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簡化求職手續 支持新就業形態

2017-04-24 07:25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積極就業政策升級版將帶來諸多利好
簡化求職手續 支持新就業形態

簡化留學人員學歷認證等手續、盡力避免入職重復體檢、推行信貸盡職免責制度……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做好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意見》出臺的背景是什麼?有哪些亮點?

推動政府部門購買新業態産品和服務

“今年一季度我國城鎮新增就業334萬人,空置崗位和求職人數之比為1.13,開局良好。但也要看到,就業總量壓力持續存在,勞動力供給仍處於高位,結構性矛盾依舊突出。此外,隨著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還出現了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在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劉燕斌看來,《意見》出臺,對於穩住就業基本盤,支持新就業形態發展,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電子商務、網約車、外賣送餐……平臺經濟、分享經濟等新興業態的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卻也遭遇不少爭議,比如網約車準入、新業態企業的用工和社保規範性等。《意見》一方面明確支持新興業態發展,提出改進新興業態準入管理,加強事中事後監管。鼓勵創業創新發展的優惠政策,將面向新興業態企業開放,符合條件的新興業態企業均可享受相關財政、信貸等優惠政策。《意見》還提出,要推動政府部門帶頭購買新興業態企業産品和服務。

新就業形態存在流動性強、社保不規範、勞動關係模糊等問題。從業者的權益,要如何保障?《意見》要求,從業者與新興業態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企業要依法為其參加職工社會保險。符合條件的企業,可按規定享受企業吸納就業的相關扶持政策。其他從業者可按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養老、醫療保險和繳納住房公積金,探索適應靈活就業人員的失業、工傷保險保障方式。與此同時,要加快建設“網上社保”,為新就業形態從業者參保及轉移接續提供便利。

鼓勵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

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795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對此,《意見》鼓勵高校畢業生到社會組織就業,對於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社會組織,符合條件的可同等享受企業吸納就業扶持政策。

“《意見》還加大了對困難高校畢業生的幫扶力度,求職創業補貼補助主要針對低保家庭畢業生、身患殘疾的畢業生、已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畢業生,這次範圍擴展到貧困殘疾人家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和特困人員中的高校畢業生。”劉燕斌介紹。

針對留學人員,《意見》特別提出要簡化留學人員學歷認證等手續,降低服務門檻。“前段時間剛辦完學歷認證,還需要專門的機構翻譯證書。真心希望手續辦理的效率可以再高些,有些單位沒有學歷證明不能正式入職,我工作第一個月就耽擱了。”今年初剛從美國留學回到上海工作的李蕙説。

就業人數多、壓力大,不少高校畢業生在求職時,會選擇投遞多家企業。“我找工作的時候,一個月體檢了4次,企業不認別家的結果。體檢花點時間和金錢倒也沒啥,主要擔心短時間內照好幾次X光,輻射高。”畢業3年,在北京一家媒體工作的趙超説。

為了簡化勞動者求職手續,《意見》提到,有條件的地區可建立入職定點體檢和體檢結果互認機制,盡力避免手續過於繁瑣、重復體檢。“這既方便勞動者尋找工作,也可以節約社會資源,並且具有操作性。”人社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鄭東亮説。

除了高校畢業生,農村勞動者也是《意見》關注的重點群體。鄭東亮介紹,《意見》規定農村轉移勞動者在城鎮常住並處於無業狀態的,可在城鎮常住地進行失業登記;首次提出對在農村常住並處於無地無業狀態的勞動者,有條件的地區可探索為其在農村常住地進行失業登記,並提供相應的就業服務和政策扶持。

建立新業態監測指標,制定風險預案

《意見》亮點不少,如何落實到位?《意見》規定,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對抓落實有力有效的,加大政策和資金傾斜力度,適時予以表彰;對大膽探索、不謀私利,但在依法依規履行職責過程中由於難以預見因素出現失誤或錯誤的,可容錯免責。“容錯免責,解決了相關工作人員的後顧之憂,有利於推動政策更好落實。”鄭東亮談道。

更好的就業服務,還離不開大數據支持。《意見》提到,建立“互聯網+”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平臺,推動服務向移動端、自助終端等延伸;完善統計監測制度,探索建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創業等統計監測指標;擴大就業數據信息來源,加強就業數據與宏觀經濟數據的比對分析,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就業監測。

鄭東亮認為,突出強調失業風險的防範,是《意見》一個很重要的特點,體現了強烈的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比如強調在制定財稅、金融、産業、貿易、投資等重大政策時,要綜合評價對就業崗位、就業環境、失業風險等帶來的影響;按照分級預警、分層響應、分類施策的原則,制定應對規模性失業風險預案。”

“總的來説,《意見》既是對以往就業政策的全面繼承,也進一步豐富完善了積極就業體系,是升級版、創新版的就業政策,有利於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創造更加穩定、良好的就業環境。”劉燕斌説。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