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把穩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2019-01-23 08:46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我國依然是世界上人口和勞動力最多的發展中國家,解決就業問題具有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需要打出政策“組合拳”。把穩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政策內容重在“細化”,政策落實要更加及時,施策也要更加精準、更有針對性

2018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達到1361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這意味著我國不僅完成了2018年初定下的1100萬人新增目標,而且創造了城鎮新增就業的歷史新高。

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為何在就業數據中沒有多大體現?我國連續6年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300萬人,其中動力何在?過去一年來,我國加強經濟政策和就業政策協調,著力增強經濟發展創造就業的能力,在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時,把是否有利於就業作為優先考慮的因素。同時,就業結構在不斷優化,隨著服務業對就業的拉動能力越來越強,就業結構從原來第一産業佔多數的“金字塔形”,向第三産業比重不斷上升的“倒金字塔形”轉變。此外,2018年我國新增企業達670萬戶,日均超過1.8萬戶,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持續顯現;商事制度的改革,不僅促進了經濟結構調整,也激發了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引力波”。

當然,一些有關民企裁員的流言,也在刺激人們的神經。其實,有些人一直都有“就業形勢嚴峻,找工作不易”的感覺。就業壓力是人們關注的一個永恒話題。多年前,勞動力供過於求,很多人為了爭取一份工作而焦慮;如今,勞動力素質提高,就業選擇多了,人們又會為如何選擇合適的崗位、找到理想的工作而焦慮。

應該看到,我國依然是世界上人口和勞動力最多的發展中國家,解決就業問題具有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近年來,我國每年需要在城鎮就業的新增勞動力仍然保持在1500萬人以上,就業總量壓力不減。同時,結構性就業矛盾更加突出。比如,隨著新舊動能轉換加速,崗位需求發生了結構性變化,近年來傳統高能耗企業的崗位需求明顯下降。同時,新的業態以及新興産業的創新企業,尤其是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需求量居高不下。因此,不同領域的就業群體,會有不一樣的就業感受。求職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勞動者也需要結合自身情況,客觀看待。

2019年,我國就業形勢依然嚴峻。為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針對2019年的新形勢新情況新變化,把穩就業作為“六穩”的首位,擺在突出位置。那麼,該如何落實好中央的要求呢?

首先,政策內容重在“細化”。一項項“就業紅包”的發放,應該更加符合實際需要,讓廣大企業與勞動者感受到改革舉措帶來的溫暖。步入2019年,多地實施新政,簡化了企業穩崗補貼裁員率計算方法,加大了返還企業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力度和幅度,同時提高了個人申請創業擔保貸款的額度。可以説,企業能否減負擔、就業崗位能否穩定,靠的就是這些細節的支撐。

其次,政策落實要更加及時。越是就業穩定的時候,就更要未雨綢繆。儘管當前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但各地不能有“高枕無憂”的心態。最近一個時期,從發放培訓補貼到提高創業資助,從對經營困難企業暫緩繳納社會保險費,到對小微企業實施減稅,各地迎來了“穩就業”政策發佈的高峰期。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一系列舉措的實施,將為穩定就業起到重要作用。

第三,施策要更加精準、更有針對性。在勞動力總量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勞動力供給端的結構性矛盾凸顯,特別是隨著工業化、信息化、智慧化深度融合發展,以及中美經貿摩擦等因素的影響,勞動者就業能力、技能水平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越來越突出。因此,要開展大規模的職業技能培訓,多渠道、多方式提供有針對性的培訓,不斷提高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

就業問題錯綜複雜,穩就業是一項系統性工作,需要打出政策的“組合拳”。一方面,要採取積極的宏觀政策,以確定經濟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這是穩就業的基石。另一方面,要推動經濟與社會體制同步改革,要推動社會保障與勞動就業的良性互動,為結構性失業人群提供更充分的兜底保障、勞務培訓和技能提升服務;對企業,要通過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切實減輕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負擔,加快推進涉企行政事業性零收費,降低企業成本。(韓秉志)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吳嘯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