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為了了解城鎮棚戶區改造群眾滿意度情況,國家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選取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等20個省(區、市)的10100個城鎮棚戶區開展城鎮棚戶區改造群眾滿意度調查。從8月12日公佈的調查結果來看,棚戶區居民對棚戶區改造政策滿意度很高,達到九成以上;對其政策落實情況滿意度也較高,達到七成以上;同時希望切實加大其政策落實的力度。 “治理之道,莫要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棚戶區改造的成效,最終都要看民眾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民眾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換言之,棚戶區改造落實成效到底如何,民眾説好才是好。此次調查結果已經證明:棚戶區改造贏得了絕大部分民眾的讚許和肯定。 實踐證明,推進棚戶區改造是利國利民、一舉多得的好事,既有利於改善棚戶區居民居住環境,實現千百萬家庭的安居夢;也有利於優化土地利用,提升城市功能;還是解決城市“二元結構”矛盾的切入點。更重要的是,棚戶區改造有利於拉動投資和消費需求,帶動相關産業發展,為企業發展提供機遇,為擴大就業增添崗位,是重要的穩增長舉措,具有多重意義。 按一般理解,棚戶區是指那些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質量差、人均建築面積小而基礎設施配套又不齊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隱患大的平房聚集區。“臟”、“亂”、“差”是棚戶區環境的真實寫照,因此,改善棚戶區居民居住環境,讓人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是助推中國夢實現的重大民生工程。 近年來,我國棚戶區改造的規模不斷增加。住建部統計數據表明,從2008年到2014年,全國共改造各類棚戶區2080萬套、農村危房1565萬戶,2015年棚戶區改造目標為580萬套,同比增加110萬套。1到6月份已經開工了348萬套,棚戶區改造已完成60%,進展比較順利。而近期,國開行在全國範圍內授信2萬億元,為舊城改造提供融資貸款,這無疑為以棚戶區改造為主的安居工程注入了投資動力。 這樣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項目,除了是改善困難群眾居住條件的民生工程外,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背後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尤其是在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現實情況下,國務院最新出臺的穩增長新舉措中,“進一步強化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成為下一步加大有效投資的重點領域。據預計,2015年要實現580萬戶的棚戶區改造,按每戶50平方米推算 (建安成本2000元/平方米),至少可以拉動5800億元以上的投資,帶動交通運輸、建築材料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持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據測算,加大對棚戶區的改造力度,將使棚戶區改造投資對房地産投資的拉動增加2.29個百分點,對固定資産投資的拉動增加0.43個百分點,對GDP(國內生産總值)的拉動增加0.21個百分點。 當然,正如調查所指出,棚戶區改造過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比如“改造週期長”、“安置面積不合理”、“政策透明度不高”、“補償資金不到位”、“配套建設跟不上”。筆者贊同這樣的觀點:要讓棚戶區改造成為千百萬家庭的安居夢,在新一輪棚戶區改造中我們需要改變以往的“土地財政”模式,簡政放權,從城市精細化設計、城市文化及品牌打造的角度來進行改革。 通過這種方式推動棚戶區改造,將會産生幾個方面的積極影響:一是城市文化建設與城市形象的鞏固與延伸,通過舊城改造,保留原住民的生活方式與文化傳統,通過文化與城市設計的結合來增加城市吸引力;二是進一步改善居民生活條件,使棚改戶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屋産權,增加財産性收入;三是促進産業結構調整,棚戶區改造後置換出來的土地可以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升級;四是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質;五是優化資源配置,盤活土地資源,使稀缺的土地資源得以重新利用。通過這樣的改造,政府和當地居民受益的將不僅僅是土地價值的升值,更是城市環境的優化、城市品牌與居民生活品質的提升。(周子勳)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