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協同發力化解過剩産能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3-08 15:50 來源: 國務院參事室
【字體: 打印本頁

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協同發力
化解過剩産能
國務院參事  林毅夫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去産能是2016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工作之一。我認為,應該“有效市場、有為政府”協同發力,通過“汰劣存優”來實現提質增效的去産能。

鋼鐵、煤炭、有色金屬、水泥等行業産能的嚴重過剩既有週期性原因,也有結構性原因。

週期性原因是,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尚未復蘇,外部需求疲軟導致我國出口增幅銳減,出口相關産業部門投資積極性下降;同時,我國危機初期採取的反週期擴展性項目建成完工,基礎設施和房地産投資減速。國際、國內需求同時下滑,産能過剩因此産生。

在正常的市場經濟中,當市場需求出現週期性下降,價格持續低迷,部分效率低的企業會因虧損、破産而退出,産能相應減少,市場供需會達到新的均衡,留下的企業總體效率提高。我國則由於供給側結構性的原因,市場這種“汰劣存優”的功能難於發揮,效率低的企業退出困難,於是出現了結構性的産能過剩。

結構性原因包括非市場化的競爭主體和非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非市場化的競爭主體是由於僵屍企業承擔了雇傭冗員維持社會穩定和增加地方GDP和稅收的政策性負擔,而享有預算軟約束,能夠持續虧損而不退出甚至擴大産能。非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主要是監管體系不完善、不規範,部分企業可以通過降低環保標準、産品質量、安全要求等不正當方式降低成本,造成低水平價格競爭和産能擴張。

由於週期性和結構性原因並存,要在去産能時,實現“汰劣存優”提質增效,需剝離企業政策性負擔,消除為僵屍企業提供政策性補貼的理由,並嚴格環保、質量、安全等執法,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同時,要通過加快高回報率基礎設施建設和引導企業走出去擴大國內外需求。具體的政策建議如下:

1.全面剝離企業政策性負擔,使企業成為真正市場主體。剝離政策性負擔,人員分流和安置是關鍵。下崗失業要區分由於需求下降導致的市場性失業和淘汰冗員導致的政策性失業。對於市場性失業,社會政策應發揮“托底作用”,要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養老、失業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為支撐。對於政策性失業,需要新的政策安排,可利用工業企業結構調整資金或其他專項資金支持政策性失業人員安置。在重點地區、重點行業要開展有針對性的再就業培訓,提升失業人員的再就業能力。

2.調整考核體系,提高地方政府化解産能過剩的積極性。可明確出臺意見,將各級地方政府因“去産能”造成的GDP和稅收變化單列,以提高地方政府削減産能的積極性。

3.明確債務處理規則,硬化企業預算約束。債務處理應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由企業、銀行、資産管理公司等市場主體依法進行破産和兼併重組。落實金融機構呆賬核銷、加大抵債資産處置力度的財稅政策。開設司法綠色通道,以公開、公平、公正方式加快企業破産和兼併重組流程。

4.嚴格環境、質量、安全執法,構建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大地方政府考核體系中環保、質量、安全的權重,對出現違規、違法生産企業的地區,實行地方政府首長和分管部門主管雙向問責制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執法力度,推廣在線實時監控,對未達標企業嚴厲處罰或關閉,讓違規成本高於守法成本。

5.積極擴大國內外需求,緩解週期性産能過剩。第一,加快高回報率基礎設施投資,擴大國內需求,包括大中型城市地鐵工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城際高速鐵路,城市地下管道,華北等地區天然氣管道鋪設,棚戶區改造等惠及民生的基礎設施建設。第二,配合“一帶一路”、“南南合作”等國家發展戰略,加強産能合作,鼓勵企業利用對外承包工程和重大基礎設施投資項目,抱團出海,擴大國際需求。聯合學術機構、政府部門和大型企業成立智庫機構,加強國別研究,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公共信息。


林毅夫

簡歷:

男,1952年10月生,福建漳州人。無黨派人士。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副部長級),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曾任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著名經濟學家。2013年9月被聘任為國務院參事。(簡歷來源:國務院參事室網站)

責任編輯: 劉嘯萱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