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雲 南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16日   來源:雲南日報

 

    (五)注重統籌兼顧,全面推進城鎮化進程

    努力完善城鎮體系。按照循序漸進、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佈局的原則,加快滇中城市群建設,帶動全省區域經濟發展。認真落實支持現代新昆明建設的若干政策。支持滇西北、滇東北、滇西南、滇南等次中心城市和州市所在地城市建設。積極發展縣城和特色小鎮。支持旅遊城市和邊境口岸城市進一步優化環境,展示良好形象。鼓勵和支持城市之間開展分工協作,努力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空間分佈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城鎮發展體系。加快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項目建設,完善供排水、供電等設施。積極做好城市規劃修編工作。

    推進房地産業持續健康發展。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切實解決低收入群眾住房困難。認真落實廉租房配套資金,開工建設11萬套保障性住房。加快推進棚戶區、煤炭採空區和一些礦山、華僑農(林)場、墾區危舊房改造工程,建設農村教師週轉房。重視解決農民工的居住需求,逐步把農民工納入住房保障範圍。保持全省普通商品房市場穩定發展,增加普通消費者需要的中、小面積商品住房供應。認真落實促進住房交易的優惠政策,鼓勵二手房交易。

    大力拓展建築市場。進一步規範建築市場秩序,提升裝備水平,推動建築産業升級,充分發揮建築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六)加強科技基礎建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自主創新是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環節。要全面實施“創新型雲南”行動計劃,繼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力爭全省財政對科技的投入達到20億元以上。

    加強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能力建設。推進企業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建設,年內認定和新增省級重點實驗室30個,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0個以上、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

    推進重大裝備及關鍵部件研發20項,推廣應用突破産業技術瓶頸的關鍵共性技術20項,以提高創新能力帶動提升重點産業核心競爭力。加快建設創新産業基地,推進昆明國家生物産業基地、光電子基地、冶金和有色金屬新材料、磷化工、煤化工、裝備製造業、新能源和中藥現代化等産業化創新基地建設,努力形成具有雲南特色的科技創新體系。

    構建公共科技創新平臺。推進科研院所、企業和高等院校的聯合與合作,促進知識流動、人才培養和科技資源共享。建設雲南科技創新園,組建雲南應用技術研究院,開工建設雲南生物多樣性實驗室。認真落實支持自主創新的配套政策,深入實施企業知識産權、標準化和品牌戰略,鼓勵、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繼續推進社會公益類科研院所改革。加大力度引進高端科技人才,積極選拔培養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和創新團隊。辦好“科學大講壇”和各類科技成果、科技發明展會,為科技創新創造良好環境。加強科普工作。

    (七)圍繞重點領域,拓展對外開放深度和廣度

    保持外貿穩定增長。全面落實國家鼓勵出口的各項政策,採取有力措施加大對企業擴大出口的支持力度。幫助企業調整優化出口産品結構,積極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提高出口經濟效益。鼓勵進口一批我省發展急需的先進技術、關鍵設備、零部件和重要資源、原材料産品。

    努力拓展開放空間。全面深化雲南與東盟國家的合作,務實推動雲南與印度以及南亞地區合作,加快推進中越、中緬、中老跨境經濟合作區規劃建設。實施雲南“跨國公司培育計劃”和“走出去企業培育計劃”,遴選一批企業給予重點扶持。大力發展技術、勞務輸出,擴大海外工程承包。積極推動境外替代種植向替代産業發展。積極推進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工作。

    促進口岸通關便利化。加大力度推進實施大湄公河次區域便利客貨跨境運輸。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和信息化建設。探索建立事權集中、統一協調的新型口岸管理制度,促進人員、貨物通關便捷。

    主動承接東部産業轉移。深化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加強與長三角、京津冀經濟圈的經貿聯絡。落實好滇港合作項目,爭取外商和港、澳、臺、僑商擴大在滇投資規模。依託國家級、省級産業園區和出口加工區,搭建好産業承接平臺,加快建設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出口加工基地。

    (八)重視社會事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繼續抓好“普九”成果的鞏固和提高,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努力改善農村和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辦學條件。抓好鎮雄、魯甸、瀾滄3縣的“普九”攻堅,按規劃全面完成“普九”任務。排除中小學D級危房150萬平方米,加強以農村教師為重點的中小學骨幹教師培訓。繼續發展高中階段教育,推進職業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擴大職業教育辦學規模。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加強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促進高校開展國際合作;加快高校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呈貢新校區入住新生5萬人。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投資辦學,加快民辦教育發展。搞好雲南大學211工程三期建設。

    推進醫藥衛生事業改革發展。按照國家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精神,抓緊出臺我省具體實施方案。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提高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鞏固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成果,對全省低保對象、五保對象、重度殘疾人、計劃生育家庭個人繳納的參合資金給予全額補助,全省人均參合標準達到100元。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重點加強未達標的縣級醫院、中心鄉鎮衛生院、邊境地區村衛生室以及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提高基層衛生人員素質。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建立和完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推進中醫(民族)藥事業發展。探索艾滋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的長效機制。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療衛生行業。完善和落實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及保障措施,穩定低生育水平。

    進一步加強文化建設。加快新博物館、科技館、雲南文化藝術中心、雲南文苑、藝術家園區、亞廣傳媒中心等標誌性文化工程建設,加強社區文化工作,建設一批鄉鎮文化綜合設施。繼續抓好廣播電視“村村通”,提高邊境地區廣播電視覆蓋率。加強民族文化遺産和古籍搶救保護,繼續對優秀民間文化傳承人給予生活補助。進一步繁榮新聞出版、文學藝術、文史檔案等事業,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和決策諮詢工作。推動各級博物館、文化館免費向社會開放。積極促進體育事業與體育産業協調發展,加快建設一批社區體育中心和大眾健身活動中心。推進農民體育健身工程。

    切實做好就業工作。認真落實鼓勵創業、促進就業的政策,力爭新增城鎮就業22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0萬人。省財政籌集資金2億元以上,對困難企業給予崗位補貼,穩定10萬人就業;安排2億元公益性崗位補貼,幫助3萬名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安排1億元專項資金,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復轉軍人、留學回國人員和其他有創業能力的個人自主創業。加強對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和服務,鼓勵到基層和農村、到中小企業就業。做好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工作。發揮失業保險基金和就業專項資金作用,落實稅收優惠政策,降低準入門檻,千方百計開發就業崗位。建立健全就業援助制度,幫助“零就業”家庭解決就業困難。

    繼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全面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啟動參保人員異地持卡就醫試點工作。將關閉破産企業退休人員和困難企業職工全部納入城鎮職工醫保或城鎮居民醫保,提高養老、失業、工傷保障標準和生育保險醫療待遇,降低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和工傷保險繳費費率。做好社會保險擴面和基金徵繳工作,力爭使全省1550萬人享有各類社會保險。抓好敬老院等福利設施建設,對特困老人和五保對象逐步實施集中供養。不斷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防災減災意識,加快推進防震減災能力建設,加強氣象預報、災害預防等工作,盡力減少人民生命財産損失。

    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的指導意見》,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同時對義務教育學校離退休人員發放生活補貼。抓緊研究和制定非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規範和改革方案。搞好非教育類事業單位績效工資規範和改革前期工作。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