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13億人口的消費潛力應成未來經濟增長支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0-30 10:40 來源: 中國廣播網
【字體: 打印本頁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天氣轉冷,如果出門就要添加衣裳,否則在外面呆不了多久,也會趕緊回家。消費也是這樣,需要有個溫暖的環境。對於商家來説,在銷售時不只盯著眼前的利益,買賣不成人情在,顧客的心溫暖了才能有長久的買賣。對於消費者來説,花錢大家都願意,可等到真要掏錢的時候,就得掂量掂量這錢花得值不值、錢包裏的錢還夠不夠花。

    投資向消費轉型這個話題我們説了很久,如今消費要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天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重點推進6大領域消費,包括:擴大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消費;促進綠色消費,推廣節能産品;穩定住房消費,加強保障房建設,放寬提取公積金支付房租條件;升級旅遊休閒消費,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提升教育文體消費,完善民辦學校收費政策,擴大中外合作辦學;鼓勵養老健康家政消費,探索建立産業基金等發展養老服務。目的就是,讓群眾“能消費、敢消費、願消費”。

    “能消費”就是要增加老百姓收入;但老百姓就算有了錢,還擔心萬一得個大病怎麼辦,所以捂住錢袋子不敢消費,這還需要健全社保體系,群眾才“敢”消費;最後要改善消費環境,讓群眾“願”消費。三箭齊發,目標都指向消費者的心田,使得消費者安心、放心、動心,人心暖了,消費自然就能升級了。

    我國老百姓的儲蓄率很高,為消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老百姓花錢要顧慮老人生病、小孩上學等等情況,前思後想,消費的心思又涼了。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説,只有健全社保體系,溫暖消費者的人心,才能把潛在的消費需求釋放出來。

    孫立堅:很多潛在的消費,都由於民生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關鍵是怎麼樣讓利於大眾。如果老百姓醫療、養老設施、教育等反面存在的嚴重供求關係脫節問題不解決,那麼老百姓就會過度儲蓄,通過自己攢更多的錢,來解決供求關係失衡所造成的醫療費用過高、教育費用過高,住房費用過高,以及養老設施的利用的費用過高的問題。要形成一個收入再分配的良性循環,進而帶來潛在消費增長。

    對於中等收入群體而言,增加收入,意味著將助推消費從“衣食”到“住行”的結構升級。孫立堅因此認為,要想辦法不斷提高老百姓的消費能力。

    孫立堅: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遇到前所未有的産能過剩問題。以前是通過出口釋放産能,而如今我們的外需在減弱。所以,怎麼樣提高市場的消化能力問題非常關鍵。中國13億人口潛在的消費能力,應該成為我們未來社會發展、經濟增長的支柱。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國務院參事湯敏也對此進行了解讀。

    經濟之聲:國務院常務會議認為,消費是經濟增長重要“引擎”,是我國發展巨大潛力所在。 讓群眾“能消費、敢消費、願消費”,重點推進6大領域消費,為什麼選擇這六大領域?對住房消費的問題怎麼看?

    湯敏:我覺得這六大選擇是很有深意。這六大領域都是老百姓已經開始消費的領域,並不是沒有消費,但是這裡面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比如互聯網消費,還有目前還沒真正開發出來的比較新的領域。當然住房是很大一部分,是所有的消費裏面佔最大比重的,甚至要把畢生的儲蓄拿出來。現在我們強調住房是消費,中央所強調的是首先滿足第一套房,比如像保障性住房問題。鼓勵住房消費,我想更多鼓勵以消費選擇住房,而不主要是投資性的住房,也就是説要一些比較中低檔這種房子,更多的建設,而且鼓勵小戶型這些方面的考慮。

    經濟之聲:這次會議決定,分批出臺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比例,更多用於民生保障。同時要健全社保體系,提高醫療保險保障水平,全面推開大病保險。統籌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怎麼理解這些措施對消費的促進作用?

    湯敏:非常重要。首先,因為消費的前提基礎就是要有收入,要沒有收入的話,消費肯定是很難擴大的。第二,在收入裏頭,低收入人群的消費的比例最高。現在低收入人群,像農民、像城市的低收入人群,他們的消費,本來他拿100塊錢,他可能要消費90塊錢。而富裕人群,他拿100塊錢可能消費20、30塊錢,從鼓勵消費的角度來説,低收入人群的消費是最主要的。

    低收入人群因為收入低,消費能力有限,從社會公平的角度來説、從收入分配角度來説,應該增加他們的收入。即使從促進消費角度,也應該多去關注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問題。

    還有就是他們的後顧之憂,他們沒有後顧之憂,才敢消費。如果有後顧之憂比如養老、醫療、教育,後顧之憂很大的話,即使有錢了,也把錢存起來,解決後顧之憂問題。所以總的來説,從消費角度,不但要強調收入,而且還要強調解決老百姓的後顧之憂問題。  

責任編輯: 郭曉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