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做實業有勁頭,有前景!”——製造業領域代表建言實體經濟發展
新華社北京10月21日電 題:“讓做實業有勁頭,有前景!”——製造業領域代表建言實體經濟發展
新華社記者 張辛欣
“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十九大報告把振興實體經濟放在重要位置。製造業領域代表們認為,要營造實幹氛圍,讓做實業有勁頭,有前景。
“報告講‘實體經濟’的時候,我就在台下使勁兒鼓掌,覺得自己做的事情被關注,有價值!”十九大代表、TCL智慧工業(惠州)有限公司質量工程師王敏説,和近年來火熱的房地産市場、金融領域相比,做實業賺錢難,也辛苦,身邊有不少人轉而投機。報告給實幹者吃了“定心丸”,鼓了勁兒。
産能過剩、盈利水平下降、綜合成本上升……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實體經濟面臨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呈現出來,“脫實向虛”苗頭顯現。
“越是面臨壓力,越要看到轉型的急迫性。”十九大代表、工信部部長苗圩説,要營造崇尚實業的社會氛圍,讓人才、資金等各類要素更多地向實業聚集。一方面,要出臺更有力的措施,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讓創新得到回報,讓人們對做實業有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切實做好降成本、去産能,擺正與虛擬經濟特別是金融資本的關係,打造能滿足製造業需求的金融鏈。
營造崇尚實業的氛圍,核心在鼓勵創新。
十九大代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説,新時代呼喚新製造,不僅是産品、技術的創新,更需要模式和方法的創新。對海爾來説,就是要大力推進物聯網時代的體驗經濟和共享經濟,搭建工業物聯網平臺,打造社群生態,實現産品的個性化定制。
營造崇尚實業的氛圍,要讓製造業人才得到尊重,讓肯下苦功夫的實幹者得到應有回報,提升“獲得感”。
十九大代表、中國能建焊接工匠劉仔才説,製造業向中高端邁進,離不開高素質産業工人。當前,不少年輕人不願意在製造一線工作,認為艱苦,不賺錢。希望産業工人得到更高的認可度和尊重,吸引更多年輕人留在製造一線,也期待國家出臺具體政策,鼓勵工匠成長和創新,建立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