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黃守宏:紮實做好"六穩"工作 著力落實"六保"任務

2020-06-18 09:15 來源: “中國行政管理”微信公號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2020年5月28日閉幕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總結了過去一年和今年以來的政府工作,闡述了今年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預期目標、宏觀政策取向,對下一階段重點工作作出了部署,是做好政府工作的綱領性文件。為準確把握和深刻領會《報告》精神,認真抓好貫徹落實,本刊特約國務院研究室黨組書記、主任黃守宏同志撰寫專稿《紮實做好“六穩”工作 著力落實“六保”任務》,為深入研究和貫徹《報告》工作部署提供學習指導。因篇幅所限,刊發時略有刪節。

紮實做好“六穩”工作 著力落實“六保”任務
黃守宏

今年是我國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加大“六穩”工作力度,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産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對此,《報告》作出了重點突出、精準有力的部署安排。

一、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著力穩企業保就業

我國有上億戶市場主體,這是經濟發展的活力源泉。特別是量大面廣的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吸納90%以上的城鎮就業,關係億萬家庭生計,在這次疫情中受到衝擊和影響最大。只有盡力幫助這些市場主體渡過難關、防止出現大規模倒閉,經濟增長才有基礎,就業才有支撐,人民生活才有保障。《報告》對此提出了有力的政策舉措。

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報告》按照強化階段性政策與落實制度性安排相結合的思路,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減稅降費舉措。一是繼續執行2019年出臺的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政策。由於這兩項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是分別於2019年4月份、5月份開始實行的,今年全年實施,新增減稅降費約5000億元。二是延長前期出臺的階段性減稅降費政策執行期限。今年以來,為對衝疫情影響,我們出臺了一批6月前到期的階段性減稅降費政策。包括免徵中小微企業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單位繳費,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免徵公共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娛樂、文化體育等服務增值稅,減免民航發展基金、港口建設費,這些政策執行期限全部延長到今年年底。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交通運輸、餐飲、旅遊等行業企業,虧損結轉年限由5年延長至8年。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在市場主體中佔大頭,也是就業的最大容納器,各項惠企紓困政策要傾斜支持、及時覆蓋。今年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所得稅繳納一律延緩到明年。延長支持疫情防控保供相關稅費政策實施期限。三是圍繞穩企業保就業新近推出一些減稅降費政策。比如對符合條件的靈活就業人員緩繳社保費、對電影等行業給予稅費支持等。預計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

推動降低企業生産經營成本。《報告》從推動降低企業用能、用網、房租、物流等成本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從國際比較看,我國居民和農業用電價格相對較低,但一般工商業特別是大工業用電價格偏高一些。這兩年,我們已連續出臺一般工商業平均電價降低10%的政策。今年我們又出臺降電價政策,明確從2月1日至6月30日,將除高耗能行業外的大工業和一般工商業用戶電價降低5%。《報告》明確,這一政策將延長到今年年底。最近幾年,我國持續推動網絡提速降費,不僅使群眾普遍受惠、企業廣泛受益,也有力推動了數字經濟迅速發展。今年要在近幾年資費大幅度降低基礎上,實現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再降低15%。疫情發生以來,一些行業領域企業、商戶經營困難,但房屋租金等剛性支出壓力凸顯,甚至成了一些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不可承受之重。為此,《報告》提出減免國有房産租金,鼓勵各類業主減免或緩收房租,並予以政策支持。同時,要求堅決整治涉企違規收費,防止“按下葫蘆浮起瓢”、各種亂收費死灰復燃。

