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並在不同部門的價值鏈中産生連鎖反應。“中國的數字經濟成功創造了約兩億個就業機會,約佔中國GDP的30%,這需要我們學習借鑒。”

除了宏觀數據,外媒還特別關注到中國的街頭巷尾。日本《朝日新聞》在報道中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低迷,而中國經濟加速恢復。今年迎來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週年,最近深圳市中心的奢侈品商店擠滿了購物的客人。而在過去的“十一”長假期間,中國有超過6億人旅行。在大部分國家都處於經濟負增長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一枝獨秀”。《日本經濟新聞》在《全球有望分享中國經濟復蘇蛋糕》的報道仲介紹,中國9月高級乘用車的銷量同比增長33%,市場份額達到15%,創出歷史最高水平。野村證券分析稱,“因疫情影響無法赴海外旅遊的消費者在國內將錢用於高額消費”。在北京和上海的奢侈品店,平日也能看到店前排起長隊的情景。

2.中國應對疫情舉措得當

“只有了解中國採取的防疫措施,才能明白疫情期間為何只有中國的經濟能恢復成功。”瑞士《蘇黎世新報》在一篇題為《中國經濟重回正軌》的文章中如是説。文章稱,年初,當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省肆虐時,中國政府立即實施了大規模封鎖措施,從根本上限制了人口的自由流動。同時,中國實施嚴格的檢疫規定,入境人員必須在指定賓館集中隔離14天。隨著中國感染風險處於較低水平,百姓得以恢復正常生活。現在,人們可以從北京的尋常生活中一睹中國經濟的新常態:數十台挖掘機和起重機正在老工人體育場工作,旨在為2023年的亞洲盃打造最先進的足球場;三里屯一家亞洲最大的阿迪達斯旗艦店內,每天前來購物的顧客也是絡繹不絕;而北京交通已經恢復了以往的擁堵,外賣員每天騎車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菲律賓資深媒體人麥洛表示,中國控制了新冠肺炎病毒本地傳播,人們現在有信心過正常的生活。黃金週期間,中國人享受國內旅行,使國內旅遊和酒店業重獲新生。必須記住,製造業、旅遊業和酒店業雇了大量的工人。如果工人有工作,他們將有足夠的錢維持生計,從而導致消費者支出。

日本NHK報道稱,中國政府為了抑制疫情影響擴大,很早就開始大力推進恢復經濟活動,同時還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擴大基礎設施投資。在醫療器械和口罩等醫療物資、筆記本電腦及家電等産品出口增長拉動下,中國出口已連續數月保持同比正增長。

德國《明鏡週刊》撰文稱,德國專家普遍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數據是真實的,因為當前中國發生的一切都與中國經濟復蘇的現狀相吻合:國家用電量明顯增加,汽車銷量和國內機票銷量大幅上升,“十一”黃金周有超過6億人出行旅遊,購物中心的客流量恢復到了疫情前的水平,大城市的交通也再次變得擁堵。德國墨卡托基金會首席經濟專家曾林稱:“我對於中國走出危機的前景十分看好。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都處理得當,避免了疫情帶來的經濟損失,尤其是對於中産階層來説。中國政府通過減稅、緊急救助貸款還有購物津貼等措施來支持中小企業以及消費者的做法,顯然取得了一些成效。”

中國的舉措效果打消了很多人的一些疑慮。在陳興利看來,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和中美貿易戰令中國一些結構性問題凸顯,中國經濟如何應對重疊的挑戰?引起許多人的擔憂。隨著第三季度經濟的回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恢復正增長,進口總值及出口總值都創下季度歷史新高,加上其他經濟指標的回穩,這種擔憂已經可以消除。中國是明年世界上極為少數不需要過度使用財政和金融政策支援經濟復蘇的國家之一,預計將更有效地推行科技創新、結構改革等提高經濟效益的政策,加強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長期地位,更有效地應對中美緊張關係和全球供應鏈重組。

埃及《憲章報》認為,中國國慶假期期間,有6億人出遊,黃金周假期顯示出中國人民對其經濟復蘇和公共衛生措施的信心。2020年全球旅遊業預計將損失至少1.2萬億美元,這凸顯了中國經濟復蘇的相對實力。此外中國的財政政策將繼續支持工商業發展,這將幫助中國工業和建築業保持強勁的走勢。而在美國、日本以及其他地方,重新開放經濟或不願關閉經濟的渴望導致了新一波的感染浪潮。

