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務院新聞辦發佈會介紹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情況

2023-03-02 19:37 來源: 新聞辦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3年3月2日(星期四)上午10時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副部長李忠、俞家棟介紹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圖為新聞發佈會現場。(劉健 攝)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壽小麗: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今天我們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的第7場,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女士,請她為大家介紹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情況並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一起出席發佈會的還有兩位副部長,李忠先生、俞家棟先生。

下面,我們首先請王曉萍女士作介紹。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 王曉萍:

各位記者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感謝媒體記者朋友們長期以來用真誠通達社情民意、用責任傳遞惠民政策,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持。今天這場發佈會,我和我的同事們願意就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和大家作一個交流。

圖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徐想 攝)

就業和社會保障牽動著千家萬戶的生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明確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的民生工作思路,對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推進社會保障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推動取得歷史性重大成就,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這10年,中國特色積極就業政策體系不斷豐富發展,就業促進機制持續健全完善,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工作格局全面形成,在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中央把就業擺在“六穩”、“六保”首位,就業優先政策持續強化,就業幫扶措施不斷加強,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明顯,就業服務體系日益健全。城鎮就業規模顯著擴大,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年均1300萬人。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平穩,脫貧勞動力外出務工規模保持在3000萬人以上。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城鄉就業格局發生歷史性轉變,城鎮就業人員佔比超過六成,第三産業從業人員佔比上升到48%。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規範發展,形成新的就業增長點。可以説,就業質量穩步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素質持續提高,勞動者收入穩步增長,勞動保障權益得到有效維護。

這10年,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入快車道,建成具有鮮明中國特色、世界上覆蓋人口規模最大、功能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社會保障改革力度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中央制定實施改革和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總體方案,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現全國統籌,統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養老保險制度實現並軌,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進一步健全。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制度功能更加完善。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0.5億人、2.4億人、2.9億人。社保基金運行總體平穩,基金管理不斷加強,2022年三項社會保險基金收支規模13.7萬億元,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五級社保經辦管理服務網絡基本形成,社會保障卡應用範圍持續拓展,管理服務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以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為目標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體系全面加強,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和多樣化需求得到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任務。從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出發,強調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社會保障體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網和社會運行的穩定器,對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作出專門部署,明確目標要求和工作任務。全國人社系統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正確理解和把握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和要求,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的重要論述,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為引領,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以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為突破,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範、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堅定不移把黨的二十大關於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落到實處。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今年的重點工作。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切實抓好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全力確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紮實推進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奮力實現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的良好開局。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願意和大家作一個交流,謝謝大家。

壽小麗:

謝謝王曉萍部長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還是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央廣網記者: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地充分就業。請問,目前有哪些落實舉措?謝謝。

王曉萍:

謝謝您的提問,我來作一個解讀。就業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基礎性、根本性的工作,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基本條件和重要目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始終把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為穩就業提供了根本保障。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的“雙優先”理念,突出強調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這一重要定位,科學確定高質量充分就業重要目標,提出一系列重要舉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了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的重大決策部署,這些都深化了我們對就業工作的使命責任的再認識,也為新征程上做好就業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抓好落實,我覺得關鍵就是健全機制、壓實責任,我們將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把穩就業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和第一位的工作來抓,進一步推動各地方各部門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關鍵是把握好新要求、做實優先的理念,不斷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更好地讓人民群眾安其崗位、樂其職業,確保就業大局總體穩定。具體來講,我們將做到“五個堅持”。

一是堅持目標引領,錨定就業工作戰略方向。聚焦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新目標,健全評價體系,完善支持舉措,推動就業機會更加充分、就業結構更加合理、就業環境更加平等、就業能力持續增強、保障水平穩步提升,構建經濟增長與就業擴容提質的良性循環。

二是堅持系統推進,樹牢就業優先工作導向。加快健全就業目標優先的宏觀調控機制,加快形成重大投資、重大政策、重大生産力佈局對就業影響的評估機制,加大對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産業和企業支持力度。

三是堅持底線思維,強化重點群體就業支持。圍繞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特別是脫貧人口、失業人員特別是困難人員,我們將建立臺賬式的管理機制,構建清單化的服務模式,健全兜底幫扶體系,完善就業援助制度。

四是堅持問題導向,破除妨礙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化規範化體系化的建設,健全信息監測機制,促進城鄉勞動力有序流動、高效匹配。健全平等就業政策體系,著力消除影響平等就業的不合理限制,使人人都有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