強化對穩企業的金融支持。當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現金流極為緊張,維護資金鏈安全是穩企業最迫切的任務。為此,《報告》提出了幾條重要舉措。一是繼續延長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執行期限。在疫情發生後,有關部門出臺了對符合條件、流動性暫時遇到困難的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貸款本金和利息給予臨時性延期償還安排政策,即對於2020年1月25日以來到期的中小微企業貸款本金及利息,最長可延長至2020年6月30日償還,並免收罰息。鋻於當前中小微企業經營困難加劇情況,《報告》明確,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再延長到明年3月底,其中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應延盡延,對其他困難企業貸款由企業與銀行協商延期。二是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對中小微企業增加信貸投放、擴大覆蓋面。長期以來,中小微企業貸款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銀企信息不對稱,企業缺乏合格抵質押物。針對這一問題,《報告》提出要促進涉企信用信息共享,並要求銀行利用金融科技和大數據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精準性,對小微企業大幅增加信用貸款、提高首次貸款比例。大型商業銀行全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於40%。過去銀行往往要求企業先還本再續貸,考慮到企業經營困難、資金緊張情況,《報告》要求大幅增加對小微企業的無還本續貸,以防止隨意抽貸、斷貸、壓貸,避免造成資金鏈斷裂。針對目前政府性融資擔保的規模和佔比較低、費率較高等問題,《報告》提出要大幅提高政府性融資擔保覆蓋面並明顯降低費率。在鼓勵銀行增加對企業貸款的同時,要支持企業擴大債券融資。三是完善激勵約束機制。為鼓勵銀行敢貸、願貸、能貸,《報告》要求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包括要完善銀行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和金融機構內部考核機制,落實盡職免責條款,階段性放寬銀行資本、撥備和不良資産核銷等要求,有效增加中小銀行低成本資金來源。加強監管,防止資金“空轉”套利、脫實向虛或“壘大戶”。為保市場主體,《報告》強調,一定要讓中小微企業貸款可獲得性明顯提高,一定要讓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

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疫情對部分行業特別是住宿餐飲、旅遊娛樂、居民服務等行業帶來重創,企業停工歇業現象增多、用人需求減少。《報告》要求,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高校畢業生佔新成長勞動力的一半以上,是寶貴的人才資源,承載著家庭的希望,是做好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高校應屆畢業生比上年增加40萬人,達到874萬人,再創歷史新高,留學人員回國就業人數也明顯增多。受疫情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招聘需求下滑、求職面試受限、選擇餘地明顯收窄。《報告》對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作出了安排。主要是,促進市場化社會化就業,對增加高校畢業生招用的企業予以政策支持;擴大基層服務項目等招聘,包括增加“特崗計劃”“三支一扶”招募規模,拓展科研、社區、醫療等基層崗位,增加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招聘數量,提高各級事業單位空缺崗位用於招聘高校畢業生的比例;增加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高校畢業生應徵入伍規模;高校和屬地政府要提供不斷線的就業服務。《報告》對做好退役軍人、農民工等其他重點群體就業和幫扶殘疾人、零就業家庭等困難群體就業工作也提出了要求。要加強勞動者權益保護,防止和糾正性別、身份、地域等就業歧視。現在我國靈活就業人員數以億計,其中既包括傳統的各類零工、企業非全日制用工、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等,也包括近年來快速增長的電商、快遞等新業態的就業人員。這些人員流動性大、社會保障政策存在缺失,受疫情影響較大。針對當前靈活就業人員面臨的困難,《報告》提出了相關扶持措施。今年對低收入人員實行社保費自願緩繳政策,涉及就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全部取消。城鎮小店小鋪、早市夜市、流動攤販等服務業是群眾生活所需,事關很多家庭生計,不能以保持市容整潔等為由一禁了之、一關了之,要合理設定流動攤販經營場所,為其提供便利、留足空間、引導規範支持發展,以眾多微就業托起百姓大民生。當前我國就業總量問題和結構性問題並存,特別是高技能人才供需缺口達2000萬人,成為産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制約因素。統籌考慮緩解當前就業壓力和高技能人才短缺問題,在2019年職業技能提升和轉崗轉業培訓超過1500萬人次、高職院校擴招100萬人基礎上,今明兩年職業技能培訓3500萬人次以上、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讓更多青年憑藉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也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撐。

