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推廣中關村試點
專家:有效激勵比直接給錢更重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2-04 14:42 來源: 中國廣播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導讀】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更大範圍推廣中關村試點政策,在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推廣實施4項先行先試政策激勵創業創新。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説句實在話,我們給中關村、上海自貿區的政策,其實就是簡政放權的政策,很多都可以在更大範圍、甚至是全國範圍推廣!”“但現在,我們總是弄一些‘政策洼地’,讓各地來‘爭’。其實很多政策完全可以是普惠性的!”這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天(12月3日)在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時説的話。他強調,改革走到今天,不能再搞這一塊、那一塊的區域分割。看不準的改革可以試點,然而一旦成熟就要加快推廣複製,該普惠的就要普惠。

    昨天會議的主要議題之一,就是更大範圍推廣中關村試點政策、加快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進一步激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為什麼是中關村?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發展可謂國內諸多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樣本和教學書。之所以這樣説,是因為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總收入1.4萬億元、佔北京市的四分之一,成績亮眼,更因為它的經驗將大規模複製推廣。

    昨天的會議決定,在所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和綿陽科技城,推廣實施4項先行先試政策:一是給予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股權獎勵,可以在5年內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二是有限合夥制創投企業投資于未上市中小高新技術企業2年以上的,可以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三是對5年以上非獨佔許可使用權轉讓,參照技術轉讓給予所得稅減免優惠;四是對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向個人股東轉增股本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允許在5年內分期繳納。

    李克強説,中關村試點政策的實質是通過政府的簡政放權,調動千千萬萬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確,通過政府放權讓利的“減法”,調動社會創新創造熱情的“乘法”,不僅有利於帶動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發展,還會催生更多成長性企業發展。只有催生創業創新的驅動力,才能為經濟高增長帶來更多活力。

    21世紀人才最貴,這一點早已無需質疑。李克強總理説,中關村試點政策實施4年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取得了明顯成效,在北京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過程中發揮了突出作用,更重要的是,改革充分調動了科研人員,也就是“人”的積極性。在財經評論員代鵬看來,下一步推廣試點經驗的過程中,激勵創業創新的先行先試政策,恰恰重視了“人”的價值。

    代鵬: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科技創新。科技創新中一個非常關鍵的競爭力因素就是人才創新。把人才創新聚集到一個較為有利的經濟環境、政策環境當中來,使得他們積極性最大調動和激發出來,這成為了擺在各個國家面前非常重要的戰略性選擇。我們今天的科技人員已經不是簡單的技術員、工程師,要把這些科技人員的創造性、主觀能動性和市場機制結合在一起。

    在中關村的發展歷程中,政府為扶持新技術企業發展開出了很多誘人的優惠政策。當中使企業受惠並且發揮作用最大、時間最長的條款是稅收政策。昨天會議部署推進的幾項先行先試政策也從稅收入手。代鵬認為,更大的意義在於鼓勵創新。這也應了李克強總理所説,在更大範圍推廣中關村試點政策,意義絕不僅僅是優惠那麼點稅收,更主要的創新體制機制。

    中關村試點經驗在更大範圍內推廣,大有全面推進之意。李克強總理説,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不要像“釣魚”一樣再搞那麼多指標、評審和審批了。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復旦大學公共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石磊對此進行解讀。

    經濟之聲:中關村在引領創業創新上確實走在前列。那麼,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強調推廣中關村的試點經驗?

    石磊:中共十八大報告有一個重要命題就是“創新驅動發展”,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創新本身靠什麼來驅動。中關村這些年來的發展雖然經歷過很多挫折,但是幾十年下來實踐證明這個機制是有效的,當然這個機制不是三兩天形成的。

    經過幾十年的積累,這裡已經成為科技成果市場交易中心,成為科技創新成果集散地,成為科技創新人才的,管理人才的成長基地,而這三個條件恰恰是中國創新驅動發展首先要解決的基本問題。經過幾十年的時間,這些經驗已經成熟了,他們為什麼由小到大,由不成熟到成熟,由社會不接受到接受乃至普遍的支持,這裡有很多重要機制和體制設計上的經驗值得我們來肯定。

    經濟之聲:在昨天的會議中,李克強總理著重強調了政府簡政放權的重要性。要讓李克強總理説的“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中國經濟新的支撐”,調動社會創新創造熱情的“乘法”,核心驅動力來自哪?

    石磊:首先我們看到一個核心問題,就是科技人員和管理人才的有效激勵問題。一講到激勵,大家可能會説是不是他們拿著國家投資支持他們的創新成果,成為他們個人獲取高收入的股權以及薪酬收入,實際上這是誤解,如果他是高技術的勞動,完成創新的過程中實際上個人、家庭、社會已經對它投入了大量資本支出,這個叫人力資本的積累。長期人類資本的積累總得有一個補償機制,否則喊了半天科技創新、鼓勵創新到最後沒有積極性,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問題。

    這次會議的內容,擺在重中之重位置的實際上是解決有效激勵的問題。當然這個激勵不是簡單著眼于給他們更多的錢,而是要形成一個持續創新、持久發展的機制。如果僅僅著眼于錢,那麼事實上你給他多少錢最後都是可以花光、分光的,最關鍵還是要形成一個確切創新的機制,而不在於分多少錢。

責任編輯: 穆淼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