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全文)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13日   來源:新華社

  九、人才隊伍

    (三十七)加強思想政治素質和能力建設。認真總結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和“三項學習教育”活動的成功經驗,進一步組織和引導廣大文化工作者深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鼓勵廣大文化工作者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深入生活,在艱苦環境中和不同的工作崗位經受鍛鍊、增長才幹。注重專業能力的培養,鼓勵廣大文化工作者刻苦鑽研業務,努力把握文化工作的特點和規律,不斷提高新形勢下做好文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十八)抓好高層次人才培養。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充分發揚學術民主和藝術民主,鼓勵和支持學術上、藝術上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自由發展和創新。繼續實施“四個一批”人才培養計劃,著力加強領軍人物和各類高層次專門人才的培養。完善公平競爭和分配激勵機制,鼓勵和支持優秀拔尖人才脫穎而出。積極宣傳文化領域領軍人物、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及其成果和主要業績,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輿論環境。

    (三十九)做好培訓工作。貫徹落實中央關於人才工作的戰略部署,制定實施“十一五”時期全國文化人才培訓規劃,建立健全在職人員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制度,創新培訓內容,完善培訓機制,整合培訓資源,針對不同領域和不同崗位人員的具體情況,分期分批進行專業培訓。2010年前,對全國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方針政策的系統輪訓。完成全國文化藝術、文物、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系統內工作人員的普遍輪訓。加強農村文化隊伍的教育培訓,提高整體素質。

    (四十)加強高等學校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充分發揮高等學校在建設先進文化、培養文化人才中的重要作用。高等學校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學科建設,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等學校的新聞學院(係)要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始終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放在首位,立足中國國情,積極開展新聞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努力為黨的新聞事業培養合格人才。扶持部分高等學校新聞學研究基地,資助一批重點研究課題。鼓勵有條件的高等學校整合相關學科資源,集中開展文化事業、文化産業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為先進文化建設服務。鼓勵文化單位與高等學校合作舉辦高級研修班、培訓班,培養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鼓勵和支持文化人才參加學術研究和交流,承擔重大課題和項目。

    (四十一)完善人才選拔機制。堅持黨管人才和德才兼備、群眾公認的原則,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要求,健全以業績為依據,由品德、知識、能力等要素構成的人才評價、選拔和激勵保障機制,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環境。根據發展要求,逐步規範文化領域各行業的職業分類,編制職業標準,探索建立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穩步推進職稱制度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和完善在相應社會保障條件下的人才流動機制,引導文化人才合理、有序流動,把優秀人才集聚到文化建設中來。利用文化産業與相關産業的聯動發展和資本擴張,擴大選拔範圍,拓寬選拔渠道,廣泛吸引財經、金融等領域的優秀人才和海外高層次人才進入文化行業。

    (四十二)建立國家文化藝術領域授予榮譽稱號的制度。為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對在文學藝術領域取得卓越成就的文化工作者授予人民藝術家、人民作家等榮譽稱號,並從“十一五”時期開始,設立“國家文化傑出貢獻獎”,表彰在文學藝術、人文社科、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文化工作者。國務院授予榮譽稱號的,由文化主管部門確定並經人事部審核後報國務院批准;國務院有關部門授予榮譽稱號的,按照有關規定會同人事部聯合授予。

|<<   上一頁  11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