二、依靠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經濟發展的動力來自於市場主體的活力。在當前困難情況下,保住市場主體並努力穩定其活躍度,是“六保”的重要任務。這要靠深化改革,大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培育新的增長點、增長極,增強內生發展動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營商環境就是生産力、競爭力,其優劣直接影響市場主體的興衰、生産要素的聚散、發展動力的強弱。這些年,我國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營商環境明顯改善,使市場主體活力明顯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形勢越是嚴峻,越要千方百計優化營商環境。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對前期採取的一些應急管控措施該堅持的堅持、該完善的完善、該清理取消的清理取消,促進全面復工復産、復市複業。要進一步縮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定和完善行政許可事項等清單,清理規範備案、登記等管理措施,堅決防止變相審批。經營場所是企業登記註冊的核心條件之一,目前一些地方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登記註冊時提出的經營場所要求過高,增加了創業難度、抬高了創業成本。《報告》要求放寬登記經營場所限制,便利各類創業者註冊經營、及時享受扶持政策。要深化“證照分離”改革,使企業更便捷拿到營業執照並儘快正常運營,克服“準入不準營”的現象。推動更多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做到企業開辦全程網上可辦。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靈魂,只有公平競爭,才能使市場活而不亂,實現優勝劣汰,否則就會“劣幣驅逐良幣”。公平競爭有賴於公正監管。要健全公開透明的監管規則和標準體系,創新公平公正的監管方式,嚴格規範行政執法,以公正監管維護市場公平競爭,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完善的現代市場體系不僅包括發達的商品市場體系,還要有健全的要素市場體系。與商品市場相比,我國要素市場發育還不充分,存在市場決定要素配置範圍有限、要素流動存在體制機制障礙、要素價格傳導機制不暢等問題。這影響了市場對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的發揮,成為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的一個突出短板。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是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市場體系的內在要求,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今年3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就擴大要素市場化配置範圍、促進要素自主有序流動、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場運行機制等進行了全面部署。《報告》對推進資本、土地、人才、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改革提出了要求。

提升國資國企改革成效。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在這次抗擊疫情中,國有企業在保障物資供應和産業鏈供應鏈穩定等方面發揮了引領作用。今年要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提高國有企業活力和效率。要加快形成完善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要完善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産監管體制,推行出資人監管權責清單管理。分層分類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今年基本完成剝離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推動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聚焦發展實體經濟,更好服務國家戰略。要通過改革,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

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民營經濟是創業就業、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和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要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各項舉措,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精準有效的政策環境、平等保護的法治環境。要保障民營企業平等獲取生産要素和政策支持,清理廢除與企業性質挂鉤的不合理規定,堅決糾正侵害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的行為。要限期完成清償政府機構、國有企業拖欠民營和中小企業款項的任務。《報告》強調,構建親清政商關係,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要健全政企溝通機制,完善涉企政策制定和執行機制,及時幫助民營企業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振企業家發展信心。