五是堅持完善制度,創造穩定就業預期的生態環境。完善創業帶動就業保障制度,幫助更多勞動者敢創業、能創業、創成業。完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開展重點領域專項培訓,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完善勞動權益保障制度,維護好廣大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謝謝。

中國新聞社記者:

春節之後,農民工已經陸續返崗復工了,企業也在進行招工,能否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謝謝。

王曉萍:

中新社記者的提問很好,這是關於今年就業形勢怎麼看待的問題。2022年,面對經濟增速放緩、疫情多發散發、外部環境複雜多變等多重因素衝擊,黨中央、國務院果斷採取了有效措施,立即調度部署,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堅決扛起了穩就業、保就業的責任,迎難而上,銳意進取,就業形勢整體穩定。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06萬人,重點群體就業基本穩定,脫貧人口務工規模達到了3278萬人,高於上年。

關於今年的就業形勢,隨著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就業形勢將持續回暖,保持總體穩定。這個判斷也是基於以下這些重要的因素。黨中央高度重視就業工作,黨的二十大對就業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為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提供了政策導向。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為就業長期穩定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創新創業也將提供強大的動能,新的就業增長點也不斷地涌現。穩就業、保就業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調整優化,技能培訓、就業服務活動有序開展,為穩定和擴大就業提供了有力支撐。這些都是我們做好穩就業工作的信心和底氣。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存在。2023屆高校畢業生將達到1158萬人,招工難、就業難並存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普工難招、技術工人短缺。老百姓在求職就業中還面臨著一些急難愁盼問題,希望有更充分的就業機會,更合理的勞動報酬,更可靠的社會保障,這些都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正如你剛才所講到,春節前後是勞動者換崗流動的高峰期,企業開工復工的轉換期,也是我們做好就業工作的重要節點。我們會同相關部門組織開展“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活動,各地全面鋪開線上線下招聘服務活動,勞務輸出地、輸入地加強勞務協作,推動農民工特別是脫貧勞動力外出務工。

從今年前兩個月的情況來看,就業市場平穩有序,好于預期。和往年相比,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勞動者外出早。大年初一開始,農民工就已經陸續外出,期盼早返崗、早復工。二是企業招工早。很多企業節前就提早啟動勞務洽談,節後立即組織定向輸送,期盼早開工、早生産。三是招聘活動火熱。各地招聘現場人頭攢動、熙熙攘攘,進場求職人數大幅增加。截至2月底,已累計舉辦各類招聘服務活動4.6萬場,發佈崗位3200萬個。今年的就業有了良好開局。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把穩就業作為重大政治責任,落實落細穩就業各項舉措,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兜底線,全力以赴做好穩就業工作。強化助企紓困,加強對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穩崗擴崗傾斜支持,推動政策精準落實、高效直達。強化創新創業,深入實施重點群體創業推進行動,支持零工市場建設,落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政策。強化精準施策,堅持拓寬市場化渠道和穩定公共崗位規模結合,著力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堅持外出務工和就近就業並舉,著力穩定脫貧人口等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規模;堅持就業援助和生活保障相銜接,著力兜牢困難人員的民生底線。強化提質增效,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努力促進供需匹配。強化綜合治理,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

總之,我們有信心圓滿完成全年就業目標任務,持續保持就業局勢總體穩定。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我想提問的是,我國已經有超過13億人領取了社保卡,發揮的作用也是越來越重要。請問,社保卡方面的工作有何新的進展,下一步如何完善和優化呢?

王曉萍:

謝謝你的提問,我想這個問題請分管社會保障工作的人社部副部長李忠同志來回答。

圖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徐想 攝)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 李忠:

感謝你對社保卡工作的關心。社保卡是國家民生服務的基礎性載體。近年來,我們會同有關方面加快推進社保卡居民服務“一卡通”有關工作。社保卡“一卡通”的功能在不斷拓展,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看:

一是在人社領域全面普及了人社服務“一卡通”。我們按照在人社領域“全業務用卡”的思路,通過一張社保卡就可以辦理人社領域的就業登記、技能培訓、參保繳費、養老金領取等95項應用服務,讓群眾體驗到人社服務的便捷。

