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政府工作報告不設GDP增長目標意味著什麼

2020-05-23 13:12 來源: 中國青年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2020年兩會註定特殊。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備受關注的GDP(國內生産總值)增速預期目標並未出現。

現場聽完政府工作報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説:“今年的不確定性太大了,在特殊情況下不設定GDP目標,實際上也是給人一個穩定的預期:我們的工作重點是‘六穩’、‘六保’。”

在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産的嚴峻形勢下,GDP等經濟指標體系面臨重新認識,就業、收入等民生指標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今年不設GDP增長目標

政府工作報告中説,這主要是因為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我國發展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這樣做,有利於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 “六穩”、“六保”。而守住“六保”底線,就能穩住經濟基本盤;以保促穩、穩中求進,就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

當前全球疫情走勢、全球經濟形式都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發達經濟體將下降6.1%。疫情對世界經濟的衝擊已遠超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下滑。

其實早在兩會前夕,就有不少經濟學家建議淡化經濟預期目標,轉而關注更多民生類指標。“內外部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時候簡單地看GDP指標是沒有可比性的。”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説。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設定年度GDP增長目標的做法就沿襲下來,在發揮經濟發展“指揮棒”作用的同時,一些消極影響也逐漸顯露。近幾年,放棄“GDP競賽”的呼聲越來越高。此前召開的地方兩會上,廣東、江蘇、浙江等大多數省市都將其GDP增長目標由錨定某個固定數值,改為設定一個目標區間。

今年是決勝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的關鍵之年。按照規劃,2020年要實現GD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推算:只要今年GDP增長超過1.75%,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礎上翻一番的目標就可以實現;如果今年GDP增長5%,就相當於2010年GDP總量的1.99倍,“這將非常接近原先的翻一番目標”。

姚景源曾擔任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參與過一系列經濟指標的制定和統計。在他看來,在中國經濟總量逼近100萬億元,外部環境存在巨大不確定性的特殊時刻,更要講究增長的質量。“這也許是一個契機,讓我們逐漸淡化GDP指標,更加重視全面脫貧、貧富差距、就業保障、市場活力等指標。”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建議,今後在國家層面可以考慮不再提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而是制定明確的就業目標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相關要求,而各省市可從實際出發,設定經濟增長指標,國家評估各省制定的就業指標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從而給予相應的配套政策。

更多細節體現民生關切

不設GDP增速目標,不意味著今年經濟工作沒有目標。相反,更多事關民生細節的指標已經融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6%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增加30元,開展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試點……相比往年,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篇幅縮短,但就業、教育、醫療等民生概念依然頻繁出現。

就業是“六保”之首。據測算,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可以帶動200萬人就業。“就業的目標隱含著要有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説。

“過去為了穩就業,一定要保持一定速度增長,現在反過來看也能講得透。”在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看來,就業更充分,全社會資源也就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經濟實際增長率可以達到潛在增長率的水平。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認為,保就業的發力點首先要落腳于全面復工復産復市,尤其是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餐飲、文化、旅遊等生活服務業領域的市場恢復。這些領域一頭連著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另一頭連著眾多的中小微企業。這背後是更多的家庭,若儘快復蘇能解決更多就業問題。

“今明兩年職業技能培訓3500萬人次以上,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要使更多勞動者長技能、好就業。”“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聽到政府工作報告的這些內容,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上海市郵區中心局郵件接發員柴閃閃感觸特別深。“裏面很多政策都跟我們最一線切身相關”。

2019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首次超過60%。柴閃閃認為,這項指標的背後是大量進城務工人員的創造和貢獻。身為其中一員,今年兩會他呼籲創造更加公平的就業環境,讓進城就業的農民工得到更多尊重。(記者 王林 寧迪 見習記者 張藝)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