推動製造業升級和新興産業發展。製造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的骨架,代表著綜合實力、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成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但總體上看,製造業大而不優、大而不強,仍處於全球産業鏈的中低端。當前我國製造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投資增長低迷、生産成本上升、産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亟待加快轉型升級。《報告》要求,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要加快補齊製造業産業鏈短板,優化供應鏈佈局,提升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水平,大幅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貸款。要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智慧製造,推動製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綠色化轉變。發展研發設計、現代物流、檢驗檢測認證等生産性服務業。近些年,我國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迅速成長,成為國民經濟中最有活力、最具增長潛力的部分,不僅便利了群眾生活,也為擴大就業提供了支撐。在這次抗擊疫情中,電商網購、在線服務等新業態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果沒有這些新業態,疫情期間實行居家抗疫、隔離觀察、小區封閉等很多管控措施都會增加難度。《報告》明確,要繼續出臺支持政策,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無論是抗擊疫情,還是做好“六穩”“六保”工作,促進高質量發展,都離不開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和先導。從世界科技發展史看,凡具有顛覆性、突破性的重大科技創新,都是基於基礎科學的長期積累。這些年,我國在應用技術領域進步迅速,一些方面走在國際前列,但基礎研究與世界科技強國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這是我國原始創新成果少的重要原因。《報告》提出,要穩定支持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促進産學研融通創新。各級財政要繼續加大對基礎研究投入,完善基礎研究經費撥付和管理辦法,大幅度提高穩定支持比例。當然,基礎研究不能由國家包攬,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基礎研究是僅靠政府投入的。據統計,韓國企業在基礎研究方面投入佔全社會基礎研究投入的50%左右,日本是30%左右,美國是20%左右。過去10來年,我國企業基礎研究投入僅佔1.5%左右。要落實和完善相關政策,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特別是基礎研究投入,形成支持基礎研究的合力。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發展社會研發機構。深化國際科技合作,廣泛匯聚和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健全知識産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促進發明創造和轉化運用。科技創新本質上是人的創造性活動。要圍繞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創造性,改革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暢通創新鏈,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科研環境。《報告》提出,要實行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挂帥”,誰能幹就讓誰幹。英雄不論出處,要在更多領域把需要攻關和轉化的重大項目張出榜來,誰有本事誰就揭榜。這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有利於加快創新步伐,也有利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我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資源,廣大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新創造潛能,只要充分釋放出來,就能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勁動力。《報告》提出了促進創業創新的扶持政策,包括支持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發展,增加創業擔保貸款,深化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新建一批雙創示範基地等。這些年,我國很多新業態新模式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包容審慎監管方式。《報告》強調,要堅持包容審慎監管,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更大激發社會創造力。我們既要支持探索創新,又要注意防範風險。對那些看得準的新生事物,要量身定制監管模式,給予足夠的成長空間,不能削足適履,堅決取消各種不合理限制。對有些一時看不準的,也要多觀察,不要一上來就管死。對那些潛在風險大、有可能造成嚴重不良社會後果的,要嚴格監管,發現問題果斷出手。

三、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

我國有14億人口,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居民消費正在優化升級,擁有超大規模並極具發展潛力的消費市場。同時我國正處於新型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深入發展階段,有效投資需求潛力很大。這二者結合起來就形成了巨大的內需潛力,是我們大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優勢所在。只要把這個潛力和優勢發揮出來,就能形成拉動經濟增長的持久而強勁的動力。《報告》提出了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系統框架和路徑,要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民生導向,使提振消費與擴大投資有效結合、相互促進。

推動消費回升。收入水平和收入預期是影響消費的重要因素。《報告》指出,要通過穩就業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要優化消費環境,提供消費便利,支持餐飲、商場、文化、旅遊、家政等生活服務業恢復發展,改造提升步行街。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推動線上線下融合,大力發展新零售,培育消費新增長點。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汽車消費持續增長,對拉動消費增長髮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國每千人汽車保有量為170多輛,不僅低於主要發達國家,也低於一些新興市場國家,仍有提升空間。近幾年汽車消費增速放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城市停車位嚴重不足。《報告》提出,要促進汽車消費,大力解決停車難問題。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多、老齡化速度快,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5億,且以每年幾百萬人的速度增長,養老服務供給不足問題突出。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後,托幼服務需求猛增,而供給嚴重不足。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加快發展養老、托幼服務。健康是人民幸福之本,是社會發展之基。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觀念增強,人民群眾對健康産品、健康服務的需求持續增長。我們要因勢利導,發展大健康産業,增加健康産品和服務供給,創新服務模式,更好滿足群眾多層次、多元化、個性化的健康需求,把健康産業打造成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近幾年,農村消費較快增長,仍有很大潛力。要支持電商、快遞進農村,拓展農村消費。只要解決好民生關切,消費潛力就會不斷釋放。