德國主流媒體《南德意志報》以《對抗疫情就是對抗衰退》為題評價了中國經濟的表現。文章稱,中國的經驗表明,雷厲風行的防疫措施比“美式”的敷衍戰術更有效果。德國應該借鑒中國集中領導、統一協調的抗疫模式,只有這樣,目前德國採取的封鎖部分疫情嚴重地區的做法才能奏效。如果像美國或者德國個別州一樣各説各話、各自為政,只會造成疫情更大範圍的擴散。

3.全球有望分享中國經濟復蘇蛋糕

國際輿論認為,面對全球其他主要國家的經濟表現尚籠罩在新冠肺炎引起的高度不確定性下,中國在2021年再度成為世界經濟推動主力已經成為IMF等國際機構的共識,世界期待中國在全球經濟復蘇中發揮重要作用。

菲律賓亞太攜進基金會研究員盧西奧認為,中國的經濟復蘇為出口商進入龐大的亞洲市場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信號。需求的重新增長將推動能源和商品生産,為全球經濟復蘇提供動力。

科威特《消息報》刊登《中國經濟會成功拯救世界嗎》報道,稱中國成功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並開始復工復産之後,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的經濟復蘇一方面得益於嚴格的封鎖措施、大規模的病毒檢測和對人群的感染追蹤,有效遏制了病毒捲土重來;另一方面因為中國開啟了雙循環經濟,配合推出促進經濟發展的金融措施,適應了疫情期間世界經濟貿易特殊情況。文章分析稱,在主要經濟體仍然無法擺脫疫情的困擾之前,中國將繼續在復蘇的道路上前進,中國經濟發展的改善有助於世界經濟的復蘇,使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主要的世界經濟分析機構上調了對於明年世界經濟形勢的預期。

沙特《中東報》刊文稱,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再次説明了一個重要事實,那就是全球製造中心已從美洲和歐洲轉移到亞洲,尤其是中國,而中國已成為無可爭議的世界工廠。顯然,疫情導致各國對亞洲工廠的依賴性日益增強,西方的商品供應鏈和一些工業基本要素遭受了重大衝擊。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字表明,憑藉其強勁的經濟表現,中國幾乎已恢復到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的增長速度。中國已從大流行中迅速恢復過來,其經濟並未像其他經濟體那樣受到破壞。相反,美國和歐洲正努力擺脫危機的影響。這種快速的復蘇意味著中國經濟將繼續引領全球增長。

《南德意志報》肯定了中國經濟增長對於歐洲的積極意義。文章稱,中國經濟的增長不是簡單的數字,因為這一方面意味著中國對德國汽車、美國手機、法國葡萄酒等全球商品的需求增加,這對於拉動全球經濟增長是一個利好;另一方面也給深陷疫情泥潭的全球其他國家帶來了信心和勇氣: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並非不可戰勝,但是想讓民眾重新走上街頭購物、消費,先要創造條件讓人們克服對疫情的恐懼。

德國《明鏡週刊》刊發文章稱,在疫情期間,中國超越法國,成為德國出口工業第二大的銷售市場。從1月到8月德國對華出口額達603億歐元,是中國的第二大進口來源國。中國汽車銷售量已經連續6個月持續上升,當西方發達國家在第二季度都處於停擺狀態時,大眾汽車全球銷量的53%都是賣到中國的,奔馳和寶馬的中國銷售也分別佔到各自銷量的45%和44%。疫情初期中國的汽車市場也經歷過短暫停擺,但是政府立即出臺了應急措施:地方政府發放新車購買津貼,放寬出行尾號限制,中央政府還延長了電動汽車的補助期限。專家預測,即使新冠疫情仍在全世界不斷蔓延,到2020年年底中國的乘用車銷量將達2000萬輛左右,遠高於美國(約1600萬輛)和中歐(約1200萬輛)。“如今的情況就像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一樣,中國將全球汽車經濟救出低谷。”杜伊斯堡汽車中心研究部主任杜登霍夫説,“如果説誰能推動全球汽車工業的增長,那一定是中國。”(記者 王思成 肖天祎 張冠楠 焦授松)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黃頔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