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全國縣級以上政府設立政務大廳3058個 辦事窗口“冷熱不均”

2017-11-23 23:29 來源: 新京報新媒體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諮詢、辦身份證、辦殘疾人證……作為群眾辦事的“最後一公里”,現在去政務大廳辦事是否還會出現“奇葩證明”、“辦證跑斷腿”等讓人們吐槽的問題?11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政府信息與政務公開辦公室發佈《全國綜合性實體政務大廳普查報告》(以下簡稱《普查報告》)。結果顯示,截至2017年4月,全國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共設立政務大廳3058個,覆蓋率94.3%;普查同時也發現,不同地方的差異較為顯著,服務不到位、信息共享難等問題仍存在。

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實體政務大廳迎來首次“大考”

首次“大考”結果如何?普查顯示,政務大廳服務網點實現全覆蓋。截至2017年4月,全國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共設立政務大廳3058個,覆蓋率94.3%。其中,省級政務大廳19個(含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地級市政務大廳323個,縣級政務大廳2623個,直轄市區縣政務大廳93個。

此外,鄉鎮(街道)共設立便民服務中心38513個,覆蓋率96.8%;國務院部門共設立政務大廳42個。江西、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甘肅、寧夏7個省(區)已實現省、市、縣三級政務大廳全覆蓋。

平均每天辦理量784件

普查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政務大廳總辦件量6.02億件,相當於每個大廳辦理19.7萬件,日均辦理784件。地市級大廳年平均辦件量最高,達52.6萬。

“目前,群眾在政務大廳的辦件量遠超過互聯網平臺。”相關負責人介紹,地市級86.9%的辦件量發生在政務大廳,西部地區更是高達97%。

普查還發現,政務大廳已經成為“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線下支撐。以地級市網上辦事平臺為例,有政務大廳支撐的平臺,可受理的行政許可事項比沒有政務大廳支撐的平臺多50.5%,其中,能夠即時辦結的事項數比沒有政務大廳支撐的多274%,平均預約量多26%。

此外,“多證合一”前,企業登記的平均辦理時限為16.8天,“多證合一”後縮短至3.4天,壓縮幅度達79.8%;2985個政務大廳的17.9萬個事項實現了即辦即結,立等可取;924個政務大廳開展了證照寄送服務,以減少群眾跑腿次數。

仍存在辦事窗口“冷熱不均”現象

辦事5分鐘排隊卻要等兩小時?普查發現,不同窗口“冷熱不均”等現象仍然存在,一些窗口甚至排一天也辦不上業務,而另一些窗口則無人問津。報告稱,有的大廳社保窗口數量少,辦事群眾早上六、七點鐘就到門口排號,到下午四點也沒開始辦理。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張楠認為,窗口“冷熱不均”可能由多種原因造成,比如不同的審批事項針對不同對象造成辦件量差異大,分析具體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部門進駐大廳情況會影響政務大廳的“實用性”,調查顯示,平均仍有21.5%的審批部門和36%的行政許可事項未進駐政務大廳,部分地方的進駐比例更低。如,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34個部門權責清單中行政許可事項共有156項,縣政務大廳僅進駐了12個部門的18個事項,部門進駐率35.2%,事項進駐率11.5%。

對此,張楠建議,可以通過普查了解各地方、各層級群眾和企業對實體政務大廳辦事需求的最大公約數,根據需求確定進駐的範圍和內容。

追問:普查之後政務大廳將有何變化?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張楠認為,這是一站式政務服務大廳作為政府管理創新在我國出現以來,全國層面對實體政務大廳的首次普查,意義很大,通過普查摸清了各地方、各級別實體大廳的基本情況,為以後制定政務大廳相關標準、實施規範化管理提供了支撐。

“通過普查發現各地方、各層級政務大廳情況差異較大,如進駐事項、服務對象、辦件量等,內部管理模式也不太一樣。” 張楠建議,在根據普查結果制定相關管理辦法時,對各級政務大廳,根據其服務特點,形成差異化的基本要求和方向指導,尤其是與百姓關係密切的基層服務大廳,規範管理將更有意義。

對此,《普查報告》建議,推進政務大廳的建設和發展,必須堅持利企便民的總原則,加快健全政務服務體制機制,明確賦予政務服務管理機構組織協調、指導監督業務部門開展政務服務的職責,加快出臺服務規範和管理辦法,探索啟動《政務服務條例》編制準備工作,加快建設政務大廳綜合審批辦事系統,推進政務信息共享共用,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形成標準一致、效果一致的政務服務。(記者 沙璐)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