擴大有效投資。我國發展中還有許多短板弱項,擴大有效投資空間廣闊。《報告》立足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統籌考慮促消費惠民生、調結構增後勁,提出了把“兩新一重”建設作為投資重點。一是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這旨在激發新消費需求、帶動新興産業壯大、助力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報告》提出了兩個方面的重點。一方面是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數據中心,這有利於壯大數字經濟,促進信息消費、智慧消費等新産業新業態發展,更好滿足群眾對數字生活的新需求。另一方面是增加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推廣新能源汽車。近些年,為促進新能源汽車生産和消費,我們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新能源汽車産業較快增長。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産和銷售市場。但充電樁建設不足、充電不方便,是制約新能源汽車消費的一個重要因素。要科學規劃充電樁佈局,提高城市郊區、高速公路充電樁密度。二是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縣城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也是聯結城鄉的重要節點。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到縣城就業安家、安排子女上學。要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擴大容量、增強功能。城鎮老舊小區量大面廣,公共服務設施不健全,居民生活有諸多不便。從此次應對疫情情況看,更加凸顯了加快老舊小區改造的緊迫性和必要性。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要全面規劃、系統推進,既要搞好市政設施等硬體的提升,也要注重物業服務等軟體的改善,既要完善便民生活服務設施,也要將加強公共衛生等應急能力建設一併考慮,不斷充實老舊小區改造內容,使社區真正成為承載美好生活、完善社會治理的基礎單元。今年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涉及700萬戶。三是加強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增加國家鐵路建設資本金1000億元,支持沿江沿海高鐵、城際鐵路等項目建設。完善公路網骨幹線路,加快普通國省幹線、內河航運等項目建設。推進機場改擴建工程,開工一批支線機場項目。加快在建重大水利工程進度,新開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為支持“兩新一重”建設,《報告》提出,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比2019年增加1.6萬億元,提高專項債券可用作項目資本金的比例,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000億元。要優選項目,不留後遺症,讓投資持續發揮效益。民間投資佔投資的大頭,擴大有效投資必須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報告》強調,要健全市場化投融資機制,支持民營企業平等參與。

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既可帶動居民增加消費,又可拉動有效投資,是擴大內需的綜合大平臺和最大潛力所在。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雖然超過60%,但是仍遠低於發達國家80%以上的水平,特別是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不到45%,一些常住人口尚未完全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新型城鎮化有很大的發展和提升空間。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使更多農業轉移人口在城市安家落戶,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未落戶常住人口。要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帶動作用,促進不同規模的城市和小城鎮協同發展,培育産業、增加就業,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要完善便民、無障礙設施,讓城市更宜業宜居。

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要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改革完善相關機制和政策,促進要素合理流動、産業高效協同、供需有機銜接、比較優勢充分發揮,構建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落實和完善推動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率先發展的政策舉措。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造世界級創新平臺和增長極。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措施。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促進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發展海洋經濟。《報告》要求,要實施好支持湖北發展一攬子政策,支持保就業、保民生、保運轉,促進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

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成效。生態環境問題本質上是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和消費模式問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必須堅持標本兼治,著力解決突出問題,持續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突出依法、科學、精準治污,增強污染治理的持續性、針對性、有效性。深化重點地區大氣污染治理攻堅,加強工業、燃煤、機動車三大污染源治理。加強污水、垃圾處置設施建設,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優化環境治理方式,對企業既依法依規加強監管,又主動做好幫扶指導,防止簡單粗暴關停。發展節能環保産業,是實現污染治理和經濟發展的雙贏之策。要完善價格、財稅、金融等環境經濟政策,引導社會資本進入環境治理領域,培育一批專業化骨幹企業,做大做強節能環保産業。嚴懲非法捕殺、交易、食用野生動物行為。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努力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高水平保護、在高水平保護中促進高質量發展。

保障能源安全。對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來説,能源安全始終是關係全局的戰略性問題。我國能源稟賦的特點是煤多、油少、氣缺。這些年,我國石油、天然氣消費量不斷增長,對外依存度持續提高,2019年分別為70.8%和43%。當前,全球能源供需格局正在深刻調整,主要能源價格劇烈震蕩,能源市場不穩定因素顯著上升,給我國能源安全帶來風險。當前和今後一個階段,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將繼續增長,保障能源供應和安全任務艱巨,要系統謀劃。要深入推進能源消費、供給、技術、體製革命和國際合作,發展多元能源供給。目前煤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仍接近60%,今後煤的消費佔比會逐步下降,但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不可能根本改變。要在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上想辦法、找出路,這既利於保障能源安全,也利於減少污染排放。要科學規劃煤炭開發佈局,加快輸煤輸電大通道建設,提高煤炭集中利用水平。發展水電、風電、光電等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潔能源消納水平。要聚焦短板,加快推進石油、天然氣、電力産供銷體系建設,提高能源儲備能力,增強油氣安全儲備和應急保障水平。

