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足額釋放“放管服”改革紅利

2019-02-28 10:06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數據化革命推動了公共服務場景的變遷,其背後其實也是公共服務建構力量的多元化。“放管服”改革是政府職能機構進行的“自我革命”,“新動力人群”的出現更是為新的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提供了更為便捷的路徑。這不僅為公共服務的人性化、便利化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也對原有的改革體系形成了倒逼。

改革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堅持問題導向,畫好工筆畫,提出的改革舉措要直擊問題要害,實現精確改革。“放管服”改革刀刃向內,一系列惠企便民措施落地生根,各界獲得感普遍得到增強。但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仍需聚焦數據不共享、改革不同步、形式主義、監管缺位等問題靶點,持續精準發力,避免變異跑偏。

“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的這幾年,從中央到地方,成績和變化有目共睹。但一如報道所反映的,改革在執行和落地的過程中,形式主義和改革不同步的現象,在一些地方仍舊存在。例如,一些地方智慧城市建設滯後,政府部門之間的數據很難真正實現相互聯通,形成了一座座“數據孤島”和數據壟斷。

如果説在過去,上述改革不積極、不徹底的現象,還存在矇混過關的可能性,那麼在數據革命的今天,已經很難再被“掩護”。以前辦一個證,需要辦事者在不同部門之間來回跑,遭遇“踢皮球”,責任到底在誰,往往“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現在所有的數據、資料都要求上網整合,通過拆除部門壁壘、共享數據,實現對辦證流程的標準化改造。

在全新的公共服務環境下,到底是哪些部門不配合,哪些部門拖後腿,影響了數據共享的進度,甚至哪些部門存在職能和人員冗余的情況,都變得一目了然。很顯然,“喊喊口號”“做做樣子”的“假改革”“敷衍改革”,都很容易被打回原形。這幾年,有關“放管服”改革中的“短板”能夠暴露得如此充分,或就得益於此。對於此類行為,各地就應該加大曝光力度。

數據化革命推動了公共服務場景的變遷,其背後其實也是公共服務建構力量的多元化。“放管服”改革是政府職能機構進行的“自我革命”,“新動力人群”的出現更是為新的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提供了更為便捷的路徑。這不僅為公共服務的人性化、便利化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也對原有的改革體系形成了倒逼。

當就診、取藥都可以通過掃二維碼一鍵辦理,當無數辦證業務,都可以通過一個小程序一站搞定,那些還在搞拖延,還在固守自己的信息孤島、不願意參與信息共享的部門,實際上也是在自我孤立。面對第三方互聯網企業在技術和平臺上對於公共服務場景的重新構建,公共部門理應感受到更多的倒逼力量。

在“新動力人群”的參與下,不僅各部門之間的“放管服”短板會被放大,各地區之間的改革進度、質量,也會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過去還可以説是因為地區發展差異導致公共服務質量難以統一,但“技術是平的”,如果一個服務事項,在一地通過網絡就能一站式搞定,在另外一個地方卻依然需要跑腿,可能更多只能反映公共部門的觀念問題。當前,互聯網平臺建設不斷下沉,不只是大城市的“放管服”改革可以搭乘互聯網的技術東風,小城市乃至農村,都應該主動加強與互聯網平臺的對接,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設。

當然,公共服務的線上化辦理,不只意味著把線下的服務搬到了網上、變換了服務場景這麼簡單,它也要求政府職能必須要有相應的整合。如果只是完成方式的變遷,職能調整不跟進,勢必會出現“形改神不改”的現象,這本質上就是一種形式主義。因此,借助“新動力人群”,各地不僅要抓住改革的平臺機遇、及時彌補短板,也要對照互聯網數據革命的要求,加強職能的整合、優化,讓“放管服”改革真正從形到神,都落到實處,讓民眾、企業早日享受到足額的改革紅利。(作者 朱昌俊)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