二是積極探索在多領域的民生服務“一卡通”。各地以社保卡為載體,在政務服務、就醫購藥、交通出行、旅遊觀光、文化體驗、惠民惠農補貼發放等多個領域推行“一卡通”應用。目前,全國所有地市都通過實體社保卡實現了本地和跨省異地就醫結算,近70個地市通過電子社保卡實現了就醫購藥,近200個地市通過社保卡發放惠農惠民財政補貼資金。部分地市實現持卡坐公交,憑卡借圖書、進公園景區等,讓群眾切實體驗到服務集成的好處。

三是協同推進線上線下“一卡通”。在做好實體社保卡普及的同時,電子社保卡也在快速推進。目前,電子社保卡領用人數已經超過7.4億人,與實體社保卡形成了線上線下並行服務,讓群眾能夠更多體會到智慧服務的效能。

四是積極推進區域用卡“一卡通”。比如説,在長三角三省一市推動區域協同立法,探索實現公共服務“同城待遇”。在川渝地區以社保卡為載體,實現30多項人社合作服務,同時還以社保卡為載體,共同打造了川渝兩地的城市書房,就是在這兩個地方通過社保卡,圖書可以“通借通還”。在海南、廣東還聯合發行社保卡“一卡通”旅遊年卡,實現了跨省旅遊消費“同城待遇”,讓群眾也切實享受到“一卡通”的實惠。

下一步,我們將以社保卡為載體,大力推行居民服務“一卡通”,開通更多的全國性“一卡通”應用事項,努力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讓群眾使用社保卡更貼心、更方便。謝謝。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社會各界很關注養老金髮放問題。請問,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整體的情況如何?謝謝。

王曉萍:

養老金髮放的問題,涉及到億萬退休人員的切身利益,大家很關注。這些年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穩步推進,覆蓋範圍持續擴大,基金收入持續增加,制度運行總體平穩,有較強的保發放能力。我想從四個角度作一個交流。一是收支有平衡。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全年收支基本平衡,基金運行總體平穩。二是基金有調劑。為解決基金分佈不均的結構性矛盾,在實施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基礎上,去年全國統籌制度啟動實施,在全國範圍內統一調劑基金,調劑力度更大。三是財政有投入。中央財政補助繼續增加,地方財政建立了長期投入機制,投入力度持續加大。四是長遠有儲備。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規模不斷擴大,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已經完成,這兩部分基金都是養老金髮放資金來源的長遠儲備。所以,我明確告訴大家,我國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穩健。謝謝。

香港電臺記者:

關於內地人口60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請教一下是否擔心影響未來國家的經濟增長動力?謝謝。

圖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俞家棟。(徐想 攝)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 俞家棟:

您提到的人口下降問題,從就業的角度看,實際上就是對勞動力供給影響的問題。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我國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在達到峰值9.2億之後開始下降,去年年末是8.76億人。這種勞動力供給量的減少是在供給高位上的放緩,我們國家仍然是人口和勞動力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從結構上看,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主要是大齡勞動力退出勞動力市場、數量下降較快,而青年勞動力數量則是穩中有增。據測算,今年需要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1662萬人,規模是創近年新高,就業總量的壓力還是比較大。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強化經濟發展就業導向,擴大就業容量,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努力提升就業質量,推動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謝謝。

封面新聞記者:

去年個人養老金制度已經在先行地區正式啟動實施。請問,目前的進展情況如何?謝謝。

李忠:

謝謝您對個人養老金問題的關心。個人養老金問題大家都非常關心,媒體給予了高度關注,去年我們在這個發佈廳召開了個人養老金專題新聞發佈會,就個人養老金有關情況給大家作了介紹。現在實施一段時間之後,很高興借這個機會再次就個人養老金情況作介紹。

個人養老金是有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願參加、市場化運營的補充養老保險,是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主要包括三個層次,就是通常所説的“三支柱”:第一支柱是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三支柱是個人養老金,同時還包括其他個人商業養老金融業務。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都是對第一支柱的有效補充。

去年,國家正式啟動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這具有標誌性意義,標誌著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個人養老金制度推進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政策優惠支持。目前,優惠政策主要體現在三個環節,在繳費階段繳費金額享受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投資收益不徵稅,領取時按3%較低稅率徵稅。目前,每年繳費上限是12000元,以後會適時調整繳費上限。