四、確保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促進農業豐收農民增收

《報告》強調,要落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舉措,保障重要農産品供給,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目前全國未摘帽的貧困縣有52個,貧困人口超過1000人或貧困發生率超過10%的貧困村有1113個。要加大剩餘貧困縣和貧困村攻堅力度,推動政策、資金、幫扶力量予以傾斜,實施掛牌督戰,及時幫助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強化對特殊貧困人口兜底保障,確保貧困縣如期摘帽、貧困村如期出列、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務工收入是貧困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穩就業是鞏固脫貧成果的關鍵舉措。《報告》強調,對外出務工勞動力,要在就業地穩崗就業。開展消費扶貧行動,組織産銷對接,解決貧困地區農畜産品銷售難問題,支持扶貧産業恢復發展。在過去五年時間內,有近1000萬貧困人口和約500萬同步搬遷人口實現易地扶貧搬遷,這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要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確保他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扶貧。為鞏固和拓展脫貧成果,要繼續執行對摘帽縣的主要扶持政策,扶上馬、送一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要接續推進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脫貧群眾邁向富裕。

著力抓好農業生産。解決好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今年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困難增多,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對於穩定物價、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從目前看,今年糧食供給是充裕的,稻穀、小麥庫存量能夠滿足一年以上的消費需求,現在夏糧豐收在望。其他大部分主要農産品供需基本平衡。但要看到,我國農業生産基礎尚不穩固,抗禦各類災害的能力不強,農産品産量存在波動,目前少量品種還存在結構性的供給緊缺問題,特別是豬肉價格仍處高位。農業生産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報告》要求,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和産量,提高復種指數,提高稻穀最低收購價,增加産糧大縣獎勵,大力防治重大病蟲害。加強糧食生産能力建設,新建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非洲豬瘟等疫病對養殖業影響大,要有力有效加強疫病防控,促進生豬生産恢復和畜禽水産養殖發展。加快農業科技改革創新,大力發展現代種業,加強先進實用技術推廣。健全農産品流通體系,加強農産品市場調控,保持市場價格基本穩定。壓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加強考核監督。《報告》強調,14億中國人的飯碗,我們有能力也務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拓展農民就業增收渠道。務工收入是農民增收的大頭。對外出農民工,要落實在就業地平等享受就業服務政策。支持農民就近就業創業,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就業創業能力。支持農産品深加工,完善鄉村産業發展用地保障政策,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擴大以工代賑規模,增加就業崗位,讓返鄉農民工能打工、有收入。《報告》提出,扶持適度規模經營主體,加強農戶社會化服務。規模經營是現代農業發展方向,要積極穩妥推進。我國人多地少,小規模農戶經營將長期存在,要尊重農民意願,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健全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我國城鄉發展差距,主要體現在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滯後。《報告》要求,增加專項債券投入,支持現代農業設施、飲水安全工程和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條件。

