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譚浩俊認為,不必過度擔心中國經濟會出現“硬著陸”,也不必刻意渲染中國經濟面臨的風險。中國經濟能否縮短調整週期,才是決策層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 李克強夏季達沃斯發表致辭(來源:新華網)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日出席夏季達沃斯開幕式併發表特別致辭。李克強指出,一旦經濟出現滑出合理區間的跡象,我們將有足夠的能力來應對,中國經濟不會出現“硬著陸”,這不是空話。(9月10日新華網) 必須承認,在內外矛盾的共同作用下,中國經濟確實出現了一定幅度的波動,經濟活動中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也在這樣的波動中暴露了出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經濟面臨嚴重風險,更不能認為中國經濟的風險會波及全世界。 事實上,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問題,特別是經濟下行壓力,除了金融危機的衝擊和影響外,更多的還是自我調整過程中遇到的挑戰。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主要是依靠粗放發展、低端製造、資源消耗、勞動力紅利等形成的,而這一切,對今天的中國來説,絕大多數已無優勢,有些更成了經濟發展的障礙。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採取主動調整、主動優化的方式,讓經濟活動中的矛盾和問題暴露出來,所以出現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也是正常的。 面對這些新問題,中國政府既沒有驚慌失措,也沒有盲目樂觀,而是未雨綢繆,緊密結合中國實際,採取有效的應對之策,如實行定向調控、差別政策等,從而使經濟一直處於可控的區間,沒有走出可承受的波動範圍。 隨著各項政策措施的作用逐步發揮,中國經濟已經在很多方面出現了好轉的跡象,如進出口貿易中民營企業的情況明顯好轉,廣東、江蘇等經濟大省波動幅度減小,對美國、東盟的出口保持良好態勢等。同時,“克強指數”中的用電量、鐵路運輸量已呈增長態勢,這些都是比較積極的因素,也是政策發揮效果的標誌。 正因如此,只要世界經濟不出現嚴重問題,中國經濟出現“硬著陸”的可能就非常小。從李克強總理的講話中不難看出,雖然短期波動的現象仍然存在,但創新宏觀調控政策工具箱裏的工具還有不少,因此不管短期波動的幅度有多大,中國是有能力控制好經濟發展態勢,讓經濟居於合理區間的。即便由於種種因素的影響,短期內出現超出合理區間的現象,也可以通過工具箱裏的工具對經濟實施有效調控,而沒有理由讓中國經濟出現“硬著陸”。 當然,經濟波動也會出現傳導,尤其是PPI持續下降,且波動幅度加大,意味著過去經濟活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風險還沒有完全得到釋放,仍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對中國經濟産生不利影響。因此,適時、有序、可控地運用好政策工具箱中的工具,還是十分必要的。 總之,不必過度擔心中國經濟會出現“硬著陸”,也不必刻意渲染中國經濟面臨的風險。中國經濟能否縮短調整週期,才是決策層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之前,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認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需要經歷四五年的陣痛期,這是相對樂觀的估計和分析,能否順利完成這樣的轉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譚浩俊)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