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科學生活:“朝陽取耳”因何不可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4月07日   來源:科技日報

    挖耳朵的歷史雖無從考證,但這種習慣已蔚然成風,甚至成為一種文化。挖耳工具也多種多樣,有的已成為一種工藝品。日常生活中常見人們相互或自行“挖耳”現象,其原因是由於耳癢或有異物感,認為經常挖耳有利於清潔耳朵。事實上,醫生建議不要經常挖耳,應保護外耳道的自然解剖和生理;如有不適,可到醫院就診。

    常挖耳是不良習慣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夏寅指出,人們一般以為“耳屎”就是耳內的垃圾,其實它有一個非常有意境的學名叫“耵聹”。耵聹是外耳道耵聹腺分泌的一種淡黃色的黏稠液體,富含許多大家意想不到的成分:如氨基酸、脂肪酸、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等。耵聹可保護外耳道上皮,防止皮膚乾裂,發揮抑菌和殺菌的生理功效,還可阻擋灰塵、小飛蟲等進入外耳道,保護鼓膜。

    “耳內耵聹多少因人而異,一般情況下,耵聹會在説話、吃飯、打呵欠時,隨下頜運動,借助耳道皮膚上汗毛的推動作用,緩慢地從耳道內向耳道口移動,乾燥成痂、自動排出。”夏寅解釋説,常挖耳朵可以説是多此一舉,更確切地説,常挖耳朵是一種不良習慣,可能誘發多種耳朵的疾病。

    挖耳不可“拿來主義”

    “如今,大多數人雖然已不能享受到‘朝陽取耳’的服務,卻常不由自主地身體力行。自挖耳朵,一來二去竟養成習慣,不挖耳朵就感覺渾身不自在。”夏寅不無憂慮地説,現在更可怕的是,挖耳朵工具五花八門:挖耳勺、棉棒、火柴棍、曲別針等,不一而足。一旦耳癢,則不分時間、地點,隨癢隨挖,殊不知,此舉暗藏諸多禍端。

    需要提醒的是,許多人挖耳喜歡就地取材,只要手邊有的,看似能解決問題的,拿來就用。事實上,挖耳的工具大有講究,否則會引發感染等並發癥。

    首先,不宜隨意用鑰匙、發夾等挖耳,那樣容易刺破耳道,導致外耳道發炎、腫脹以及劇痛。如果不小心刺傷耳膜,可引起聽力下降甚至中耳炎。習慣用指甲挖耳的人,也會引起肉眼難以看見的隱性破損導致感染。

    自己挖耳,應採用安全的方法,即:將棉簽浸透溫水,稍稍擠乾,放入耳道內朝一個方向輕輕旋轉,耳屎就會被泡濕浸軟,隨後將棉簽輕輕取出,耳屎就被帶出。此外,當耳屎泡軟鬆動後,也可以用專用的掏耳勺輕輕取出。醫生建議,質硬的耳屎,最好到醫院取出。

    其次,由於外耳道有很豐富的神經末梢,因而輕觸外耳道會有舒適感甚至快感,但有時耳朵瘙癢是疾病所致,如外耳濕疹。目前濕疹的病因並不十分明確,可能與過敏、精神因素、內分泌失調、代謝障礙等有關。若濕疹感染,則會疼痛、發熱,局部出現皮膚紅腫,小丘疹及小水泡。水泡抓破後有淡黃色水樣分泌物,並有糜爛。因此,一旦發生這些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治療。

    多種外耳疾病互有關聯

    夏寅介紹説,外耳道是一自外耳道口至鼓膜的彎曲管道,呈“S”型曲線。其外1/3為軟骨部,是耳廓軟骨的延續;內2/3為骨部,為顳骨所成。外耳道的皮膚薄如絲蟬,皮下組織稀少,與軟骨膜附著緊密。挖耳時尖銳的挖耳器具或粗暴的挖耳方式常引起外耳道的損傷,甚至出血。

    “如果挖耳用力過度,可損傷外耳道皮膚甚至鼓膜,長期反復刺激可引起外耳道充血、腫脹,細菌趁機而入;也可因來回搔刮,把細菌擠入毛囊、皮脂腺管,引發炎症、流水;嚴重者會形成外耳道癤腫和外耳道炎。”夏寅強調,對於一般細菌感染,使用有效抗生素後會很快好轉,但如果誘發真菌感染,則耳內瘙癢劇烈,常會使人坐立不安,這時必須用抗真菌藥物才能奏效。

    外耳濕疹是發生於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圍皮膚的多形性皮疹,多見於過敏體質的小兒。但如果長期習慣性地挖耳朵,造成外耳道皮膚的粗糙、增厚、表皮皸裂、脫屑,進而出現局部的炎症、劇癢,也可引起外耳濕疹。濕疹滲出液的長期刺激可繼發感染,合併外耳道炎,此時容易引起誤診,並難以治愈。其實,外耳濕疹和外耳道炎是兩種不同的疾病,但又有一定的關聯。

    挖耳不慎會傷及內耳

    少數人耳內耵聹腺分泌旺盛,外耳道上皮脫落較慢,耵聹不表現為塊狀,而為黏稠的液體,被稱為“濕性耵聹”,俗稱“油耳”。“一般情況下是生理性的,屬正常現象,但如果伴有異味,則可能是耵聹腺細菌感染。”夏寅説。

    濕性耵聹者的“耳屎”生成速度比較快,如果不方便到醫院就診,自己挖耳也要注意方法:首先,最好用棉棒,輕輕在外耳道口轉動,然後耳朵朝下,讓耵聹自行排出;其次,不要形成挖耳習慣而頻繁挖耳,一般應一週左右一次,但在灰塵較多的地方可適當短一點,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

    最後,夏寅強調説,有濕性耵聹的人,如果長期不清理外耳道,可能會形成耵聹栓塞,影響聽力。此時,最好到醫院請專科醫生使用專門器械取出,取出後須堅持用滴耳劑滴耳2—3天以預防感染。

    同時,他提醒:家長若是經常給孩子挖耳,孩子很可能也模倣家長的行為,自己拿小棍或挖耳勺放進外耳道搔扒,危險極大。鼓膜刺破後,可以發生感染,形成化膿性中耳炎,導致聽力下降。挖耳時如不慎傷及內耳,可引起神經性耳聾。最值得警惕的是,經常挖耳,反復刺激外耳道還有誘發中耳癌的危險。(記者 李穎)

 
 
 相關鏈結
· 科學生活:為何如此多的人患牙齒敏感?
· 科學生活:減慢衰老靠自己
· 科學生活:食用油能否保證膳食平衡?
· 科學生活:骨質疏鬆症並非老年人的“專利”
· 科學生活:兒童性早熟究竟是誰惹的禍?
· 科學生活:防控高血壓為什麼要“少吃鹽”?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