五、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面對外部環境複雜變化,我們要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穩定産業鏈供應鏈,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完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促進外貿基本穩定。當前,我國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生産經營面臨巨大壓力。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國外訂單大幅減少,運營成本急劇增加,部分企業存在資金鏈斷裂風險。外貿行業直接和間接吸納1.8億人就業,穩外貿事關就業民生,必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報告》圍繞支持企業增訂單、穩崗位、保就業作出了部署安排。要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和改進對外貿企業的服務,加大信貸投放,防止資金鏈斷裂。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為出口企業提供風險保障,做到應保盡保。加快落實出口退稅政策,簡化出口退稅手續,確保企業及時拿到退稅款。提升通關效率,降低進出口合規成本,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提高國際貨運能力,加快跨境物流體系建設。要發揮強大國內市場優勢,支持出口産品轉內銷,落實和完善相關扶持政策,引導出口企業開發面向國內市場的産品,加強與電商平臺、批發零售企業、大型商超對接,構建內銷網絡體系。近年來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持續快速增長,成為外貿發展新亮點。當前傳統外貿受到疫情較大衝擊,要更大發揮跨境電商獨特優勢,以新業態助力外貿發展。《報告》要求,加快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今年要在已設立59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基礎上,再新設46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推進新一輪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第12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將在網上舉辦,要運用先進信息技術,提供全天候網上推介、供採對接、在線洽談等服務,讓中外客商足不出戶下訂單、做生意。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成功舉辦兩屆,成為擴大進口的重要平臺。要繼續籌辦好第三屆進博會,積極擴大進口,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促進消費增長,促進産業升級、助力高質量發展。

積極利用外資。利用外資是我們的長期方針,對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全球跨國直接投資低迷,商務人員往來受限,我們要採取有力舉措,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努力促進外商投資穩定增長、提升質量。近年來,按照只減不增的要求,我國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幾經修訂,清單越來越短。2018年版保留的限制措施與2011年版相比減少約3/4,製造業基本放開,服務業和其他領域有序推進開放。2019年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縮短了清單長度。其中,全國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條目由48條減至40條,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條目由45條減至37條。《報告》指出,要大幅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出臺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這展示了我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的鮮明態度。改革開放40多年來,經濟特區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中發揮了“試驗田”作用,在對外開放中發揮了重要“窗口”作用。在新形勢下,要深化經濟特區改革開放,使之更好擔負起為全國改革開放探路開路的重任。《報告》提出,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開放自主權,在中西部地區增設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增加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自2018年以來,海南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全島建設自貿試驗區和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貿港的進程,取得了初步成效。《報告》提出,加快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今年要按照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的要求,對標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突出以貿易自由和投資自由為重點,實施市場準入承諾即入制,建立公平競爭制度,完善産權保護制度。2020年1月1日起,新的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正式施行。要嚴格依法辦事,加強外資促進和保護,加快與國際通行經貿規則對接,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執行一致性,營造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更加開放的中國大市場,將為各國企業提供更多發展機遇。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市場原則和國際通行規則,完善政策、整合資源,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鼓勵地方積極參與,開展互惠互利合作,紮實抓好重大項目建設,積極拓展第三方市場合作,解決好金融支撐、投資環境、風險管控、安全保障等關鍵問題。要引導對外投資健康發展,創新對外投資方式,優化對外投資結構,提升風險防範能力。

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經濟全球化符合世界各國的根本利益,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是當今國際經貿秩序的基石,其權威和效力應得到尊重和維護。《報告》強調,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積極參與世貿組織改革。推動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推進中日韓等自貿談判。共同落實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中國致力於加強與各國經貿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六、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社會事業改革發展

保基本、兜底線是政府的重要職責。面對困難,基本民生的底線要堅決兜牢,群眾關切的事情要努力辦好。大力支持社會力量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民生保障好,人心就穩,社會就穩。

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報告》就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加強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等作出了部署。2003年非典之後,我們初步構建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疫情信息直報系統,對於及時發現、報告和控制已知傳染病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功能定位不清晰、疾病防治和應急處置能力不強等問題。總結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經驗教訓,要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制,堅決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常備不懈,將預防關口前移,加強傳染病防治能力建設,完善傳染病直報和預警系統,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要依法實事求是、公開透明發佈疫情信息,堅決查處瞞報行為。要推進疫情防控基礎設施和條件能力建設,用好抗疫特別國債,加大疫苗、藥物和快速檢測技術研發投入,增加防疫救治醫療設施,增加移動實驗室,強化應急物資保障。要優化醫療衛生資源投入結構,加強農村、社區等基層防控能力建設,織密織牢第一道防線。加快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健全執業人員培養、準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普及衛生健康知識,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使健康促進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目前疫情尚未結束,《報告》強調要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堅決防止疫情反彈,堅決守護人民健康。

