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集中體現了國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團結人民、推動發展的精神支撐。五千年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國脈傳承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面臨嚴峻挑戰以及各種複雜環境屹立不倒、歷經劫難而百折不撓的力量源泉。在開創中華民族美好未來的歷史進程中,文化既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樹立民族自信、振奮民族精神,必將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與科技的結合日益緊密,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越來越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強弱的重要尺度之一。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要贏得國際競爭,不僅需要強大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國防實力,同樣需要強大的文化實力。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激發民族生命力,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創造力,在國際競爭中佔據制高點,掌握主動權。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文化建設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遵循精神文明建設的規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理論和思想道德建設紮實推進,輿論引導能力顯著增強,文學藝術日益繁榮。公共文化投入增加,文化設施和服務網絡日趨完善。文化及相關産業蓬勃發展,形成了一些有較大增長空間的産業門類,涌現出一批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集團。明確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産業的政策,調動了全社會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産業格局初步形成。傳承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傳統、保護民族文化遺産為全社會所重視。自主創新能力有較大提高,文化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逐步增強。文化體制改革積極穩妥地開展,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協調發展。我國文化發展正處於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同時也要看到,現階段我國文化發展水平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進程還不相適應,文化體制機制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形勢還不相適應,文化産品和服務的數量、質量、品種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相適應,文化産品的國際競爭力還不強。面對新的形勢,我們要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把握有利於我國文化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大力推動文化創新,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