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土地出讓收支在我國地方財政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月1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加強土地管理和保護、更加有效支撐經濟發展。會議再次強調,管好用好土地對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 隨著我國不斷深化的改革和日益發展的市場經濟,土地出讓收支的快速增長,其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體現的作用越來越大,公眾對土地出讓收支的關注與改革呼聲日益高漲。 各地土地出讓收支一直處於公眾監管視野之外,因“粗放式”管理飽受詬病。然而,土地出讓金是否合理使用,並非無規可依。近幾年,政府及相關部門陸續調整和出臺了新的管理政策,規範土地出讓收支管理,不斷優化土地出讓收益分配支出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國務院曾出臺文件明確,土地出讓收支全額納入地方政府基金預算管理。收入全部繳入地方國庫,支出一律通過地方政府基金預算從土地出讓收入中予以安排,實行徹底的“收支兩條線”管理。但實際操作中,不少地方政府部門將土地出讓收支脫離管理,形成地方自己的“小金庫”。這種做法不僅違規,還造成奢靡、貪腐行為,擾亂土地市場的秩序。 據報道,在過去13年間,土地出讓收入增長30倍之多,總額累計達19.4萬多億元,部分地區土地出讓收入佔據地方財政的“半壁江山”,有些省份甚至超過稅收收入。但類似土地出讓金這樣的政府基金,還沒有完全的納入監管,每筆土地出讓金具體“花多少”“收多少”,公眾卻並不知情,變成了一本“糊塗賬”。 土地出讓收支管理著實成為了一道難題。首先需要健全土地領域的法律法規,嚴格操作程序,明確土地交易主體的權屬,推進預算公開制度,加大土地出讓收支的預算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對於既有問題,必須採取鐵腕措施,嚴肅問責,嚴厲查處土地出讓收支管理違規等亂作為,同時糾正土地閒置中的各種不作為。強化土地出讓收支管理,加大對存量土地的盤活力度,推動重大項目落地和重大工程建設。用科學、嚴格、有效的土地管理,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提供支撐。 對各級地方政府而言,應加強對土地出讓金收支的監管,在各個環節都公開公示,讓土地出讓金的收支都公開透明,加大對土地開發領域的幹部監督,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加大全過程審計力度並形成制度,防止土地出讓帶來的腐敗。 只有將土地管理過程中所有收入支出做成一本“明白賬”,真正落實社會監督,公平公正,才能發揮土地出讓收益作為財政收入重要組成部分的應有作用,從而保證我國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郝帥)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