提高基本醫療服務水平。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們已建立全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這一制度發揮了重要保障功能,將患者及其家庭的醫療費用負擔降到最低。《報告》提出,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增加30元,提高醫保保障能力。開展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試點,便利流動人口和隨遷老人。受疫情影響,很多醫療機構難以正常開展業務、收入大幅下降,《報告》要求給予扶持。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建設區域醫療中心。提高城鄉社區醫療服務能力。推進分級診療。在抗擊疫情過程中,中醫藥發揮了獨特作用。要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加強中西醫結合。食品藥品質量關乎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今年還出現了“大頭娃娃”等食品安全事件。《報告》強調,要嚴格食品藥品監管,確保群眾飲食用藥安全。

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教育寄託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公平是人生公平的起點。202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延期一個月舉行。《報告》對有序組織中小學教育教學和中高考工作提出了要求。針對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問題,《報告》要求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鄉村小規模學校和縣城學校建設,完善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入學政策。辦好特殊教育、繼續教育,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針對學前教育資源短缺、民辦幼兒園普遍面臨困難問題,《報告》要求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幫助民辦幼兒園紓困。以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導向,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支持中西部高校發展。《報告》強調,要穩定教育投入,優化投入結構,縮小城鄉、區域、校際差距,讓教育資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讓他們有更光明未來。

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養老金是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今年繼續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現在全國領取養老金人數近3億,《報告》強調必須確保按時足額發放。今年我國雖然實施了社會保險繳費階段性減免政策,基金收入有所減少,但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是有保障的。這個保障就在於我們有積累、有調劑、有補助、有儲備。一是基金有積累。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5萬多億元,總體支撐能力較強。減免社保費後,大部分省份累計結余仍然比較多,可以動用一部分結余以豐補歉。目前全國已有20個省份實現基金省級統收統支,在全省範圍內調動使用基金的能力進一步增強。二是跨省有調劑。今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比例從2019年的3.5%提高到4%。三是財政有補助。近年來,中央財政持續加大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補助力度,地方政府也對養老保險予以補助。四是長期有儲備。從本世紀初開始,我國建立了社會保障戰略儲備基金,目前基金規模已達到2萬多億元。劃轉部分國有資本是社保基金的重要資金來源,截至2019年年底中央層面已完成劃轉國有資本1.3萬億元,今年年底前要全部完成劃轉工作。《報告》提出,要落實退役軍人優撫政策,做好因公殉職人員撫恤。《報告》要求切實保障所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擴大失業保險保障範圍,將參保不足1年的農民工等失業人員都納入常住地保障。擴大低保保障範圍,對城鄉困難家庭應保盡保,將符合條件的城鎮失業和返鄉人員及時納入低保。對因災因病因殘遭遇暫時困難的人員,都要實施救助,盡可能幫助他們解決就業和生活難題,堅決防止衝擊社會道德底線的事件發生。《報告》還對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強化安全生産責任等作出了部署。

前所未有的挑戰、艱巨繁重的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報告》強調,各級政府要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堅持政務公開,提高治理能力。加強廉潔政府建設,堅決懲治腐敗。《報告》強調,各級政府要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遵循客觀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立足辦好自己的事。《報告》指出,要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把廣大基層幹部幹事創業的手腳從形式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為擔當者擔當,讓履職者盡責。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尊重基層首創精神,以更大力度推進改革開放,激發社會活力,凝聚億萬群眾的智慧和力量,這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挑戰的底氣。廣大幹部應臨難不避、實幹為要,凝心聚力抓發展、保民生。只要我們始終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奮力前行,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一定能實現。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導下,全國人民同舟共濟、砥礪奮進,一定能奪取今年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邁向新的偉大征程。(作者:黃守宏,國務院研究室黨組書記、主任)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