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對話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負責人

2018-08-28 08:02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核心是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主線是服務需求提高質量,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關於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的出臺,為中國高校“雙一流”建設指明了航向。

在具體建設過程中,該如何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培養急需緊缺人才?如何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又該建立怎樣的建設評價體系?針對以上問題,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負責人表示,所有工作,都要圍繞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來開展。

記者:不斷增強服務重大戰略需求、培養國家急需緊缺人才,在意見中被多次提及。建設高校該從何著手,加強這一能力?

答:一是加強對各類需求的針對性研究、科學性預測和系統性把握,主動對接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加強各類教育形式、各類專項計劃統籌管理,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完善以社會需求和學術貢獻為導向的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二是推進高層次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不同層次學生的培養結構,適應需求調整培養規模,適度擴大博士研究生規模,加快發展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有關部門將建立健全高等教育招生計划動態調整機制,實施國家急需學科高層次人才培養支持計劃,探索研究生招生計劃與國家重大科研任務、重點科技創新基地等相銜接的新路徑。三是要大力培養高精尖急缺人才,多方集成教育資源,制定跨學科人才培養方案,探索建立政治過硬、行業急需、能力突出的高層次複合型人才培養新機制。四是強化科研育人,結合國家重點、重大科技計劃任務,建立科教融合、相互促進的協同培養機制,促進知識學習與科學研究、能力培養的有機結合。

記者:聚焦學科建設,該如何打破壁壘,實現交叉融合?

答:建設高校要整合各類資源,瞄準國家重大戰略和學科前沿發展方向,將學術探索與服務國家地方需求緊密融合,著力提高關鍵領域原始創新、自主創新能力和建設性社會影響。以服務需求為目標,以問題為導向,以科研聯合攻關為牽引,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重點,依託科技創新平臺、研究中心等,著重圍繞以大物理科學、大社會科學為代表的基礎學科,以生命科學為代表的前沿學科,以信息科學為代表的應用學科,組建交叉學科,促進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工程技術之間的交叉融合。立足學校辦學定位和學科發展規律,處理好交叉學科與傳統學科的關係,促進基礎學科、應用學科交叉融合,在前沿和交叉學科領域培植新的學科生長點。

記者:建設成效評價對“雙一流”建設具有重大導向作用,各校各地各方都很關心。對“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有何考慮?

答:“雙一流”建設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堅持多元綜合性評價,以人才培養、創新能力、服務貢獻和影響力為核心要素,探索建立中國特色“雙一流”建設的綜合評價體系。建設成效評價將定性和定量、主觀和客觀相結合,學科建設與學校整體建設評價並行,充分考慮不同學校和學科特點,重點考察建設效果與總體方案的符合度、建設方案主要目標的達成度、建設高校及其學科在第三方評價中的表現度。有關部門將按建設週期跟蹤評估建設進展情況,建設期末對建設成效進行整體評價,並根據建設進展和評價情況,動態調整支持力度和建設範圍。

記者:下一步有哪些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改革舉措和政策措施?

答:“雙一流”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也是一項系統工程。下一步將積極構建協同推進機制和合力支持建設格局。一是加強橫向協同,以高校為主體,聚合地方、部門、行業、社會各主體力量,形成建設合力。二是加強縱向協同,進一步落實高校建設主體責任和辦學自主權,提升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解決建設難點和堵點問題。三是發揮主管部門的引導、指導和督導作用,推進完善部內協同、部際協調以及部省共建機制,加強對建設過程的指導和督導。(記者 鄧暉)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