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民革中央等召開研討會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獻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6月23日   來源:人民日報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共中央統攬全局、著眼長遠、與時俱進做出的重大決策,是一項不但惠及億萬農民,而且關係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舉措。

    6月19日至22日,民革中央與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河北農業大學、中國農民大學在河北涿州市聯合舉辦的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討會,就如何在新農村建設中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農業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如何在新農村建設中實現科教興農戰略、提高農民整體素質等,提出意見和建議。

    以工哺農 以城帶鄉

    新農村建設要以經濟手段為主,中央提出的新農村建設的途徑之一是以工哺農,以城帶鄉。然而,欠發達地區普遍面臨的問題是工業不發達,城市化水平低。

    甘肅省民革黨員、西北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楊立勳告訴記者,以甘肅為例,工業發展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明顯,而且隨著資源日趨減少,以資源為依託的甘肅工業轉型面臨資金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城市化水平差距同樣明顯,且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基礎設施供求矛盾日趨凸現,城市發展面臨資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如果採取行政捆綁方式扶持,則結果必然是“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在現階段,中共中央提出的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政策非常深入人心,但不少偏僻山區,農村發展仍然受各種因素的制約。全國人大常委、大寨村黨總支書記郭鳳蓮認為,我們提出了富村帶窮村、大村帶小村、一企帶一村、一礦富一村的思路,關心農民,支持農村,並把這項工作列為大寨村的重要議程。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幫助,確實見到了成效。不過,發展當前農村經濟,農村經濟組織不完善是一個很大的弊端。

    新農村建設 關鍵在農民

    新農村建設是個戰略性問題,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參與主體,同時又是新農村建設成果的受益主體,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在農民。

    加強和完善農村職業教育,是提高農民整體素質的重要一環。遼寧省民革黨員、瀋陽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孫秀鈞認為,我國農村職業教育起步較晚,而農村職業教育生源在文化基礎和基本技能等方面存在的較大差異又給農村職業教育的教學帶來許多困難。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在農村職業教育中適時引進具有現代特色的教學管理制度,積極推行學分制是非常必要的。“以學分管理代替學年管理;實行彈性教學管理;以選課代替排課。”學分制雖源於普通高等教育,但同樣適用農村職業教育。

    山西農業大學校長董常生就建立“農民培訓中心”指出自己的觀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調動包括農業院校在內的一切積極因素。政府應充分發揮農業院校優勢,以本地高等農業院校為依託,建立“農民培訓中心”,把握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趨勢,圍繞地方農業特色,突出“技能性培訓”和“轉移性培訓”兩大重點。

    發展經濟 科技先行

    農村人力資源是實現農村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的第一資源,全面開發農村人力資源,是農村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工程。

    據調查,農村經濟與農村能源密切相關。中國農民大學副校長宋維平説,新農村建設重要任務之一是開發農村中可持續再生的清潔能源。開發好了這些清潔可再生能源一方面可以緩解石油能源緊缺,減少農村向城市爭奪石油能源,更重要的是開發農村可再生清潔能源與發展農村經濟、實現農村清潔密切相關。規模化養豬場既是豬肉生産基地,又是一座小型肥料廠,還是一座小電站,但現在的養豬場除了能生産豬肉外,就是一個巨大的污染源。産生這一問題的核心是沒有將農村能源開發與發展養豬商品經濟密切結合。

    “科教興村”計劃的實施,就是要把農村經濟的發展逐步引導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作為縣政協委員、吉林省農安縣靠山鎮東排木村趙海濤深深地體會到,為使科技更好地為發展經濟服務,促進農民增收,村裏組建了農科服務隊,並創建了5.2公頃的科技示範基地,通過科研成果的引進推廣,有效地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生産效益。

 
 
 相關鏈結
· 科技部副部長:把科技紮根于廣大農村的泥土裏
· 張維慶在新農村建設與人口計生網絡發展會上講話
· 新農村建設與人口計生網絡發展研討會在河北召開
· 全國縣級幹部建設新農村大充電:學與不學大不同
· 廣電總局發言人談"三大工程"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
· 農業部部長:不斷探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