第二個特點是産品多樣選擇。有關監管部門按照安全規範、側重長期保值增值等要求,批准了137支公募基金、19個商業養老保險、18支理財産品、465個儲蓄存款等個人養老金投資産品。參加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偏好自主選擇。隨著制度實施,投資産品還會進一步豐富。

第三個特點是服務更加便捷。人社部牽頭建設了個人養老金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在這個平臺上,為每一位參加人建立了唯一的個人養老金賬戶,用於信息記錄、查詢和服務等,參加人可以直觀掌握自己個人養老金的運行情況。參加人可以通過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電子社保卡等入口直接登陸個人養老金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可以通過商業銀行渠道開設賬戶、繳費並購買金融産品。

去年年底,個人養老金制度在36個先行城市和地區啟動實施。各有關方面共同努力,群眾積極參加,實施3個月以來,參加人數已經達到2817萬人。

個人養老金制度是一項全新制度,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先行一年的部署要求,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做好政策宣傳解讀,總結經驗、完善政策,積極穩妥推進制度實施。謝謝。

澎湃新聞記者:

黨的二十大提出,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範、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請問,下一步在社保體系建設方面有什麼重要舉措?謝謝。

王曉萍:

謝謝您的提問。社會保障體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網和社會運行的穩定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強化頂層設計、持續深化改革,一系列具有標誌性、關鍵性的重大改革措施出臺。比如,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養老保險制度並軌,社會保障制度統一性和規範性不斷增強。啟動實施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和調劑,互助共濟和再分配功能進一步強化。實施企業年金、個人養老金制度,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框架基本形成。開展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對擴大新業態就業人員等參保覆蓋面進行積極探索,工傷保險預防、補償、康復“三位一體”制度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失業保險保生活、防失業、促就業的功能進一步凸顯。可以説,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面對年老、失業、工傷、貧困等風險,都有了相應的制度保障。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範、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新時代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為我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將緊緊圍繞這一目標要求,認真抓好貫徹落實。重點任務有很多,我想概括為“一擴大、兩完善、三提升”。

“一擴大”,就是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具體講,要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針對新業態從業人員、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特點,分類施策、精準擴面。完善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保政策,引導和促進更多靈活就業人員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穩妥實施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

“兩完善”,第一個完善是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深化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研究擴大企業年金覆蓋面的措施,積極穩妥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養老需求。第二個完善是完善社會保險待遇調整機制,讓人民群眾能夠更好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三提升”,第一個提升是提升統籌層次。穩步推進企業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加大基金調劑力度,推進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省級統籌。第二個提升是提升基金監管能力。進一步築牢政策、經辦、信息、監督“四位一體”風險防控體系,組織開展基金管理專項行動,強化投資監管。第三個提升是提升經辦服務水平。完善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以社保卡為載體,建立居民服務“一卡通”,推動更多高頻事項一網通辦、跨省通辦,努力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剛才李忠副部長也給大家介紹了“一卡通”在川渝地區、海南、廣東等地的應用,在長三角“三省一市”也已經開展了協同立法,共同編制了應用項目清單,明確社保卡持卡人在社會保障、交通、文化旅遊、就業、金融服務等領域享受相應服務,並進一步拓展社保卡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創新應用。這都是值得總結推廣的好經驗。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把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作為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把民生工作做得更加紮實、更加牢靠,推動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謝謝。

香港中評社記者:

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持續擴大,2023年再創歷史新高。請問,將如何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謝謝。

王曉萍:

感謝香港的媒體記者對內地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關心。這個問題請我的同事俞家棟同志給大家作一個介紹。

俞家棟:

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每年都召開專題會議部署推動,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2023屆高校畢業生的規模將達到1158萬人,促進就業的任務更加繁重,我們將堅持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強政策、拓崗位、優服務、兜底線,與有關部門一起做好這項工作。重點是四個方面。

第一,加力渠道拓展。進一步完善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支持政策,實施政策服務落實專項行動,加快政策兌現,穩定擴大國有企業招聘,穩定事業單位、基層項目招聘招募,引導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城鄉基層就業,支持畢業生自主創業、靈活就業。同時,指導各地調整優化招錄考試和職稱職業資格考試時間安排,給畢業生求職留出更多時間窗口。

第二,加力崗位推送。繼續推進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活動,將崗位信息、指導培訓、創業扶持等服務送到畢業生身邊。同時,推出“職引未來”系列專項服務活動,發動行業協會、社會機構、知名企業廣泛參與,線上線下相結合,大規模推送崗位,推出更多有特色的行業專場招聘,為畢業生提供充足崗位信息。

