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有序有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2019-05-07 07:31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家發展改革委就城鄉融合發展回應社會關切——
有序有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近日公佈。5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新聞發佈會,就《意見》內容進行了解讀,並對相關熱點話題進行了回應。

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意義深遠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是一項長期歷史任務,需要整體謀劃、明確方向。”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展戰略和規劃司司長陳亞軍説。

陳亞軍表示,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是工業革命以來很多國家的施政重點,也是目前我國學術界廣泛討論的重點和焦點問題。從現階段來説,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有著現實而深刻的時代背景,也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城鄉融合發展是破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關鍵抓手。當前,我國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關係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鄉村發展的不充分。“解決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不斷滿足廣大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陳亞軍説。

城鄉融合發展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在我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四化”過程中,同步發展是核心任務。“其中,工業化處於主導地位,是發展的動力;農業現代化是重要的基礎,也是發展的根基;信息化具有後發優勢,可以為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城鎮化是一個載體和平臺,帶動著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加快發展,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陳亞軍表示。

城鄉融合發展是拓展發展空間的強勁動力。陳亞軍表示,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促進鄉村資源要素與全國大市場對接,能夠釋放可觀的改革紅利,帶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是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鄉村振興不能就鄉村談鄉村,必須走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路子,在城鄉融合發展中破解難題。”陳亞軍説。

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

“城鄉之間不平衡最突出的表現在於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水平的不平衡,這種不平衡表現在資源佈局、能力提供和服務質量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展戰略和規劃司副司長周南表示,公共服務仍是鄉村發展的明顯短板,要實現共享發展,必須加快補齊。

建立城鄉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機制。周南表示,要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促進各類教育資源向鄉村傾斜,建立以城帶鄉、整體推進、城鄉一體、均衡發展的義務教育發展機制。

健全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方面,周南表示,要建立完善相關政策制度,統籌加強鄉村醫療衛生人才和醫療衛生服務設施建設,並通過鼓勵縣醫院和鄉村衛生所建立醫療共同體,鼓勵城市大醫院對口幫扶或者發展遠程醫療來緩解農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在健全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方面,周南介紹,要統籌城鄉公共文化的設施佈局、服務提供、隊伍建設,推動文化資源重點向農村傾斜,提高服務的覆蓋面和適用性。

在醫療保險、養老保險方面,周南介紹,要加快實現各類社會保險標準統一、制度並軌,充分發揮社保對保障人民生活和調節社會收入分配的重要作用。

構建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展戰略和規劃司處長劉春雨表示,《意見》提出了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若干舉措,旨在真正構建起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劉春雨表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核心是夯實土地的産權基礎,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對此,《意見》提出,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允許村集體在農民自願前提下,依法把有償收回的閒置宅基地、廢棄的集體公益性建設用地轉變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這是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的重要改革措施。”劉春雨説,在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過程中,要堅持有序、穩慎的原則,在嚴守底線、防範風險的基礎上,充分尊重農民的意願,嚴守土地所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不得突破現有規劃、不得隨意改變土地用途、不出現違法用地等行為。

《意見》提出了改革完善農村承包地制度、穩慎改革農村宅基地制度等舉措。劉春雨表示,抓緊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政策,要平等保護並進一步放活承包地經營權,讓農民吃“定心丸”,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可靠的制度保障。

“需要強調的是,承包地的農業用途不能改變,城裏人到農村買宅基地的口子不能開,不搞‘一刀切’式的土地規模經營,也不能突破按規劃嚴格實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原則,嚴格禁止利用農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館。”劉春雨説。

放寬落戶不等於放鬆房地産調控

“解決市民化問題的途徑很明確,就是‘兩條腿一塊走’。”陳亞軍表示,一是落戶,要促進有條件、有能力在城市穩定就業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二是通過居住證制度全覆蓋,實現以居住證為載體提供城鎮基本公共服務。

截至2018年底,仍有2.26億已成為城鎮常住人口但尚未落戶城市的農業轉移人口,其中65%分佈在地級以上的城市。“光靠小城鎮、小城市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需要推動大中小城市放開放寬落戶限制。”陳亞軍表示,不能將政策片面理解為搶人大戰,也不能片面地理解為是放鬆房地産調控。

陳亞軍表示,解決農民工的落戶問題,不能搞選擇性改革,要堅持存量優先、帶動增量的原則,城市需要人才,但是更需要不同層次的人口,絕不能搞選擇性落戶。

“放寬落戶不等於放鬆對房地産的調控。不管戶籍制度怎麼改,‘房住不炒’的定位是必須堅持、不能動搖的。”陳亞軍表示,應始終把房地産平穩健康發展這個底線堅持好,城市既要滿足剛性和改善性的住房需求,又要堅決避免投機者借機“鑽空子”,落實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體責任的長效調控機制,防止房價大起大落。(記者 顧陽)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