第三,加力見習培訓。繼續實施百萬見習崗位募集計劃,募集一批高質量見習崗位,推出一批國家級見習示範單位,提升畢業生實踐能力。針對畢業生職業發展需要,積極組織參加技能培訓,提升培訓質量,拓展新職業培訓,支持畢業生實現技能就業。

第四,加力困難幫扶。對離校沒有就業的畢業生,提早做好信息銜接,做實幫扶臺賬,暢通各類登記求助渠道,及時跟進提供實名制服務,對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殘疾等困難畢業生實施重點幫扶,優先提供服務,優先推薦崗位。對失業青年及時納入就業失業管理服務,對長期失業的加強實踐引導和分類幫扶,幫助他們更好融入就業市場。

總之,我們會盡最大努力,助力高校畢業生等青年順利就業。謝謝。

壽小麗:

時間關係,最後一個問題。

圖為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壽小麗。(欒海軍 攝)

香港紫荊雜誌記者:

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培養更多技能人才,對於緩解招工難和就業難至關重要,請問人社部在這方面有哪些舉措?謝謝。

王曉萍:

這個問題提得很好。企業“招工難”和勞動者“就業難”並存,解決好這個“兩難”問題,根本舉措就是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素質。這也是一舉多得的事情。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素質,有利於推動“人口紅利”向“人力資本紅利”轉變,也有利於使更多的普通勞動者通過自身努力進入中等收入群體行列。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推動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中央去年印發了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我們將認真抓好貫徹落實。關於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可以用六句話概括下一步的做法,即穩定規模,貫穿全程,突出重點,健全體系,增強實效,激勵帶動。

穩定規模,就是要繼續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提升三年行動累計開展補貼性培訓8300多萬人次。“十四五”期間將面向城鄉全體勞動者,組織實施政府補貼性培訓7500萬人次以上。

貫穿全程,就是要廣泛開展貫穿勞動者從學習到工作各個階段的多層次職業技能培訓。對新成長勞動力開展就業前培訓,對企業職工開展在崗培訓,對失業人員開展再就業技能培訓,不斷增強勞動者求職擇業能力、穩定就業能力、轉崗轉業能力。

突出重點,就是圍繞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等建設需要,加強重點領域技能人才培養,深入實施製造業技能根基工程,壯大技能勞動者隊伍。聚焦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突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地區,開展農村勞動力特別是脫貧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

健全體系,就是要完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加大培訓供給力度,健全培訓共建共享機制。推動形成政府補貼培訓、企業自主培訓和市場化培訓相結合的多元化培訓格局。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技工教育和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全面推行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增強實效,就是要切實提升培訓質量。以促進就業創業為目標,適應勞動者多樣化差異化需求、適應産業轉型升級和技術進步等需要,及時調整培訓內容,引導培訓資源向市場急需、企業生産必需等領域集中。強化培訓規範管理、資金監管和服務保障。

激勵帶動,就是要激勵引導勞動者熱愛技能、投身技能,技能成才、技能報國。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勞動者爭做新征程的奮鬥者,堅守勞動創造價值,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健全評價激勵機制,實施“新八級工”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強化工資收入分配的技能價值激勵導向。今年春節前,我到北方車輛廠慰問技能人才,有一位馬小光同志,他的成長經歷對我們很多年輕人有導向作用。他是1980年出生的,15歲就在車輛廠的技工學校學習,畢業後從學徒工做起,在數控機床等技術方面有重大突破,獲得很多發明獎。他不僅是技能好,理論知識也很強,發表了很多這方面的學術文章。現在,他是車輛廠首席技師,還是這個領域的高級工程師,雙通道都打開了,待遇也得到相應提高。我想,這對技能人才成長有很重要的激勵導向作用。我們還將健全完善職業技能競賽體系,帶動崗位練兵、技能比武。前不久,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大國工匠”節目,這些技能人才的先進事跡特別感人,希望在座的媒體記者多總結這樣一些典型人物成長經歷,宣傳他們的工匠精神和價值追求,在全社會進一步弘揚。今年我們將在天津舉辦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也歡迎大家積極關注。謝謝。

壽小麗:

謝謝王曉萍部長,謝謝各位發佈人,謝謝各位記者朋友們,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就到這裡。大家再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郝瑀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